融合项目学习与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项目包括多门课程知识,将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求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项目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常常会产生混淆。那么,厘清二者的主要区别也就成为正确应用它们的前提条件。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学习对比分析
  下表就是将任务学习与项目活动学习的环节要点进行比对与归纳得出的结果。
  从要点对比可见,任务驱动与项目学习在选题、学习方式(小组规划、自主学习)、主体地位(作品制作)及学习效果(展示与评价)等主要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更关注人、关注教育的智慧与生命意义提升的宗旨;另一方面又将任务驱动与项目学习的共通之处与区别呈现出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应用,也成为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与反映。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项目、任务与活动三者的层级关系,因为各自解决问题的范围是逐渐缩小、问题趋于聚象,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层级分解,相互支撑的。在教学实践指导中,应该善于将一个复杂的、大型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而一个任务又可由不同的活动支撑并调解课堂的探究状态。解决好这样一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问题过程设计,是确保项目学习成果质量的好方法。
  项目学习的教学策略
  从以上主要特点的归纳对比及活动、任务及项目三者的关系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项目学习的优势。俗话说:“问题为纲,纲举目张”。从项目学习的六大环节分析不难看出各环节的管理是项目学习成功的关键,这也与师者的教学智慧密切相关。
  (1)项目规划与项目探究环节的三级管理策略。管理是确保项目规划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引导学生制定项目规划的过程中,要将管理方法与策略的制定权交还给学生,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同时,小组长与教师的分层管理是解决监督难的好方法。以粤教(2004)版高中必修模块第六章“信息安全辩论会”项目为例,为了充分发挥自管与生生互管的力量,我们在制定规划与探究环节的管理策略时,采用“个人、组长到教师三层审定、评价”管理策略。它分别对应着:第一层辩题记录表的自查管理。学习者需要在探究住处安全知识导图的过程中,将形成辩题通过自己对照评价表辩题条件进行打分评定;第二层是知识探究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可实行组内互动交流评价管理。如:探究任务完成的进度、困难的解决效率与质量由组长负责,组内生生互助的管理策略,可使探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第三层是各阶段性任务完成质量,是由总评委组与教师负责,各环节都必需依据项目评价量规进行逐项评价、跟踪管理。
  (2)项目实施的任务分解与评价关联的管理策略。项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与评价监控结合的管理策略。测评项目实施效果是管理项目实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项目学习要求在项目开始时就要将对项目成果的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这也如同一把尺子,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地依照标准来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例如,在“信息安全辩论会”项目中,针对项目活动中的每一项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其一,针对全体学生的思维导图归纳建构知识体系策略,夯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其二,小组同学分享策略,能帮助理清每位同学的问题观点,从而找到具有相似问题的同伴,明确辩题,达成问题聚焦。其三,项目学习各环节与项目评价量规一一对应,通过及时填写评价表,从评价结果中寻找学习动力与问题。这就是管理策略与学习目标相交融的目的。
  (3)成果交流的管理策略。学生主体评价与教师点评总结结合的管理策略。成果交流是一个互动与综合提升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效的管理策略,既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具体、真实的情境加以落实,又可以从其中调动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信息安全辩论会”项目的成果交流环节中,有由学生组成的专家评委组对学生的每一个表现进行对照打分,有提问嘉宾对问题提出质疑与点评,有总评委组专家的总结性点评,还有教师的最终补充性点评,这一切都使项目活动各环节的效果得到保障。这个在管理策略推动下的成果交流过程是主动的、有压力的、有控制的、有兴趣的,更是有效的。
  项目学习、任务驱动有效融合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自的特色,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其各自的优势。在对学习者的充分尊重与信任基礎上,方能达成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管理与规划解决问题方案,运用合理评价的调控激励作用,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彰显教育本质。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
其他文献
课堂,自古以来都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过多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材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乃至移动教学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在向着深度和广度延伸。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正在积累海量的数据。这些教育的“大数据”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价值。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教育部“三通两平台”战略的提出,从国家层面对于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做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正在进行中,形成了“在线教育服务”项目、市区县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多元化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我们认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是语文实践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  如今的教室里,黑板变成了
教学词典、词条、积木式组合……这些词语与信息技术备课有关联吗?教学词典的出现将改变信息技术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词典的灵感来自传统的词典。提出教学词典这一概念,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突破零起点备课,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年轻决定了课程资源的缺乏,年轻也影响了教学经验的生成,这加重了信息技术教师备课的负担,进而影响了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教学词典
李月霞: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  课间,一个高个子男生来到办公室,在门口和徐老师低声说了些什么。他离开后,徐老师走进来,笑着说:“这个男生问我,刚才那节课到底讲了什么,他一点也不明白!”  我很诧异。徐老师说:“这可是我班上历史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次月考91分呢。”  从窗子望出去,那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正消失在走廊的尽头。我转身对他说:“我感觉自己在‘祸害人间’!”  六天前:要交作业了  今天终于找到了
【本刊讯】近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面向中国用户发布了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博锐?处理器家族,致力于以尖端科技为企业带来新颖的办公环境。为更多地满足企业及员工对移动性和工作环境的多元化需求,全新一代的英特尔? 酷睿? 博锐? 处理器不仅在无线功能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而且速度更快,更易管理,这些既令员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令企业保持了竞争力。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 博锐?处理器家族的三个特性使得更
一节课,如何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如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和“总导演”,如果能在充分认识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出发,拿出一点智慧,运用一些谋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但能使课堂张弛有度,还能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学习并有所发展。  下面,我将通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的风采》一课来具体阐述。  第一次教学  《我
【本刊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主办,松果阳光(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新学习方式 促进教育变革”论坛于2014年12月6日在门头沟区举办。  在观看《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的宣传片之后,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代表门头沟教委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门头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效以及“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的探索、推进、创新、提升及展望。  “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
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迈进了全面铺开数字校园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向全区近200所中小学、幼直单位普及数字校园建设理念,向北京市展示海淀区数字校园建设现状,10月11日,由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主办、北京市二十中学协办的“海淀区数字校园现场会”在北京市二十中学顺利召开。本次现场会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来自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海淀区教委、海淀区财委的有关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团队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褚宏启教授在8月24日的一次公开演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