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原始艺术的“本真”之美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tong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非洲原始艺术的认识和初步研究,认为非洲原始艺术“本真”质朴的特质所具有的艺术美是与非洲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并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非洲艺术;原始;特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51-02
  非洲原始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颜色对比强烈、形状多变等表现方式在精神和情感方面充分体现出对生命的歌颂,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非洲原始艺术的意义和内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彰显,启发、促进着欧洲、美洲和非洲现代艺术的发展。
  一、非洲原始艺术的认知过程
  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左右非洲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被欧洲人入侵。自15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战争欧洲国家先是在非洲大洋沿岸建立许多殖民据点和要塞,后建立的殖民国并逐渐深入非洲内陆探险。在带回大量钻石、金银、象牙、纺织品的同时也将大量的非洲原始的面具、木雕、象牙雕、陶雕(器)、乐器、手工艺品等带回欧洲。欧洲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著名艺术家阿尔布雷特·丢勒成为这些艺术品收藏者。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欧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奴隶贸易应运而生,非洲的黑人作为贩卖对象,从大西洋运送到美洲,被送去环境条件差的地方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同时,这些黑人也带去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绘画及非洲艺术。由于战争征服与殖民侵占,大量的非洲原始艺术品被文物贩子、外交人员、空乘等人员贩卖或 走私到欧洲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内部动荡,战争等原因也使得政治局势动荡,非洲国家的博物馆被冲击、毁坏、大量的非洲艺术品被掠夺,一些艺术品交易市场也进行着非洲艺术品的交易。
  二、非洲原始艺术的认识与被认识
  欧洲人基于自身的艺术观和艺术标准,认为非洲人没有形成自己语言和书写形式,因此也没有自己的历史。用文明与野蛮、理性与非理性、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等来形容非洲。忽视非洲艺术的存在,否定非洲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大卫·休谟的《论民族特性》一文在關于世界主要文化、文明和种族的综述中,几乎没有提到非洲,只是在某一段里说道:“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文明民族是黑人,甚至在以杰出的行为或思想而闻名的个人当中,也几乎没有一个是黑人。黑人没有富于创造性的制造业,没有艺术,没有科学。”
  德国作家、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他前期研究代表作《论美感和崇高感》断言:黑色不仅是丑陋的标志,也是愚昧的象征。三十年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承认:非洲黑人无疑也有他们自己的美的标准,即使他们的标准并不符合欧洲人的审美标准。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并得出黑人“ 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
  查尔斯·达尔文在进行生物考察后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支持:和美洲印第安人、印尼人、爱尔兰人以及非洲人是较为广义上的农民一样,非洲社会代表低层次的人类,是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一个早期原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量的非洲艺术品流散至西方国家,欧洲各国建立了大量的博物馆用于收藏非洲原始艺术品。也有一部分非洲原始艺术品流入了私人收藏家手中。如法国博物馆就收藏了大约9万件非洲艺术品;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20万件非洲艺术品,其中来自东部非洲的艺术品就有1.2万件;有3.7万件的非洲原始艺术品被奥地利的维也纳博物馆收藏;比利时非洲博物馆收藏18万件文物。洛克菲勒建立的非洲艺术博物馆也让非洲艺术品在美国得以展出,被美国人认知。在这些非洲艺术品都展现出与欧洲当时流行的艺术品不同的方面,其表现手法稚拙、质朴,如同孩童所做般。器物在造型方面是夸张的、扭曲的、变形的、有些甚至有狰狞的样子;颜色一般都是用大自然的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用色艳丽、变化多端、对比强烈,用就地取材的材质画出的线条简洁、粗细不等、粗犷豪放;用简洁明快的轮廓和塑造显示了艺术形式的纯粹性。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为现代艺术的存在寻找理由时,就曾毫无保留地推崇过原始艺术:“一般地说,原始艺术是好的 … … 因为原始艺术通常不带有叙述性质。原始艺术中看不到精确的再现,而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所以原始艺术使我们感动之深,是任何别的艺术所不能与之媲美的。”
  这些非洲艺术品在西方的展览和流散使欧洲人得以接触到大量的非洲原始艺术,对欧洲审美学形成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欧洲艺术家解读了非洲艺术品蕴涵的象征意义,发现这正是—— “纯粹”与“本真”,非洲艺术是以纯粹的艺术形式抒发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完全维系在人类最基本的审美冲动和直接表达之上毫不掩饰。非洲艺术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其思维方式更接近自然,更接近本我,在艺术上所表达的是自然而然的创造力。自1906年以来,一些带有浓厚非洲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从心灵、直觉和原生态方面启发了一些著名艺术家。纷纷从非洲艺术中追求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安德烈·德朗把非洲原始艺术介绍给西班牙的毕加索,法国的马蒂斯受非洲原始艺术的启发创立的野兽泒,亨利·摩尔受非洲艺术的影响走出了创作的瓶颈。“非洲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表现力促成了欧洲20世纪美术史上最具根本性的革命,推动了世界现代艺术的发展。”
  三、非洲原始艺术特征
  非洲大陆有着惊人的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而它更是以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和独创性著称于世。其艺术特征为:
  (一)艺术与生活交融是非洲艺术最大的特征
  非洲人的生活也可以认为是艺术的生活,生活和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无法割裂。在脸部绘制不同的图案;身体不同部位的彩绘;用羽毛、金属制作的头饰;日常生活和重大节日时穿戴的服装;生活饮食、起居所需要的陶制的罐、盆、瓶的造型;到不同材质制作的面具和雕塑。在风情各异的绘画、雕塑中,非洲人用各种材质和器物来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美好生活和向往,用生活中所见的材质来尽情装点身边的一切事物。用著名经济人类学家卡尔·波拉尼(Karl Polanyi)“经济被嵌合在社会中的”来形容非洲艺术也是“被嵌合在社会中的”。   (二)非洲原始艺术表现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虽然很多非洲民族至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千百年来非洲人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明、创造了自己的辉煌艺术、创造了自己的信仰并将这些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世代传承了下来。大量非洲原始艺术通过宗教、祭祀、仪式、雕刻、文身、发饰、舞蹈、吟唱来表现对生命礼赞、对生殖崇拜、对生存需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神灵的敬畏。充分展现他们的社会空间与生活空间。在一些非洲部落中用不同颜色和不同的图案来涂抹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三)非洲原始艺术具有定型化特征
  非洲大量艺术作品是古老的,经过长期演变和历代艺术家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敦厚、洗练的定势造型。涉及木雕、牙雕、石雕、金属铸件、陶土器物、织物、彩绘、珠串、皮革等材质。每个非洲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系统、语言、宗教信仰、占卜习俗等。每一件非洲艺术作品往往是通过体积、线条或平面所做的有韵律的、形式繁多的排列来呈现出某一个主题。在面具、人像、宝座、权杖、雕塑、器具、彩绘几乎以组装的形式出现。这些形式常常表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年代、不同的部落之间或是同一部落在不同时代上有很强的相似性,表现出艺术世代传承的特点。
  (四)宗教信仰构成了非洲原始艺术
  基督教信仰在很多非洲地區流行;埃塞俄比亚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仍然大量地利用着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古老的基督教传统之一。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发展和扩张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非洲艺术贯穿整个宗教信仰体系,雕像与面具作为巫术和宗教活动的工具,充分展示了信仰图腾、生殖崇拜、巫歌、祭调等巫术文化。在弥漫着浓厚宗教气息的非洲大陆上,非洲雕刻是凝聚非洲各部族原住民的智慧,其独特的造型和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传统非洲雕像多与偶像崇拜有关,通过非洲木雕、铜雕、牙雕上一些宗教神话、传说,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艺术造型,来彰显非洲宗教信仰与原始艺术之间神秘隐晦的联系。面具是用来体现祖先的灵魂或神明,通过戴面具的人来完成与神灵和祖先的沟通,也在各种宗教活动如祈雨仪式、婚丧嫁娶仪式、播种丰收仪式、成年仪式、巫术仪式等赋予神圣的力量来使用。用木头制作的面具比较多,也有用象牙、金属如铜等材料制作,在面具上用不同的颜色、大小的贝壳、彩色的珠子、动物的骨头、鸟类的羽毛等进行装饰。如白色象征神圣与哀悼,红色象征痛苦和生殖力。
  四、结论
  非洲原始艺术之魅力及表现方式深深影响20世纪早期的现代艺术,对现代艺术形式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非洲原始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同,起到了促进非洲艺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及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海涛.浅析现代艺术的原始内涵[J].艺术百家,1998,(04).
  [2]牛克诚.原始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丁宁.回溯与创造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J].文艺研究2006,(04):22-31.
  [4]周海金.非洲艺术品在西方的流散[J].文艺争鸣2011,(06):114-118.
  [5]蒋俊,刘鸿武.非洲艺术的多维认知及其反思[J].文艺争鸣,2010,(16):163-166.
  作者简介:
  查雪,女,汉族,宁夏吴忠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侯昀,女,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郑雯,女,汉族,宁夏吴忠人,本科,现从事儿童美术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美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文学作品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将针对英美文学当中悲剧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并对英美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在英美现有的文化体系当中,女性观念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并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这一点也是英美文学发展至今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英美文学;悲剧女性;形象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学界对于《诗人玉屑》的研究相对较少,其研究也多半偏重于其中的诗学思想,本文以《诗人玉屑》卷二十一为依据,探讨了其中所反映的词学思想。主要从作词之法、品词之旨和品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人玉屑》;词学思想;魏庆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10-02  《诗人玉屑》是南宋文人魏庆之辑录的
期刊
【摘要】马克思的时间观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语境下的时间观,它关联着特定的社会状态与历史发展阶段,它刻画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剥削的程度以及人的存在状态,它也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维度。作为最新一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罗萨广为学界关注,罗萨的时间观是其建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重要基点。本文以时间概念為参照,考察、对比、分析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最新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罗萨)的时间观,探究异同背
期刊
【摘要】 封建社会的士儒风气,建构了刘大鹏早年“拒商”和“轻商”的社会认知,然而,随着世风丕变,物换星移,刘大鹏为了生计考虑,不得不转而“从商”,然观察其内心主观意向,却存在应变与屈从,妥协与顺从的倾向。了解刘大鹏内心复杂的社会心态,有助于窥探晚清士绅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境遇和心态变迁。  【关键词】 刘大鹏;拒商;从商;社会心态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往往面临着经济压力的增大而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异常敏感和脆弱,国家在给予他们物质帮扶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解决其“心理贫困”问题。本文将从共产主义人生观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积极影响方面,进一步研究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理贫困;乐观主义;集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春秋时期是一个历经动荡的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各阶层私欲膨胀,都在为自身谋求最大的利益分配,等级意识逐渐淡薄,等级僭越的行为频繁发生。各阶层对礼的僭越冲击着礼乐制度,加速了礼崩乐坏的速度。在《左传》的记载中,出现了大量僭礼的事件,预示着礼崩乐坏的背景下人性和社会的变化。  【关键词】《左传》;僭礼;礼崩乐坏  【中图分类号】K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戴季陶在《日本论》一书中对日本民族的信仰、特性、外交政策、审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介绍。通过该书中对明治维新的论述,可以发现戴季陶是想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来“告诫”中国,强调中国革命若想成功,就必须要有“信仰”,而这一信仰其实就是他在书中多次赞许和宣扬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关键词】戴季陶;日本论;神权信仰  【中图分类号】G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庄子》内七篇之间存在着一种次第展开的因果递进关系。《逍遥游》从时间和空间的开阔视野揭示了逍遥的理想境界;《齐物论》从道的高度突破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让我们开出一个平等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养生主》以技写道,讲我们如何养生;《人间世》揭示了人世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心斋以对;《德充符》贱形贵神,为我们揭示人性的光芒;《大宗师》以真人写真知,让我们看到笑对生死的局面;《应帝王》用心若镜,揭示了内
期刊
【摘要】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核心纽带,是记录民族发展历史的核心符号。然而,伴随各民族经济文化以及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以及传承存在极大的问题。本文以文化生态为研究视角,以四川夹江手工造纸为例,探讨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生态视角;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发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走向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桂林旅游城为切入点,以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为例,对桂林旅游城与红色产品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对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路径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红色文化;湘江战役;红色产品;桂林旅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