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麓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米塑、砖雕、海底木与“连体古建筑”一起合称“关麓四绝”。这八间古宅的宅名大部分皆与书学相关,体现了徽商亦商亦儒的特色。
关键词:关麓八家;关麓四绝;连体古建筑
一、关麓简介
关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居雄关之东麓,因此得名,又有别名“官路”。还因这里古称“堑下”,地势非常隐蔽,此地建村可免战乱侵扰,俗称“官路下”。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被称为“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这“八大家”建于清朝中叶,是一户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这八间大宅,互相独立,却又联成一体。每状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联结,形成一个整体。
二、关麓八家
该村有一片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幢,被称为“关麓八家”。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八幢古宅,建于清中叶,是一户汪姓徽遍商八个兄弟的住宅。八家相对独立为八个单元,每一单元自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又互相通联,屋楼上下皆有门户将其串结,形成一个整体。八大家的大堂描金绘彩,木雕精美,虽历数百年,仍极鲜妍。户户均有清一色的铁皮大门和莲花小门。在相连两间的过道处,门户极为狭窄,但过道中央却有宽敞的便厅。
整幢大宅由于布局紧凑而显得高大冷峻,内部由于疏于修理,都尽显衰败,不免有一些苍凉感,可或许就是这种苍凉感才更显真实、更值得回味。
这汪氏后裔的八家古民宅,以清代著名书画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领首,自北向西依序为“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春满庭”、“双桂书室”、“门渠书室”、“安雅书屋”、“容膝易安”小书斋。室内装饰讲究,雕梁画栋,绘彩描金,设计精巧,富丽雅致,虽历数百年,仍极鲜研。户户均有清一色的铁皮大门和莲花小门。在相连两间的过道处,门户极为狭窄,但过道中央却有宽敞的便厅。在“关麓八家”中,还有一幢汪氏宗祠--崇德堂,保存也还基本完好。八家间原有一些回廊木榭,现已毁坏,但余韵犹存。
八大家虽不是同时修建,但八兄弟相互比照着建房,一家比一家别致。每幢民居各有天井、厅堂、庭院、花园,数枝红杏出墙,几重竹篱绕舍,粉阁灰墙,石栏漏窗,异常精巧。令人惊叹的是,八家虽然自成一体,却屋舍相接,每家之间又有门户相通、道路相连,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布局巧妙的整体。
对“八大家”的设计意图,向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徽商出于安全考虑,住宅联成一体,以利于防范兵匪。有的认为,由于旧时族风、家规森严,为了便于管教八房儿媳的需要,老公婆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顾望四方八家。但真实的原因却是,作为同根连理的徽商八兄弟,他们在商海里拼搏,依靠的是家族的力量,依靠的是“兄弟同心,其力断金”,他们把家联为一体,则是要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大家,谋求共同的利益,孝敬共同的父母,光耀共同的祖先。这才是徽商立业成家的根本。
其中吸引我的就是“吾爱吾庐”和“双桂书屋”,“吾爱吾庐”体现主人对家的理解,进而勤于经商、极力育人、光宗耀祖、齐心协力使“家”达到“易安”的境界。“双桂书屋”的主人为了育人而煞费苦心。男孩与女孩一视同仁,一墙之隔、相互勉励,苦读寒窗。男孩书屋不取名,对女孩特别专辟书屋取名“双桂书屋”。男女在主人的心中是平等的。
八大家建筑中,最有文化韵味的是老大汪令銮的书斋,这是一座庭院式建筑,汪家老大常年外出经商,晚年才回归故里。庭院中两侧的仪门,左边设计成一幅飘摆的画卷,右边是一片桂叶,有“商海漂泊,叶落归根”的寓意,是房屋主人的真实写照。而书斋名为“吾爱吾庐”,意思就是我爱我家,这四个字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关麓八大家的真谛。
三、关麓三绝
关麓除了古建风格独到卓绝之外,还另有三绝:米塑、砖雕和海底木,它们与“联体古建筑”一起合称“关麓四绝”。
米塑是该村独有的一项民间工艺,制作“米塑”俗称“装米盆”,主要有选米、熬米胶和粘塑三道工序,所塑之物,玲珑剔透,独具一格。其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大米,须粒粒精选,大小均匀,色彩晶莹,米粒较长。制作时,将米和稻子掺在一起,用手轻搓,利用摩擦除去米上的糠屑,使其成玉光色,再选出完整的米粒,用镊子将米头缺口处的糠屑挑去,此后用糯米熬成的胶水,将米粒按设计图案,一粒一粒粘在塑模上,那米粒首尾相连,恰似配上榫头一般。“米朔”通常只用于制作祭祀用礼品,诸如罗汉、花瓶、茶杯、果品等。
砖雕精品位于“八大家”中老四汪令钰居所的门罩上,共分七层,尤以第五层的“小康世家”作品最为精美,内有楼阁亭台、人物花卉,虽在同一个平面,却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
海底木是指一張长2米、宽1米的古式烟榻,据介绍有百余年的历史,木质细腻,是极其珍贵的上等木料精制而成。触之手感冰凉,盛夏坐在上面,酷暑顿消,怪不得被誉为海底木。
四、结语
在关麓,真正切切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伟大,它复杂多样但又富有很深含义,一座很大的建筑,相互之间相互连通但又相对相互独立,这需要什么样的奇思妙想才可以创造出来,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与传统,将它们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秋香.桃花源里关麓人家[J].建筑,1999,6:020.
[2]范绍芝,侯家健.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2009,2.
关键词:关麓八家;关麓四绝;连体古建筑
一、关麓简介
关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居雄关之东麓,因此得名,又有别名“官路”。还因这里古称“堑下”,地势非常隐蔽,此地建村可免战乱侵扰,俗称“官路下”。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被称为“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这“八大家”建于清朝中叶,是一户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这八间大宅,互相独立,却又联成一体。每状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联结,形成一个整体。
二、关麓八家
该村有一片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幢,被称为“关麓八家”。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八幢古宅,建于清中叶,是一户汪姓徽遍商八个兄弟的住宅。八家相对独立为八个单元,每一单元自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又互相通联,屋楼上下皆有门户将其串结,形成一个整体。八大家的大堂描金绘彩,木雕精美,虽历数百年,仍极鲜妍。户户均有清一色的铁皮大门和莲花小门。在相连两间的过道处,门户极为狭窄,但过道中央却有宽敞的便厅。
整幢大宅由于布局紧凑而显得高大冷峻,内部由于疏于修理,都尽显衰败,不免有一些苍凉感,可或许就是这种苍凉感才更显真实、更值得回味。
这汪氏后裔的八家古民宅,以清代著名书画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领首,自北向西依序为“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春满庭”、“双桂书室”、“门渠书室”、“安雅书屋”、“容膝易安”小书斋。室内装饰讲究,雕梁画栋,绘彩描金,设计精巧,富丽雅致,虽历数百年,仍极鲜研。户户均有清一色的铁皮大门和莲花小门。在相连两间的过道处,门户极为狭窄,但过道中央却有宽敞的便厅。在“关麓八家”中,还有一幢汪氏宗祠--崇德堂,保存也还基本完好。八家间原有一些回廊木榭,现已毁坏,但余韵犹存。
八大家虽不是同时修建,但八兄弟相互比照着建房,一家比一家别致。每幢民居各有天井、厅堂、庭院、花园,数枝红杏出墙,几重竹篱绕舍,粉阁灰墙,石栏漏窗,异常精巧。令人惊叹的是,八家虽然自成一体,却屋舍相接,每家之间又有门户相通、道路相连,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布局巧妙的整体。
对“八大家”的设计意图,向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徽商出于安全考虑,住宅联成一体,以利于防范兵匪。有的认为,由于旧时族风、家规森严,为了便于管教八房儿媳的需要,老公婆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顾望四方八家。但真实的原因却是,作为同根连理的徽商八兄弟,他们在商海里拼搏,依靠的是家族的力量,依靠的是“兄弟同心,其力断金”,他们把家联为一体,则是要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大家,谋求共同的利益,孝敬共同的父母,光耀共同的祖先。这才是徽商立业成家的根本。
其中吸引我的就是“吾爱吾庐”和“双桂书屋”,“吾爱吾庐”体现主人对家的理解,进而勤于经商、极力育人、光宗耀祖、齐心协力使“家”达到“易安”的境界。“双桂书屋”的主人为了育人而煞费苦心。男孩与女孩一视同仁,一墙之隔、相互勉励,苦读寒窗。男孩书屋不取名,对女孩特别专辟书屋取名“双桂书屋”。男女在主人的心中是平等的。
八大家建筑中,最有文化韵味的是老大汪令銮的书斋,这是一座庭院式建筑,汪家老大常年外出经商,晚年才回归故里。庭院中两侧的仪门,左边设计成一幅飘摆的画卷,右边是一片桂叶,有“商海漂泊,叶落归根”的寓意,是房屋主人的真实写照。而书斋名为“吾爱吾庐”,意思就是我爱我家,这四个字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关麓八大家的真谛。
三、关麓三绝
关麓除了古建风格独到卓绝之外,还另有三绝:米塑、砖雕和海底木,它们与“联体古建筑”一起合称“关麓四绝”。
米塑是该村独有的一项民间工艺,制作“米塑”俗称“装米盆”,主要有选米、熬米胶和粘塑三道工序,所塑之物,玲珑剔透,独具一格。其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大米,须粒粒精选,大小均匀,色彩晶莹,米粒较长。制作时,将米和稻子掺在一起,用手轻搓,利用摩擦除去米上的糠屑,使其成玉光色,再选出完整的米粒,用镊子将米头缺口处的糠屑挑去,此后用糯米熬成的胶水,将米粒按设计图案,一粒一粒粘在塑模上,那米粒首尾相连,恰似配上榫头一般。“米朔”通常只用于制作祭祀用礼品,诸如罗汉、花瓶、茶杯、果品等。
砖雕精品位于“八大家”中老四汪令钰居所的门罩上,共分七层,尤以第五层的“小康世家”作品最为精美,内有楼阁亭台、人物花卉,虽在同一个平面,却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
海底木是指一張长2米、宽1米的古式烟榻,据介绍有百余年的历史,木质细腻,是极其珍贵的上等木料精制而成。触之手感冰凉,盛夏坐在上面,酷暑顿消,怪不得被誉为海底木。
四、结语
在关麓,真正切切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伟大,它复杂多样但又富有很深含义,一座很大的建筑,相互之间相互连通但又相对相互独立,这需要什么样的奇思妙想才可以创造出来,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与传统,将它们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秋香.桃花源里关麓人家[J].建筑,1999,6:020.
[2]范绍芝,侯家健.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