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力投资不足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美国东海岸的飓风是又一次极端天气事件,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气候专家早就指出,这类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在增加,这一迹象显然会影响到预防措施,并令我们定期审视这些措施。
  灾害预防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的能力,这方面的缺失或不足会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惊人损失;二是将预期经济损害最小化的投资,对这方面的预防措施通常关注甚少。
  事实上,旨在控制破坏程度的投资似乎一直被忽略着。而要修正这一失衡需要关注关键基础设施。当然,合理的防灾成本并不足以防止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因为灾害袭击是随机的,受灾地有时不可预测。但某些灾难损害会产生强烈的乘数效应。
  这包括对构成现代经济运行平台的电网、信息、通信和交通网络等关键系统的损害。只要对这些系统的恢复能力、冗余性和完整性稍做投资,就能获得极高回报。其中,冗余性是关键。
  纽约市的例子是很好的教训。曼哈顿南部断电几乎一整周,这显然是因为位于东河边上的电网主变电站在飓风桑迪和潮涌导致河水漫堤时被毁所致。该地区没有预先构建以其他线路输送电力的备案。
  这场大断电的成本难以计算,但肯定不小。这场断电的成本属于无谓损失。当地断电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建设中若以冗余性为原则,电网本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也不至于导致大范围经济陷入停滞。
  2011年,日本东北部的地震和海啸后,全球供应链也给了我们类似教训。全球供应链现在已经变得更具弹性,因为我们对可能拖垮更大体系的不可替代的瓶颈环节进行了备份。
  网络安全专家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袭击电力、通信和交通网络的控制系统并使之瘫痪可能导致整个经济陷入停顿。诚然,自然灾害的影响不那么具有系统性,但如果一场灾害令缺乏冗余性和备份的网络关键部分失灵,将造成类似影响。如果关键网络和系统恢复力强,快速响应也会更有效率。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经济关键系统的恢复力投资不足?
  一种论点认为冗余性在平常看来是种浪费,成本-效益考量抑制了高投资。这显然是错误的。很多专家的评估表明,除非你认为破坏性事件只有低得不现实的概率,否则内嵌冗余性的投资就物有所值。
  这引出第二种解释,这种解释从心理和行为入手。我们有种倾向,即低估投资界“左尾事件”的概率和后果。让这种模式雪上加霜的是不良激励。委托人(投资者或选民)决定了代理人(资产管理人或当选官员和决策者)的激励。如果委托人对系统风险理解错误,则其代理人即使理解系统风险,可能也无法在做出反应的同时不失去委托人的支持,不管是以选票形式还是他们所管理的资产形式。
  另一个理由是,严重依赖持续性的企业会投资建设自身的后备系统,但这忽略了可移动性、安全性以及员工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恢复力投资不足导致的大规模自我保险模式,是低效且明显万不得已的选择。
  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在后果不确定或不紧迫的情形下格外严重。在现实中,投资不足和举债投资从某个关键角度看是一样的:它们都把成本转嫁给后来者。但由于无谓损失的存在,即便是举债投资也比完全不投资要好。
  渴望成为金融和经济体系枢纽或关键部分的城市和国家必须是可预测、可靠、恢复力强的。这意味着需要透明的法治以及充足、审慎、反周期的宏观经济管理,也包括有形资产的恢复能力和抵抗冲击的能力。缺少恢复力的枢纽在失灵时会造成大量附带损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失去枢纽地位,被更具恢复力者所取代。
  作者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其他文献
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当前金融风险监管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五年以来,全球已经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最新成果包括巴塞尔协议三(Basel Ⅲ)、跨境风险处置框架、系统性风险以及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监管建议等。如果这些措施能够逐步实施到位,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全球金融系统的韧性。从长远来看,会有助于重建经济与金融更加和谐的互动关系。  但是,无论是监管者还是金融机构,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思
期刊
资本市场在中国发展已有20多年,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无论规模大小,还是规范的程度,中国资本市场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毋庸讳言,在看到巨大进步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在发展过程中积存了许多问题。股票市场近两年的持续低迷,既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更因为制度缺陷而让投资者却步。债券市场长久以来的分割无法改变,即便是标准、规则的统一亦举步维艰,这已经对中国的融资结构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亦使得中国经济的风险
期刊
P2P(peer-to-peer)这个词是舶来品, 就是“个人对个人”。中国的一些P2P企业是以模仿式创新起步的,它们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因为找不到金融机构对接小微企业主和农户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借款需求,转而寻求将个人作为出借人和资金来源。于是,P2P企业纷纷搭建起借贷平台,使个人将手中的闲余资金以小额分散的方式借给信用良好、需求正当的借款人,从而达到出借人理财、借款人融资的双赢目的。  在P2P
期刊
对于中国银行体系风险加剧的担忧是最近几年一直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  这一担忧来源于银行体系在2008年到2009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中的天量贷款规模。仅在2009年,银行新增贷款就由2008年的4.9万亿元激增至9.6万亿元,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底的96.6%升至117.2%。从信贷增速看,2009年信贷增长31.7%,超出当年名义GDP增速达23个百分点。  从国际经验看,信贷规模
期刊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金融问题大都可归结为供求两端的失衡,只是不同国家供求失衡的严重程度及其背后的主导因素各有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各国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路径上也有诸多的不同。比如,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辅之以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等,相对更依赖市场化机制;而在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合作金融则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主导,政府(特别是日本和法国)也经由多种途径(设立政策性金
期刊
普惠型金融是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在中国建立普惠式金融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覆盖不到的小农户和贫困地区提供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最近,浙江丽水农村金融试点便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新里程碑。  改革的成绩与不足  与十年前相比,我国农村金融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最近,笔者到山西、内蒙、成都等地调研,尽管那里的农村金融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农信社、邮储银行、
期刊
在投资者的世界里,即便最稳健的投资预期也总是希望多多益善。就黄金白银而言,当投资回报预期逐渐膨胀,失望也将难以避免。进入10月后,从投资者发来的邮件数量判断,我感觉到此种情绪有所上升,特别是在金价上。  在阐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原因和我的预测之前,我想请投资者们回头看一下这两只贵金属近年和2012年以来的表现。今年以来,以美元计算的黄金价格上涨了约7.6%,白银增值约11.7%。有如此成绩,投资黄金
期刊
读毕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先生的新著《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不仅对中国首例开发性金融改革实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这位中国开发性金融实践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心生敬意。  综观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大多体现了一个理念——要么选择放任市场,要么选择政府干预,没有中间道路可选。  但是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和社会经济而言,无论是所谓的“银政一家”还是“银政对立”,均无法完全满足发
期刊
2011年秋,海外市场上中国概念股灾愈演愈烈的时候,一位纽约的朋友一天打电话来诉苦,估计在中概股上与公与私损失都不小。这位老兄一边痛斥某些中国概念股舞弊欺诈,一边又鄙视那些“浑水摸鱼”的做空客也是图财害命,动机不良。无奈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多数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全面抛售中国概念股,殃及无辜。最后他疑惑不解地问:同样是中国的公司,为什么在A股上市的公司比起中概股来反而出事的少呢?  在国内A股市场中摸
期刊
中共十八大前后,各界呼吁继续深化改革之声高涨,形成巨大的舆论场。十八大报告 “不走老路”的宣示,意味着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将被继续执行。引人关注的是,报告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要从人大、基层民主以及法治等方面着手推进。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无疑符合民众期待,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政改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将政改做实?  从平稳转型的角度讲,以司法独立为要义的司法改革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