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中花的意象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妻妾成群》是苏童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他揭示了在男权社会的文化秩序中,女性被动的处境,性的压抑导致的心理变态,以及女性之间的相互敌意与残害”。其中,作家营造了一系列绝妙的植物意象,如花园墙角的紫藤、张狂的菊花、满地落叶、一叶浮萍等,这一系列“花”的意象中,呈现出某种隐含的意义,以花喻人,花的命运暗示人最终的宿命。
  【关键词】:花;紫藤;菊花;落叶;浮萍;意象
  三太太梅珊与四太太颂莲则各用“花”字命名。梅花,天生丽质、优美多姿,临寒不惧、笑傲冰雪,不与百花争时,不和群芳斗丽。梅珊性格与其极似,她用偷情的方式向至高无上男权社会表现了自己的反抗,挑战男权制度的绝对权威。莲花,庄重高洁、表里如一、不争不斗,出淤泥而不染,在美学与伦理学中具有伦理美与道德美的象征。而颂莲与之相似,虽受到新思想影响,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无力反抗。梅与莲的运用,把两人形象“圣化”,她们虽做出了反伦理的事情,梅珊的偷情与颂莲的思想出轨,但两人对旧制度做出的反抗与斗争是伟大而具有深意的。
  而苏童对花这个意象的使用不仅仅是以花名做人名暗示人物性格,更是用花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小说中紫藤、菊花、枯叶、浮萍等意象实现了对生命的喻示,这种喻示是一种诗性的隐喻,它要传达的“意”并不明示,有待于读者深入挖掘。
  青砖灰瓦下的陈府是阴暗而威严的。颂莲凭借自己的清新灵秀的姿色和朴素淡雅的学生气质攀附住了陈佐千,就如同生长在陈家后花园里的紫藤。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或者说这样一个社会中,颂莲已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她不断地问自己:“那口井是什么?那片藤叶又是什么?”她当时是无法明白的,后来她才知道,那口井是吃人的社会,而自己则是那片藤叶!其中,“紫藤”贯穿通篇,紫藤架几次神秘现身带来的是越来越浓厚的鬼魅气氛,越来越弥漫开来的死亡气息,颂莲也渐渐迈向紫藤架下的古井,先是好奇于古井中女眷的死,然后是被古井中的魅影所惊吓,当最后颂莲目睹梅姗被投人古井时颂莲的魂魄也完全被吸入古井,从此颂莲也就疯了。虽然她的肉体没有死去,但灵魂却早已坠入古井,埋葬在紫藤架下。如此的結局与死亡无异。这即是紫藤的隐喻重点。
  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念早已根深蒂固,给中国人留下了极深的烙印,犹如雕刻家精心雕出来的一般。就如文中陈佐千对颂莲说的“女人永远爬不到男人的头上来”。在当时,像颂莲一样的中国广大妇女一直被封建礼教压在社会最低层,作为男性的附属品点缀着男权社会,就好像舒婷《致橡树》中“攀援的凌霄花”一样。男权社会中的女人, 在男性为她们布置的香斋甬道上艰难地蠕动着,进行可悲的人生奋斗。
  如果说面对陈佐千的颂莲是需要依附的紫藤,那么在面对陈飞浦时颂莲就化为了高傲自赏的菊花。重阳时节,颂莲和飞浦院中赏菊。飞浦说:“你也喜欢菊花?”颂莲答“我从小就喜欢菊花,可不是今天才喜欢的。”飞浦追问:“最喜欢哪种?”颂莲说:“都喜欢,就讨厌蟹爪。“飞浦说:”那是为什么。“颂莲答:”蟹爪开的太张狂。飞浦说:“有意思了,我偏偏最喜欢蟹爪。”颂莲皴了飞浦一眼,我猜到你会喜欢它。飞浦又说那又为什么?颂莲朝前走了几步,说,花非花,人非人,花就是人,人就是花,这道理你不明白?且不说这里的蟹爪是指谁,单看着一问一答,就不仅仅是一个姨太太和后儿子的对话,这时俩人抛开身份芥蒂的对话就是两人暗生情愫的开始。再来看花,秋季万物肃杀,只有菊花独立于秋风中,幽独淡雅,孤高傲视,一如现在的颂莲还保存着读过书的女学生的傲气,不屑与她人同比。再加上蟹爪张狂的特性更是写出了颂莲内心的不羁。菊花带有孤芳自赏之意,颂莲也觉得无人懂她难免自嘲太张狂,而这时的飞浦却能欣赏她的美,这让她心里起了涟漪。重阳的菊花开的最好也暗示着颂莲处在最美好的年华,也是最受宠的时候,然而秋天本就凄冷,这时的菊花也是感时伤怀之花。
  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花枯萎了人也就失宠了。文中第一次写菊花枯萎是在颂莲与陈佐千第一次争吵的时候,事因陈佐千烧了她的箫,颂莲生气而陈佐千愤然离去。颂莲将枯萎的雏菊扔出窗外,毫不留恋。花的枯萎是颂莲开始失宠的标志,这时候的颂莲还颇具不取悦于人傲气。等到了第二次,她手里拿着枯萎的发黑的大丽菊却不知该往那里扔,只好打开衣橱放了进去。这时的颂莲已经尝到失宠之苦,不敢再由着性子,只能将自己的傲气放进衣橱里藏起来自怜。两次枯菊的对比道出了在陈家大院生活的压抑和艰难,没了老爷的恩宠,再美丽,再高洁的菊花也会枯萎。这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生存的真实写照,以花喻人,女人同花一样做观赏用,可细心照料,浇水施肥,施以恩宠,弃之则只能是零落成泥。
  陈家大花园里中什么花都有,从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到出淤泥不染的莲花再到清雅不俗的竹子,各尽其美,争妍斗艳。尽管这样 ,无一能摆脱春荣秋谢的必然结局 。我们很容易想到,在陈家大院里众多青年女子, 每一个都有着令人羡慕的年龄、容貌和才气 ,却在封建社会车轮的无情碾压下香销玉陨。
  书中还有一段烧树叶的详细描写,大太太毓如说,年年秋天要烧树叶,从来没什么别扭,怎么你就比别人娇贵?这点烟味就受不了。颂莲说,树叶会自己烂掉的,用得着去烧吗?又不是人。虽然嘴里说着“这又不是人”可颂莲说的分明就是她自己,花已经枯萎只剩残枝枯叶的自己,可就算是残枝枯叶,大院的女人也不肯放留她自生自灭,添把火来加速它的灭亡。这不禁让人想到黛玉葬花,尔今死去侬收葬 ,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 便是红颜老死时。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同时葬花,同时自怜,颂莲逃离不开被烧的命运。
  即使这样她仍然怀着最后的念头不想被放弃,怀一个自己的孩子是她最后的“稻草”,有了孩子即使不受宠爱也可以在陈家大院里占一席之地。但绝望来得很快,她没有怀孕,而且她的怀孕可能随着陈佐千的冷淡和无能已变的可望而不可及。这时候作者借了一个典型的意象来说出了她的疑问:“那么她将孤零零地像一叶浮萍在陈家花园漂流下去吗?”颂莲无子好比浮萍无根啊!没有孩子,没有恩宠能在大院里活下去吗?答案否定的,她执着地坚持看勘破死人井的秘密, 这使得她成了陈家大宅院里的局外人, 拼尽智力和尊严想走进这个花园的颂莲最终也没有真正的融入, 她兀自感伤着, 怀疑着, 直到她所坚守的自我的精神世界在尖利的生存压力下突然崩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艺术意象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命运的喻体,是因为该意象自身的内涵丰富性。作为意象出现的“花” ,是苏童心目中最纯洁 、最完美的女子形象 。它具有美丽的表象 、芬芳的气味等等 , 正因为它具有如此喜人的外表 , 待到它“一朝春尽红颜老”时 , 我们才会产生对它的怜惜 。苏童一方面从历代的传统文学汲取了以花代情的文学“营养” , 另一方面又从花的凋零中探求到了万事万物的发展、灭亡轨迹。苏童以花喻人,不仅根源于花的美质,还意指花生命的脆弱。在与花的生命观照中,人事盛衰与花开花落相关联,梅、莲、竹组成了陈家大花园,奈何花开有期早枯萎,我命由他不由我。
  参考文献:
  [1]苏童.苏童作品精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223.
  [2]曹雪芹.红楼梦[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 2000.
  [3]马会会 ,袁春兰 ,王杰彦.男权制度下女性的悲剧命运——析苏童的《妻妾成群》[J].大众文艺,2009(16):59.
其他文献
【摘要】: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明确提出将机械生产、互联网、物联网三者紧密结合,实现原料配送、生产与物流的智能化,并从根本上改变商品的生产流程和方式。在此背景下,服装业为代表的工业4.0改造率先启动。  关键词:工业4
期刊
【摘要】:《诗经》大量描写了草木鱼虫、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同时这些物象又与人类情感相糅合,使其在自然内涵之外更多了思想文化意义。原始农耕时代,人们最根本的诉求便是果腹与繁衍,因而,《诗经》中诸多意象都含有人们对于“多产”的追求,既包括物质的丰收又包括种族的繁衍。  【关键词】:《诗经》;意象;多产  《周易·系辞上》: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
期刊
在一个四九天寒冷的季节,我兴致盎然满怀崇敬的心情慕名走进那片心仪的境地。进山的路并不崎岖,但是山路弯弯,路修在陡坡上,驾车格外留神;寒冬腊月的风并不觉得寒冷,气温渐渐地攀升,但各色梅花纷纷怒放;手机导航一直把我引往幽深僻静的深处——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富有诗意和内涵的名字,让世上的人梦牵魂绕,不顾长途跋涉、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赶来见上一面。  群山连绵,沟壑和溪流逶迤延续不断,满山遍野树林,有些
期刊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做出的新决断。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动力理论、发展规律理论、发展目标理论、发展主体理论的新阐述、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马
期刊
近来和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我的小舅舅。  我不常提起他,家里人聚在一块儿的时候也很少说起他。关于他的话题,无论在何时提起都一贯格格不入。不是说他不好。他很好,又或许他太好了。所以在提起他的时候,往往让人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  我小时候很喜欢他,也从不这样觉得。他是我外公的小儿子,和我妈妈差了许多年纪,我小时候在洛林的乡下长大,正好与他的青春年华不期而遇。我妈妈和他似乎从不和睦,他们年纪差了十
期刊
志摩的诗很美,轻灵、飘逸,不夹杂一丝尘垢,似雪中仙子,风中精灵。他的诗本自性灵,不着意于苦心孤诣地生新出奇,任其笔尖流泄就是一等一的好诗。在清新自然中又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就好像澄澈透明的水晶一样具有多面的美,透过哪个侧面看到的都是诗人坦率的赤子之心。  1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以“云游”为题,通过描写白云自在飘游的曼妙风神和涧水对云的痴心追求,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自由的向往。在诗人看来这云“自在,
期刊
【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作中极为著名的戏剧之一,其中的很多台词都极具内涵、深入人心,成为经久回味的经典,也表现了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内心思考与变化。基于此,本文就对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进行剖析,探索其在复仇之路上所表现的痛苦与挣扎。  【关键词】:《哈姆雷特》;复仇之路;痛苦挣扎  一、复仇行动之深层动机  勿庸置疑哈姆雷特的复仇充满正义性与高贵性。二者之间很难分离开来。在哈姆雷特的人格结
期刊
【摘要】:沈从文先生笔下各式各样的人物,多多少少都带有“乡下人”独有的那份力与美。美来自传统,力来自底层和土地。品味人物性格形象与精神,其作品实则在歌赞着传统与底层精神文化。  【关键词】:沈从文;力与美;底层;湘西  一、概论  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曾对沈从文先生的逝世深表遗憾:“我个人确1988年如果他(沈从文)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夏志清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
期刊
【摘要】: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蝴蝶君》自上演后就引起了剧烈反响,为他赢得了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男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使得该剧被视为对经典歌剧《蝴蝶夫人》的颠覆,打破了传统认知下的东方刻板形象。本研究将借助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蝴蝶君》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黄哲伦;《蝴蝶君》  Ⅰ.作家与作品  当代美国知名剧作家黄哲伦1957年出生在洛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欲望活跃与文化焦虑共存的文化语境下,探寻日常个体的生存状态与主体意识一直是张欣关注的焦点。《狐步杀》关注到欲望追逐不断地冲击着都市人的心灵,对高洁人物的操守和追求让位于强势的物质追求,社会人物价值取向和追求发生改变。本文重点论述柳三郎这一人物,从他身上验证张欣笔下欲望主体的特点。  【关键词】:欲望;都市小说;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狂潮的推进,在强劲的消费主义引导浪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