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为例,论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从个人价值准则、社会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目标三个层面的课堂渗透教育进行阐述,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33-02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同形式的契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生物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设疑思考、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习得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为例,探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教材中“人物事迹”为突破点,融入正确的个人价值准则教育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行阅读课本,让他们充分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史,尤其要仔细阅读拉马克和达尔文两位科学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接着,进行问题式教学:1.拉马克为什么会质疑神创论并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拉马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进行了持久且仔细的观察和统计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拉马克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的敬业。敬业,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待自身职业的一种态度和精神。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坚守本职、为人民服务、为社會服务、为国家服务等都充分体现了崇高的职业精神。拉马克正是坚持这种不畏困难、久经磨炼的敬业精神,最终为世界人民对生物进化的重新认识打开了新的窗户。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极大地挑战了神创论,生物学能否彻底地从神学的包围中脱离出来,走进科学大道?这体现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的进步。3.拉马克、达尔文等科学家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准则?科学家们的出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民主,科学家们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则体现他们的敬业和诚信。民主是人民幸福美满生活的政治保障,是世界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追求。民主的国家更有利于像拉马克、达尔文这样伟大的博物学家的出现。诚信,指诚实和守信。诚实耕耘、信守诺言,是每一位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社会代代传承的道德传统。科学发现需要具有诚信品质的科学家作为推手,拉马克、达尔文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他们具有诚信的品质密不可分。4.否定了神创论最主要体现了人类哪方面的进步?主要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它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精髓沉淀所在,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否定神创论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伟大体现。5.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给予高度评价,体现了当时政治家、博物学家们之间的亲近和睦、友善相处。友善,是一种愉悦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照顾、互相温暖、和睦相处。
  教师借助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仿佛置身于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创造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搜集证据和用事实说话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家、博物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困难和兼容并包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根据不同问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以教材中“思考与讨论”为突破点,融入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回答教材里“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如表1):1.使世界人民认识到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所以生命现象是有统一性的。为什么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其实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来的—— 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平等(生命观念)。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引申为世界万物有生命者皆平等,人类应尊重其他生命形式,彼此都有生存、发展、进化的权利。2.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体现了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可教育学生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爱国,如何通过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爱国,是个人对祖国深厚情感的真挚表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都是爱国的真实表现。富强,含义为国富民强,它是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严复、梁启超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及如何爱国,通过共同努力使国家富强就是我们爱国的最好表现。3.译文:科学旨在发现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言外之意是:即使科学事实不支持神创论,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信仰—— 体现了人们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也体现了社会的和谐。自由,指的是人的思想自由、生存自由和发展自由,它是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信仰自由,是人的思想自由的最大体现,但自由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以遵纪守法为前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在这个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和生命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使学生明白,富强、民主的国家才能屹立于强国之林,人民才会有幸福感、自豪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科学真理和宗教信仰并不冲突,信仰是自由的,这也正是我们祖国56个民族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文明交流、友善对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以教材中“生物学概念”为突破点,融入正确的国家价值目标教育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进化并不是一件独立事件。例如,教材中提到世界上有细长花矩的兰花,那就必然会有细长口器的昆虫为它传粉,不然这种兰花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又如,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中是不含氧气的,所以地球上早期出现的生物生活在无氧环境当中,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随后得助于太阳,地球上出现了光合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之后便出现了适应有氧环境的需氧生物(科学探究)。可见,进化是关联事件,不同物种之间,如食蚁兽和蚂蚁;不同生物与环境之间,如绿色植物与大气,它们互为影响、互为发展,这便是共同进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正是因为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才会有今天缤纷绚丽的世界,所以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人类与环境和谐了、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了,才能谈得上共同进化、共同发展。
  和谐,指的是和睦协调。和为贵,谐为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它是促进国家富强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便是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的完美引证和最好印证。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我国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白鳍豚、藏羚羊、水杉、珙桐和桫椤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现存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及危机性,引导学生要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近年来,全國各地时有发生偷盗猎杀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猎杀濒危野生动物的现象,然而我国是文明法治大国,法治严明。法治,指的是依据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和社会。它是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强有力保证,也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一切偷猎贼都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完善的法律和公正的审判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这里的公正,指的是社会公平和正义,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是社会价值的取向所在,更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行动起来,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去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这也是爱国、爱家、爱自己的表现(社会责任)。具有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课主要利用教材当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德育作用,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学生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以求知者的身份投入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模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和诚信、敬业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本末倒置,把握好学科内容和德育内容的比例,力求达成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秋梅,杨才纬.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
  [2]李燕.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使用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2教学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严丽萍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她有自己的教学追求:理念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快乐、发展为本;方式上,她采用“活动——探究”式语文教学,充满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关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使学生的“自主、自信”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风格上,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课堂氛围宽松亲和,学习活动自主灵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名师观摩课中,严老师执教的《王二小》一课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其教学设计值得探讨。    一、课例解
期刊
独具风格、栩栩如生的钢笔素描;绚丽多彩、趣味盎然的纸艺、小制作……在颜色的天地间,在美丽的世界里,她引领孩子们鉴赏着美,并用想象和彩笔描绘着美。她就是柳州市文惠小学美术教师——-潘海深。  亲切的笑容,绰约的身姿,举手投足都透露着美术教师独有的韵味,就像是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那里有她对孩子们的爱,有她对美术教育的执著追求。十多年美术教育生涯,潘海深以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悔追求和满腔热情,描绘着充盈丰沛的
期刊
浅谈朗读兴趣的培养  秦露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程阅读教学要求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无论是体验、拓展或者创造都离不开朗读的训练。朗读是一项阅读基本功的训练。然而,有不少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尤其方言较重的学生对普通话的朗读不感兴趣。鉴于此,我认为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应当采取以下方法。    一、激发学生朗读欲
期刊
在平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答卷时,部分学生往往在一些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解决的问题中丢分。对此,教师常会抱怨学生太笨,碰到稍微变形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学生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教学工作的欠缺,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与一般的正向思维、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向相反的一种思维。它要求在思维活动中,从相反的方向去观察、思考问题。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对激发学生的
期刊
一、教学研究的问题    经历、体验、探索——这些刻画过程的动词,出现在《数学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带来了数学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践行课标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实践经历,往往带来不同的体验效果:有的深,像犁耙划过田野,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有的浅,像轻风吹散流云,了无痕迹。如何能让学生拥有更深切的体验?笔者所在年级教研组通过《1亿有多大》一课的教学研究,探讨如何增加学生体
期刊
曾东玲,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第一天开始,曾东玲知道生命中注定要默默地付出。十多年来,她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赢得家长的信赖、学生的喜爱以及同事们的好评,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    虚心涵咏,体验自主成功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曾东玲就在思考:怎样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怎样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怎样让每个学生成为赢家?于是她在繁忙
期刊
前段时间,我有幸听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唐柳燕执教的一节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一课。我认为这是具有“浓浓语文味,深深人文情”的一节好课。这节课主要亮点是:“指导品读”和“深挖教材,巧设训练”这两方面做得很到位。    一、指导品读,凸显语文本色    文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用了这样的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唐老师在教这句话时,凸显了个性
期刊
教学内容:《回宫格硬笔书法教程》绪论引入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回宫格及各部分名称。  2.学习利用回宫格把握独体字结构各部分的收缩与舒展。  3.感受汉字结体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自评书写,猜谜激趣,引入回宫格学习  师:小朋友,非常高兴认识你们,让我欣赏欣赏你写的字好吗?(生高举小黑板)谁来评价自己的字?  师:想不想把字写得更好?今天周老师要送给
期刊
临摹,是书画学习的专有词语。在长期的书法教学中,我将此项训练作为引领学生感悟汉字美的最重要方法。此种学习方法是否孤立于各种艺术门类学习方法之外?用现代杰出的画家黄宾虹的一句话作答:学贵根砥,道尚贯通。  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继承开始,创造不是空中楼阁。临摹前人的作品,一点一画,一字一行,心摹手追,感悟前人通过笔墨对情绪的传达,忠实于临摹范本,这是不二法门,再伟大的书法家都是这样登堂入室的。    
期刊
常言道:字如其人。“写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手段,也是展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被称为“人的第二形象”。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代的名词_电脑已飞如寻常百姓家。在电脑“打字”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同时,“写字”却离我们越来越远,特别是很多青少年儿童更是敲键盘如行云流水,握钢笔如负重千斤,有的专家称之为“忘字症”。  而在桂林市叠彩区凤集小学,“写字”教学受到空前重视,该校不仅设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