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语文味 深深人文情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我有幸听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唐柳燕执教的一节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一课。我认为这是具有“浓浓语文味,深深人文情”的一节好课。这节课主要亮点是:“指导品读”和“深挖教材,巧设训练”这两方面做得很到位。
  
  一、指导品读,凸显语文本色
  
  文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用了这样的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唐老师在教这句话时,凸显了个性化阅读,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读慢些,因为木兰是一个女子,一路上要跋山涉水,是多么的艰难啊!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读快些,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花木兰飒爽英姿的英雄形象。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的个人理解,以及多次的品读,不仅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教学理念,还凸显了“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本色,同时让学生明白:原来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二、深挖教材,巧设训练,体现浓浓语文味
  
  教者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双基”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理析词进行词语教学
  教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这个句子时,对句中的“焦急万分”一词,唐老师采用了字理析词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体会“焦急”的“焦”的“…”表示与火有关,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木兰心里就像着了火那样急。接着让学生试着读,第一、第二次学生没能读出“焦急万分”的心情,唐老师没有就此放过,而是风趣地鼓励学生:这只是“焦急十分”、“焦急百分”;然后让学生再读第三遍、第四遍……,学生终于读出了“焦急万分”的心情。从“焦急万分”一词的教学,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花木兰多么爱自己的父亲,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人文教育。
  
  2,深挖教材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1)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教学第2自然段时,教者巧妙地采用“换一换”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那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年老多病)如果父亲出征,有可能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换一换,说一说:因为____________,所以如果父亲出征,有可能____________。这个环节,教者先让学生按“先果后因”去说,再换一换,按“先因后果”的句式去说,从而让学生懂得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2)填补空白进行口语训练。教学“木兰说服家人让自己女扮男装去从军”这个环节时,由于课文只简单地用一句话带过:“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至于她如何说服家人,则是空白。教者紧紧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分别扮演父亲、弟弟、妹妹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扮演花木兰,进行现场模拟,再现“说服”的场面。面对年老多病的父亲、未足当兵年龄的弟弟和担心姐姐的妹妹,木兰分别找什么理由来劝说家人?这样的训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设身处地为木兰找出不同的理由来劝说家人,很好地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在“劝说”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木兰爱国爱家的精神,人文性也“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中。
  (3)说写结合。木兰回来后,家人、邻居会对木兰说些什么?出示写话练习:( )对木兰说:“____________”从“母亲、邻居、弟弟、过路人……”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这个环节。让学生由说到写,选择不同的角色,说出他们对木兰的称赞,对木兰是个女英雄感到惊讶……通过说写训练、汇报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花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的认识,可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浓浓语文味,深深人文情”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听说读写,凸显语文味,渗透人文情;对目前“人文强化、语文弱化”的教学现状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具有借鉴价值。
  
  (责编 李景和)
其他文献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部分内容。它是在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曾以这个单元为内容,与其他教师深入研讨,积累了一些独到的感悟。    一、对单元主题图“深加工”,将教材“化蛹成蝶”    任何一本教
期刊
[教小学生读书,读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然而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感情了吗?对华丽的文字容易读出感情,而对朴实、简单的文字能体会到深沉的情感吗?小学生们的容颜上似乎显现出感情了,但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了吗?在2007年广西“绿城之春”全国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来自北京的全国小语名师吴琳所上的《去年的树》一课以读代讲,一咏三叹,在如何引导学生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方面,给我们以诸多的启发,可以供我们借鉴。] 
期刊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学生观看圆明园废墟图,谈体会。)  师:这就是被英法联军毁灭后的圆明园。看着这荒芜的废墟,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生:伤心、难过、悲伤、气愤……  师:带着伤心、难过、悲伤、气愤的心情,我们来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评析: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朗读课文的
期刊
新学年又开始了,心里充满了期待,可是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不上低年级的课了,面对刚刚跨进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我该怎么做,学生们才会觉得美术这门课既多姿多彩又充满乐趣与情趣呢?  预备铃声响了,我准时站在一(1)班门口,看到兴奋的学生们,一个个生龙活虎,有笑着抱成一团的,有嘻嘻哈哈讲小嘴的,有你追我跑玩“啪啪啪”游击战的,还有好几个在小声地互相提醒着“嘘,老师来了!”学校对他们来说可真是个快乐无比的地方呢
期刊
严丽萍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她有自己的教学追求:理念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快乐、发展为本;方式上,她采用“活动——探究”式语文教学,充满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关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使学生的“自主、自信”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风格上,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课堂氛围宽松亲和,学习活动自主灵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名师观摩课中,严老师执教的《王二小》一课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其教学设计值得探讨。    一、课例解
期刊
独具风格、栩栩如生的钢笔素描;绚丽多彩、趣味盎然的纸艺、小制作……在颜色的天地间,在美丽的世界里,她引领孩子们鉴赏着美,并用想象和彩笔描绘着美。她就是柳州市文惠小学美术教师——-潘海深。  亲切的笑容,绰约的身姿,举手投足都透露着美术教师独有的韵味,就像是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那里有她对孩子们的爱,有她对美术教育的执著追求。十多年美术教育生涯,潘海深以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悔追求和满腔热情,描绘着充盈丰沛的
期刊
浅谈朗读兴趣的培养  秦露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程阅读教学要求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无论是体验、拓展或者创造都离不开朗读的训练。朗读是一项阅读基本功的训练。然而,有不少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尤其方言较重的学生对普通话的朗读不感兴趣。鉴于此,我认为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应当采取以下方法。    一、激发学生朗读欲
期刊
在平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答卷时,部分学生往往在一些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解决的问题中丢分。对此,教师常会抱怨学生太笨,碰到稍微变形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学生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教学工作的欠缺,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与一般的正向思维、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向相反的一种思维。它要求在思维活动中,从相反的方向去观察、思考问题。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对激发学生的
期刊
一、教学研究的问题    经历、体验、探索——这些刻画过程的动词,出现在《数学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带来了数学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践行课标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实践经历,往往带来不同的体验效果:有的深,像犁耙划过田野,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有的浅,像轻风吹散流云,了无痕迹。如何能让学生拥有更深切的体验?笔者所在年级教研组通过《1亿有多大》一课的教学研究,探讨如何增加学生体
期刊
曾东玲,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第一天开始,曾东玲知道生命中注定要默默地付出。十多年来,她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赢得家长的信赖、学生的喜爱以及同事们的好评,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    虚心涵咏,体验自主成功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曾东玲就在思考:怎样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怎样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怎样让每个学生成为赢家?于是她在繁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