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出院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家庭访视对出院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6个月后对两组遵医率及生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遵医率及生化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对出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关键词 糖尿病家庭访视遵医行为
  糖尿病(DM)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住院期间绝大多数的患者均能正确按照要求进行治疗,但是在出院后遵医程度却大大下降。为了提高遵医率,对出院后的100例DM患者进行遵医行为的跟踪调查及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符合WHODM专家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8~72岁,全部为已婚。将上述100例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DM系统的治疗与健康教育,由分管护士在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指导,并附有书面形式的健康教育卡片。出院时,患者均表示已接受并掌握所指导的内容。出院后即对试验组进行家庭护理访视,具体措施是由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组成家庭访视小组,每组2人,访视频率及内容:①出院两周内进行1次家庭访视,内容主要是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为患者遵医提供家庭帮助。②出院3月内每半个月进行1次连续性家庭访视,3个月后每月访视1次。访视内容为强化患者及家属对遵医行为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方面遵医行为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③科内设咨询电话,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对照组在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影响。
  评价内容:患者出院半年后,对其进行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自我监测、定期复查这5个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分组进行统计,获得两组的遵医率。患者出院半年后,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两组的平均数值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数据用(x±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的遵医率及生化指标的比较:试验组的遵医率及生化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见表1、表2。
  讨论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DM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通过家庭访视对DM患者进行继续健康教育,进一步强化了DM患者对饮食、药物、运动疗法及自我监测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時可以时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了很好的控制疾病的目的。表1试验组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生化指标达标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
  发掘、利用家庭资源,有利于患者遵医:DM患者控制疾病离不开家庭的支持,DM控制不良与低家庭凝集度和高冲突有关。通过家庭访视认识到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和配合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给予DM患者心理及经济上的关心与支持可激励患者,消除患者疾病带来的苦闷,干预其遵医行为[3]。在家庭访视向患者进行系统教育的同时,应对其家庭的有关人员进行DM知识的相关教育,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并实施督导,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强化行为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家庭访视要求患者:①记服药日记、饮食、运动、病情自我观察记录等。②将患者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结合起来,如设置闹铃提醒服药时间等。③及时进行评价,即对患者的遵医行为给予肯定,反之给予批评。通过上述强化行为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生活规律,坚持饮食、药物、运动等疗法,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等,以利于长期控制疾病。
  综上所述,家庭访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表明DM患者病情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诸多客观因素,而不仅仅局限为院内治疗的直接效果。充分反映了DM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自我管理技巧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性。通过家庭访视,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支持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DM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对防治DM患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    机械通气在ICU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运用广泛,患者因各种原发性疾病、手术创伤、人工气道、通气模式等影响到身心健康,同时造成紧张、烦躁、不能耐受而出现对抗治疗的情况,既妨碍了医疗护理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又增加了患者身体代谢和氧耗,使组织器官缺氧情况加重而损伤更加严重,影响到救治的及时性。本文通过采用镇静联合镇痛配合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单纤维肌电图(SFEMG)改变、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MND患者进行伸指总肌SFEMG检测,测定颤抖(用MCD表示)和肌纤维密度(FD),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结果:MND组较对照组颤抖明显增宽,FD增加(P<0.001);病程与MCD值和FD值无相关性;单纤维肌电图对MND的检出率(89%)大于常规肌电图(70%)(P<0.05)。结
期刊
  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感染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合并腹腔实质脏器感染多较隐匿,症状多不典型,容易漏诊。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及肾脓肿局部症状多不典型,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及肾脓肿的发病率渐增高。本文对近几年收治肝脓肿及肾脓肿患者作简要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2型糖尿病并肝脓肿患者20例,合并肾脓肿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
期刊
  胃癌是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居第3位。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是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胃癌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37~74岁,平均66.8±7.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健康教育后两组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率的变化。结果: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延缓或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依从性  多年来在门诊治疗和随访高血压病患者,发现有很多患者
期刊
  近两年来,随着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由于手术中需要安置截石位并头低脚高位,随之也会产生一些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近年文献报道:由于体位不当致诸如腓总神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综合征或小腿筋膜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骶尾部皮肤破损等2,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关于此手术体位的改良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为防止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在体位安置过程中进行了改良。选择临床中用两种
期刊
病历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头晕2天”就诊,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0余年,对“氨茶碱、地塞米松、青霉素、阿司匹林”过敏。当天10∶12门诊给予“胞磷胆碱(原名:胞二磷胆碱)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在输液约3分钟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继而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停用胞磷膽碱组液体,收住院抢救。查体:R 0次/分,P 0次/分,BP 0/0
期刊
肺结核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肺结核病需要长期规律全程治疗,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有效控制结核病和减少肺结核病复发的关键。有研究表明,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其中复治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1]。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在结核病门诊开展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收治老年(≥60岁)涂阳
期刊
磷霉素为广谱抗生素,临床常用于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因其不用做皮肤过敏试验,因此经常被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使用。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遇到过敏反应数例,其中有2例较严重过敏反应,现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26岁,因发热1天来诊。当时查体:T 38.6℃,神志清,精神好,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略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96次/分,腹部查体无异常。门诊给予磷
期刊
关键词 丁香油过敏  病历資料  例1:患者,男,48岁,因右上后牙腭侧鼓疱来就诊。诊断为右上6根尖周脓肿。当时去腐、开髓、冲洗后,丁香油棉球安抚、引流,患者回家后第1天电话随访感觉良好,鼓疱已消失,无不适。第2天患者主动打电话诉说自感口内黏膜粗糙,并伴有面部麻木肿胀感。要求患者来诊,见患者右侧颊部明显肿胀,口内右侧颊部明显充血发红,成簇小水疱,腭部及舌下亦可见散在水疱;右颌下及颏下淋巴结有明显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