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比创业更重要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o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环山公路上行,沿途芳草葱翠、绿树成林、群莺纷飞,恍如步入谢灵运笔下的魏晋山水。郑重先生热情地迎出门来,带着笔者参观了他宽敞的住宅、考究的家具和晶莹剔透的水晶。典雅的摆设、尊贵的收藏,无处不彰显出主人的别具一格。站在阳台,维港尽收眼底,繁华的香港一览无余。在绿树红花簇拥、青山白云的映衬下,俯临碧玉盆似的维港,置身空中花园的感觉涌上心来。
  郑重先生邀请笔者入座。年过六旬的他,现已正式退出公司的管理。他红润的面色、儒雅的气质以及彬彬有礼的举止,怎么看都只像50出头。坐定后,郑重先生和我们聊起了他的过去,带领我们走入了他的恍如传奇的故事。
  
  有子如此方自豪
  
  在中国历史上,武如西汉的周勃周亚夫父子、东汉的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北宋的杨业杨延昭父子、南宋的岳飞岳云父子,文如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东汉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均以老子英雄儿好汉而名扬千古。因此,有人在谈三国时说,孙坚和曹操比刘备更成功的地方,是他们教育出了几个出色的儿子,而刘备没有!
  “如果连儿子都没教育好,你还算得上成功吗?”在郑重先生的字典里,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郑重先生最大的骄傲,不是他创业成功带来的亿万身家,而是教育出了三个出类拔萃的儿子。“他们都比我强,”郑重先生笑着说,“都比我强!”
  满墙的奖状证书可以证明,郑重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暂且不说儿子们的成就是否已经超过了他们的父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出色的人才。
  “老大在瑞士银行,是高级经理。”郑重先生说,“他很有能力,也很有思想。”郑重先生的大儿子郑心豪,毕业于美国卡尼基梅隆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和计算机双学位。作为郑家的长子,郑心豪做出了表率。从卡尼基梅隆大学毕业后,供职于瑞士银行。在那里,开拓了一片新的天空。
  “我老二就更厉害了!”说到二儿子郑心杰,郑重先生说“他是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执行董事。” 高盛投资银行和摩根士丹利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投行,在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个人收益最高的公司中,年年名列前茅,超过大名鼎鼎的微软、花旗银行等公司。在全球最著名的大学优秀毕业生中,高盛是绝大部分人的首选。当然,很多人是进不去的。
  “老二也是在美国上的学,毕业的时候,就去高盛面试。”郑重先生说得眉飞色舞,“虽然他学的不是金融,但却以优异的面试成绩进入了高盛。第二年,高盛就派他去做面试官,招聘新的员工!”作为郑家“豪杰”兄弟的第二位,郑心杰有着诸多过人之处。他在香港读完中学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电机工程、生化、数学、电机通讯四个硕士学位。在名校林立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一起被誉为“常春藤大学”。是全世界学术水平最高、教学质量最好的高校,同时也是把关最严的名校。能从这样的学校顺利毕业已属不易,郑心杰却一举拿下四个硕士学位,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对于郑心杰的传奇,我们能从他进高盛的过程找到一些解释。郑重先生说:“在我老二拿到的四个学位中,没有一个是和投资啊银行啊相关的。不过在美国,他们更看重的不是你专业,而是你处理事情的能力和你的IQ。”从郑心杰高调进入高盛及第二年即被选派为面试官的经历不难推出,他具有很高的智商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刚年届而立的他,就成为高盛的执行董事,不但每月拿数万美金的薪水,年底还能拿到很高的分红。有子如此,也无怪郑重先生自豪了。
  郑心颖是郑重先生的三儿子,和二哥一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书。郑重先生说:“我家老三,也有他的独到之处。”21岁从康奈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即被美国迪莱国际公司聘请替公司开发业务,和两个哥哥一样年轻有为。“他们都比我强!”郑重先生骄傲的说,“我挣到他们那么多钱的时候,已经50多岁了;而他们,才30出头!”看着郑重先生幸福的笑容,笔者似乎看到了苏洵向人谈起苏辙和苏东坡。“我最大的成功,就是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一个个都出类拔萃、茁壮成才!”郑重先生说。
  
  出类拔萃因教育
  
  “养子不教,不如无。”在中国,对后代的良好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错;教不严,师之过。”衡量一个父亲称职与否,对子女的教养如何,是首要指标。以此衡量,郑重先生称得上“好父亲”。
  “看着子女们茁壮成长、成才,是做父母的最大幸福。”郑重说,“因此,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对三个儿子的教育。在他们出生之前,我就做好了如何培养、教育的计划。”这么长远的计划,足见郑重先生在教育子女上的用心良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教育并没有那么好。为了子女的未来,郑重先生可谓煞费苦心。郑重先生说:“要到美国受教育并不是容易的事。对于外国人,美国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而对本国公民,则相当宽松。在孩子出生前,我就想,能不能让他们一出生就成为美国公民呢?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在美国出生。”说到这里,郑重先生透露了一个有点酸辛的故事。大儿子郑心豪快出生时,郑夫人请假飞往美国。但是,假期已经过去了,孩子却迟迟不愿“出来”。由于公司催得紧,郑太太没办法,竟然用跳绳来加速产期。即使如此,还是延迟了一个月。听到这里,笔者心里不禁浮起一丝感慨。
  在郑重先生的精心安排下,三个儿子都顺利的成为了美国公民。但是,小学和中学却是在香港念的。郑重先生工作认真、勤奋,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用自己的良好素养给了孩子们很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心中,父亲永远是模仿和学习的榜样。那种以身作则的潜移默化,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在郑重先生和太太的关怀下,孩子们相继入了幼稚园、小学和中学。“从幼稚园开始,我就让他们进同一所学校。”郑重先生说,“在教育孩子上,父母不能有任何偏心,必须为他们的成才做同样好的铺垫。”
  最先送到美国念书的,是大儿子郑心豪。郑重先生回忆说:“当时香港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我老大在上中学的时候,做了学生童军领袖,整天不念书,跑去搞学生运动,成绩一塌糊涂。可是,当时香港教育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进入理科,成绩差的只能去文科。在当时,文科是不被看好的。长此以往,如何了得?”为了挽回局面,郑重先生四处打听良方。此时,一位英国朋友说:“送他去美国吧。我儿子在英国读书也是一塌糊涂,但送到美国后,情况就完全改观了。”郑重先生觉得有道理,决定把他送去美国。
  “那一年,他才14岁。”郑重先生严肃的说,“我们说,要送他去美国读书,而且不能到西部,因为那里华人太多,依赖比较大。要到美国东部去,那里华人少。”一个14岁的少年,打点好行装,孤零零的,坐上飞机就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在那遥远的异国他乡,没有人陪送,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而且,还语言不通,文字相异。对于父母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是有点残忍的事!但郑重先生却说:“他们必须学会独立生活,必须独立。而这些都得从小锻炼起。”
  到了美国的郑心豪,因兴趣电脑,而美国教育则注重个人学能培养,故成绩大幅上升,不久竟做了助教。“从一个在香港9科不及格的学生到助教,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给他了极大的鼓励和自信。”郑重先生说。老大开了个好头,老二和老三也受到鼓舞,表现得比哥哥更出色。“他们学习都很好,”郑重先生说,“学校要发奖学金给他们,他们都没有接受。因为,我们家不缺钱。不拿奖学金,一方面,可以将之留给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不拿美国政府的钱,也减少了很多麻烦。”在几个儿子的成长中,郑重先生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却说他从来都没有担心过。“我只是给他们铺好了路,除了供给学费,他们没有给我过任何麻烦。”郑重先生说,“我老二毕业一年后,就给了我一笔不少的钱。我很感慨,他确实比老爸能干了。但是,老爸并不需要他们的钱,老爸有自己的事业。”
  
  风云际会话当年
  
  郑重先生不但有自己的事业,而且,还很不错。“儿子们经常说要给我钱,我不需要他们给,我不缺钱用。”郑重先生微笑说。他虽然退休了,但他的公司仍然由他的太太打理。
   “从1973年到1981年,香港股市处于动荡期,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在股市中摔了跤。”郑重先生说,“但是,这十年,是我休整和韬光养晦的十年。”就在1981年的时候,郑重先生应朋友之邀,开始了新的一轮投资。他和朋友一起在尖沙咀买了一块地皮,合资开发了一栋写字楼。正值香港经济腾飞期,世界各地的企业纷纷进驻,写字楼供不应求。郑重先生略显得意的说:“当时我并没有什么钱,勉勉强强投资了一部分资金。这次投资相当成功,为我带来了好几番的收益,淘到了第一桶金。”此后,郑重先生离开了太古洋行,自己开设了一家贸易行。
  “无路难,开路更难。”郑重先生不无感慨的说,“公司是开起来了,但是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业务。但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啊!”人生,往往在不可预知的时候出现转机。一个偶然的机会,郑重先生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位阿拉伯商人,他做的是服装配件生意。郑重先生拿到了样本,无意中问了另外一位朋友哪里有卖的。这位朋友看了看样本说,楼下对面就有。郑重先生就去买了些寄给对方。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对方反应良好,说:“你寄来的东西很好,我们决定和你合作。”生意就这么成了,这么一转手,郑重先生就对半获利。时值油价飚升,阿拉伯购买力大增,郑重先生从中获利颇丰。
  “一切都来得这么突然,发展得这么顺利。”郑重先生说,“虽然出现过一些挫折,但也只是万里长江中的一个小湾。”为了扩大生意并保证货源,郑重先生决定开办工厂。时值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内地低价的人力成本和广阔的资源,为郑重先生的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郑重先生携同夫人到潮州考察,物色到一些有实力有潜力的厂家,先协助生产,然后注入资本。生意越做越顺利,越做越大,产品遍销世界各地。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郑重先生结识了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各国的朋友,相识满天下,更促进了生意的拓展。1997年,澳大利亚一家服装公司和郑重先生达成了一项委托协议,让其代工生产世界名牌服装。由于质量和信誉良好,意大利合伙人也把GUCCI、D&G、FEREE等世界最顶级品牌的订单交给郑重先生。郑重先生的生意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1999年,郑重先生创办了香港妍美创意有限公司,专门设计全新风格的女装。事业又上新高。蒸蒸日上的事业,让郑重先生财源广进。
  郑重先生前后成立了香港银美有限公司、银美鳗鱼养殖有限公司、银美食品有限公司、得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遍及广州、福州、潮州、汕头、番禺、深圳、东莞等地,员工多达15000多人;在美国、意大利也拥有合资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及世界各地。在香港业内,地位举足轻重。他已是名副其实的成功企业家。一帆风顺的事业,哪里需要儿子们救济?
  “我不需要他们接济,他们也不需要我的钱。”郑重先生微笑说,“我们父子,都凭着自己的本事,生活得很好!”
  
  站在郑家的阳台上,繁忙的维港艇船穿梭,美丽的香港车水马龙,清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儿子们都不愿接管我的公司,”郑重先生微笑说,“他们说,那么起早贪黑,太累了。孩子们工作很轻松,而且收益也不错。”2006年刚刚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奖的郑重先生,如今已经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在这宛如空中花园的家中,享受着创业成功后的喜悦和教子成才的自豪。“我的大孙子现在两岁了,英语都会说,比他爸爸还厉害。”郑重先生满意的说,脸上满是幸福。在他身后,显现出一幅风景:芳草葱翠、绿树成林、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郑重先生座右铭】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创业的成功,而是将子女培养成才。
其他文献
天地玄黄龙族荣光 你秉承祖志续写华章  积善行德星火闪光 你气宇轩昂博厚深藏  两岸三地笃思相望 你厚德载物步步铿锵  同祖同根同愿同向 你念念不忘民本为上  倡树新风善心弘扬 你与时俱进引领风尚    ——题赠邓肇轩先生      14岁时,年少的他一个人勇敢地背起行囊,飘洋过海前往英国,开始求学的辛苦历程;  20岁时,青年的他已经成家立业,明确了自己人生未来的方向  34岁时,他已经全面接管
期刊
孔子有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指“明智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礼记·中庸》也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可见智、仁、勇是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规范。  那么怎样才能达致智、仁、勇的境界呢?香港比富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席、佳富达(国际)投资控股公司总裁李鋈麟先生的追求和理念对此作出了生动的注解——以推动环保与循环经济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以不
期刊
清人龚自珍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落花有情,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奉献自己,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藉此表达了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在热切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具有这种奉献精神的人。香港的王惠贞女士就是一位代表。  在王惠贞女士心目中,香港就是一树馨香四溢的紫荆花,她愿以不懈的奋斗、无私的付出表达
期刊
化学工艺和钟表有什么明显的关系?非业内人士可能百思不得其解,王乐得先生说,钟表的镀金往往存着一些争议,镀金就需要化学工艺的专业。而他本人,不仅了解钟表行业,而且曾任香港钟表业总会主席。  40岁的时候会想着去创业吗?回答会的人也许并不在少数,但王乐得先生不仅想到做到,而且成功了。在自己身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亚洲区行政总裁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他笑着说:“我一直就喜欢做环保,如果再不走,我可能就跑
期刊
13岁时,他走进了香港的一家机械厂,用四年的时光编织着少年梦想,拼搏的汗水在他行进的道路上写下“勤奋无价”;  25岁时,他选择自主创业,开办通用制造厂,树立“惠家”家用小电器品牌,履行一名男子汉对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用坚强的双手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  三十余年后,当他的一叶商舟在勤力远航中驶向风平浪静的海面时,回馈社会的动力让他的人生之舟寻找到新的海域,满载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向着“
期刊
18岁,很多人还在上学,他则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了中银(香港)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40年,很多人也许已经跳槽无数。他却一直在“中银”耕耘着并将继续为之奋斗直至退休;  92万,这是某笔账一天的利息。在常人眼里,银行一天的利息微不足道,而他用智慧为国家挽回了这笔损失。  1996亿,相当于1998年香港政府财政所有的一半。而这笔巨额土地基金资金的获得离不开他的管理与贡献。    他就是——吴亮星先生
期刊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向是全球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最近一两年,国内企业界也开始频频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家评价体系中一个核心的考量指标。但关于什么是社会责任,却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将社会责任窄化为慈善、捐款等外在举动,有的则将其归于关乎企业家道德水准的抽象范畴。对这个问题,香港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吴伟光先生给出了与众不同的、令人信服的定义。  —— 采访札记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
期刊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 孙 子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是关自然先生给我们的赠言,也是他的座右铭。采访过程中,他抖擞的精神面貌、侃侃而谈的风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勇于开拓,知难而进,是优秀的拓荒者;他关心下属,以身作则,是杰出的管理者;他勤于学习,长于钻研,是典型的思考者。  
期刊
翻开厚重的《岁月如歌》一书,亲情、友情、爱情充满字里行间。作者用幽默的笔调、轻松的节奏,挥洒出一幅时间跨度为三十年的人生画卷。  在这本书里,走来的既是一位文人,又是一名商人。因为他走过知青岁月,回眸百感而文如泉涌;因为他纵横商海数十载,把握了时代赐予的机会,潇洒行舟而扬帆远航。踏文坛,闯商海,他以幽默的智慧为帆,以潇洒的儒商风范为桨,脚踏文坛与商海之“船”,让人生之旅荡漾出两道如歌如画的风景线。
期刊
他出身于工商世家,却没有依赖家族庇荫,而是勇于闯新路,更多的靠自身拼搏建功立业;  他幼承庭训,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既注重传统道德修养,又兼具现代企业家风范,在金融投资界成就斐然;  在波谲云诡的商海,他曾多次经历沉浮起落,但他秉持与全体员工“共患难、同欢乐”的理念,总能带领企业化危为机,不断超越新的高度;  他身为商人,却摒弃重利轻义的经商价值观,而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回报社会、爱国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