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需要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点
[关键词]实践活动;转变;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作为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处处充满了“转变”与“创新”。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始终把“变”与“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
1 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全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只要把自己的“一桶水”毫无保留地“倒给”学生,而学生只有被动接纳,却并不知道如何找到“水源”,如何贮藏“水”。这样,很快“水”就会流失或蒸发。因此,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就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用全新的方式、方法来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1 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关注学生”、“生本教育”,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也都能接受。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潜意识里还有一种“以师为本”、“以本为本”的思想。如我们在组织学生确定实践课题时,在让学生自由发现时,许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远远脱离了书本,甚至完全脱离了教学内容。这时我们会想:呀,这不行,这样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了,我不懂的问题,该怎么解释,该怎么驾驭课堂啊?这其实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意愿和想法。此时,我们应该做到全面关注学生,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的问题能在他们自己的探究中得到解答。
1.2 积极诱“惑”,充分激励,实现知识由“授”到“导”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不应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而应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生活体验与生存能力的过程。例如在上《给家乡的特产做广告》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介绍广告在商品销售中的作用,以及广告的种类等广告方面的知识,然后出示“给家乡的特产——草莓设计广告”的要求,让学生动手设计。这样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师提供的设计思路范围内开始了被动的设计。而现在,我们则会引导学生去搜寻广告方面的所有知识,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为什么那些产品(如“脑白金”)会有那么多人知道,那么多人去买?通过学生搜寻的知识,得出广告在商品的销售中的作用,同时创设一个场景:草莓丰收了,可销路不畅,价格不高,怎么办?从而激发学生要为“家乡特产——草莓”设计制作广告的欲望……从这一系列的引导、鼓励、探索、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掌握了广告,懂得了如何销售产品的一些方法,并且让他们经历了一次从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从而感受成功的情感体验。
1.3 重视过程,自我评价,形成新型的评价标准。我们尤其重视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比如在研究“家乡的水资源”问题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广泛搜集家乡的水资源方面的知识,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家乡的水资源都有哪些?哪些水资源已经或正在遭到破坏,我们生活受到了什么影响等等,并写出调查报告。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评价学生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能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方法搜集“水资源知识”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水资源问题的忧虑,能否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等内容,通过这些动态的评价来及时评价学生,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还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成果展示来让学生品味自豪感。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对某个问题得出了自圆其说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也许是前人证实了的或这个结论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是,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激励学生继续新的探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新的学习过程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信息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印象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中,也努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变“单干式”学习为“小组合作型”学习。
2.1 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人手,慢慢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转变。让学生“多感观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并且“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如原来我们在教《怎样乘公共汽车》是教师先出示公交车站牌,把站牌的功能一项一项进行分解、讲解。而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乘公共汽车》,我们则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样是公交车站牌,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提出了“站牌是干什么用的?那里为什么写了很多地名?那个箭头是什么意思?出租车有站牌吗?站牌上的时间表示什么意思?”等等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大家分工去调查,去访问,最后得出“怎样看公交车站牌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探究,学生对如何看站牌坐公交车是彻底掌握了。虽然这一过程可能会相对长一些,但是学生却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我想这是最关键的。
2.2 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互相交流,分享成果
2.2.1组建合作小组,在独立与合作中完成实践活动。我们要求组建的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提出相近课题的学生组合成的课题的探究,从而使合作小组达成一个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探究知识的体验,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
2.2.2 分享研究成果,在互相交流中学会沟通合作。我们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能认真听清别人的意见,理解别人的意思。同时也要对这些意见和见解作出分析判断,筛选出合理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本组的课题解决方案,最后再经过小组间的交流和成果分享,让全体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整理,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最后即使结论仍有分歧,也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延续,在其它时间继续进行探索。
3 课程建构的转变——全新的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约基础教育课程,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课程理念。这个全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向师生自主建构转变。传统的教育是以“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标准来进行教学的,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师生自主建构课程的观念。如我们在研究《包装的学问》时,许多学生提到了广告,我们便在探究了包装的知识后继续深入探索广告的知识及包装、广告对整个商品销售的作用。这里“广告”根本不在课本范围之内,依据原来的教学思路是“离题万里”,但现在我们不但要研究,而且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由此使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知识综合地展现给了学生。
3.2 与其他学科融合,与社会生活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涉及到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应适当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我们在进行《饮料包装设计》时,与美术科进行合作;在进行《桥》学习时,与语文学科进行合作。同时我们还让学生参与许多社区活动。如社区进行“禁毒宣传”活动时,我们组织学生通过《远离毒品》学习时搜集的资料,制作了宣传资料、手抄报、板报等宣传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而学生在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心里无比自豪,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成功的心理体验。
3.3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从课堂、学校向社会生活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使学生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仅仅是一个资源包。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向社会和大自然拓展。
新的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来培养崭新的一代。
[关键词]实践活动;转变;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作为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处处充满了“转变”与“创新”。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始终把“变”与“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
1 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全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只要把自己的“一桶水”毫无保留地“倒给”学生,而学生只有被动接纳,却并不知道如何找到“水源”,如何贮藏“水”。这样,很快“水”就会流失或蒸发。因此,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就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用全新的方式、方法来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1 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关注学生”、“生本教育”,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也都能接受。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潜意识里还有一种“以师为本”、“以本为本”的思想。如我们在组织学生确定实践课题时,在让学生自由发现时,许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远远脱离了书本,甚至完全脱离了教学内容。这时我们会想:呀,这不行,这样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了,我不懂的问题,该怎么解释,该怎么驾驭课堂啊?这其实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意愿和想法。此时,我们应该做到全面关注学生,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的问题能在他们自己的探究中得到解答。
1.2 积极诱“惑”,充分激励,实现知识由“授”到“导”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不应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而应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生活体验与生存能力的过程。例如在上《给家乡的特产做广告》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介绍广告在商品销售中的作用,以及广告的种类等广告方面的知识,然后出示“给家乡的特产——草莓设计广告”的要求,让学生动手设计。这样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师提供的设计思路范围内开始了被动的设计。而现在,我们则会引导学生去搜寻广告方面的所有知识,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为什么那些产品(如“脑白金”)会有那么多人知道,那么多人去买?通过学生搜寻的知识,得出广告在商品的销售中的作用,同时创设一个场景:草莓丰收了,可销路不畅,价格不高,怎么办?从而激发学生要为“家乡特产——草莓”设计制作广告的欲望……从这一系列的引导、鼓励、探索、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掌握了广告,懂得了如何销售产品的一些方法,并且让他们经历了一次从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从而感受成功的情感体验。
1.3 重视过程,自我评价,形成新型的评价标准。我们尤其重视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比如在研究“家乡的水资源”问题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广泛搜集家乡的水资源方面的知识,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家乡的水资源都有哪些?哪些水资源已经或正在遭到破坏,我们生活受到了什么影响等等,并写出调查报告。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评价学生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能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方法搜集“水资源知识”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水资源问题的忧虑,能否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等内容,通过这些动态的评价来及时评价学生,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还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成果展示来让学生品味自豪感。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对某个问题得出了自圆其说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也许是前人证实了的或这个结论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是,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激励学生继续新的探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新的学习过程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信息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印象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中,也努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变“单干式”学习为“小组合作型”学习。
2.1 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人手,慢慢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转变。让学生“多感观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并且“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如原来我们在教《怎样乘公共汽车》是教师先出示公交车站牌,把站牌的功能一项一项进行分解、讲解。而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乘公共汽车》,我们则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样是公交车站牌,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提出了“站牌是干什么用的?那里为什么写了很多地名?那个箭头是什么意思?出租车有站牌吗?站牌上的时间表示什么意思?”等等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大家分工去调查,去访问,最后得出“怎样看公交车站牌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探究,学生对如何看站牌坐公交车是彻底掌握了。虽然这一过程可能会相对长一些,但是学生却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我想这是最关键的。
2.2 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互相交流,分享成果
2.2.1组建合作小组,在独立与合作中完成实践活动。我们要求组建的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提出相近课题的学生组合成的课题的探究,从而使合作小组达成一个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探究知识的体验,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
2.2.2 分享研究成果,在互相交流中学会沟通合作。我们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能认真听清别人的意见,理解别人的意思。同时也要对这些意见和见解作出分析判断,筛选出合理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本组的课题解决方案,最后再经过小组间的交流和成果分享,让全体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整理,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最后即使结论仍有分歧,也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延续,在其它时间继续进行探索。
3 课程建构的转变——全新的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约基础教育课程,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课程理念。这个全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向师生自主建构转变。传统的教育是以“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标准来进行教学的,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师生自主建构课程的观念。如我们在研究《包装的学问》时,许多学生提到了广告,我们便在探究了包装的知识后继续深入探索广告的知识及包装、广告对整个商品销售的作用。这里“广告”根本不在课本范围之内,依据原来的教学思路是“离题万里”,但现在我们不但要研究,而且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由此使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知识综合地展现给了学生。
3.2 与其他学科融合,与社会生活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涉及到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应适当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我们在进行《饮料包装设计》时,与美术科进行合作;在进行《桥》学习时,与语文学科进行合作。同时我们还让学生参与许多社区活动。如社区进行“禁毒宣传”活动时,我们组织学生通过《远离毒品》学习时搜集的资料,制作了宣传资料、手抄报、板报等宣传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而学生在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心里无比自豪,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成功的心理体验。
3.3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从课堂、学校向社会生活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使学生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仅仅是一个资源包。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向社会和大自然拓展。
新的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来培养崭新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