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与林树梅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表现了林则徐与林树梅之间的深厚友谊。林则徐非常器重林树梅,称他为金门奇士、南方杰出人才,既是将门之子,学养又极为深厚,对其终究未能受清政府重视而感慨不已。在此,林公的礼贤下士可见一斑。另外,林树梅十分钦佩林则徐的为人和抗英爱国的精神。文章表述了二位志士的命运相近、惺惺相惜,又壮志未酬的悲怆心情。
  关键词:林则徐;林树梅;抗英爱国
  “深负平生国士知,盐车老驾欲何之,归来化作孤山鹤,犹守梅花影一枝。”①这是林则徐的一个知已——林树梅临终前口占的一首诗,诗句中充满了对林则徐的哀思和对自己壮志未酬之慨。
  林树梅,字瘦云,一字实规,号啸云、铁笛子。金门后浦人,寓居厦门。他出身于将门,其养父林廷福曾任金门镇水师左营守备、福州闽安镇副将,后任台湾副总兵。林树梅年十四即随其父到过福建、台湾、澎湖、广东各地。他有一颗爱国之心,所以他每到一处,都能留心各项要防。当他跟随父亲到各港口勘察时,经常认真听取长辈的教导和指点,并把所看到的地形、地貌险夷所在一一专心写下笔记②。因此,他不仅熟悉闽台两地的形势,且亦通晓其海防的布局。他的军事才干得到迅速成长。他从小跟着汉学大师高澍然学习诗及古文词,受过闽学的薰陶,所以他学识渊博,诗文具优③。时势的造就,使他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人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他与林则徐接触时间不长,但林则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他十分钦佩。尤其林则徐抗英、禁烟中所焕发出来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更使这位当时有志青年林树梅心悦诚服。
  他与林则徐心心相印,树立了抗英卫国的远大抱负。林树梅临终口占的诗句中,第一句“深负平生国士知”就是说他的平生远大抱负,惟有林则徐这样伟大人物才能深知和理解(因为他俩彼此视为知已)。“国士”,即暗指林则徐。第二句“盐车老驾欲何之”,“盐车老驾”语出《战国策·楚策》,意即老马驾着沉重之盐车上坡,蹄失膝折,无法前行,以喻林则徐与其本人均有德才之人,却遭当道者抑制打击。两者命運相近,一生坎坷,使人浮想联翩,心中愤恨难平,大有怀才不遇之感!第三、第四两句,寓意较深。“归来化作孤山鹤,犹守梅花影一枝”,作者表示自己生前与林则徐一样壮志未酬,十分惋惜,叹息不已,但死后愿作北宋隐者,如诗人林逋(和靖先生)那样(种梅养鹤,世称“梅妻鹤子”)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不娶。
  林树梅一生虽慷慨侠任,但他看到林则徐抗英、禁烟正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终被清廷遣戌新疆,十分痛心,又回想自己两度在厦门抗英,都因清廷妥协投降,官僚们贪生怕死,以致厦门陷入敌手,前功尽废,感到无限悲凉!本来他最倚重的林公则徐,曾于道光三十年(1850)三月请他筹议闽江海防,密参帷幄,但却于当年十月十九日突然去世在赴任途中的广东普宁县。恶耗传来,令林树梅十分震惊。失去一个知心的人,使他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打击。他总感到生前施展才干已经无望,但死后也要以林和靖先生为榜样,以清高自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树梅之名,表示他早已以梅仙自居。他对林和靖先生亦十分爱慕,死后愿意化作和靖身边的一只鹤,日夜守候在一枝梅花影子之旁。他对林和靖的名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充满向往。他不仅要像鹤一样富有坚强生命力,而且要如梅花那样耐寒、清香、高洁。
  作者临终时刻还在字里行间对林则徐及林和靖这两位高尚的人物表示强烈的爱;而对卖国、腐败的清廷及其当道诸君迸发出内心深处的恨,斥之为“盐车老驾”,无用之辈,终将一事无成。此诗句表现了其爱憎分明,句句渗透出其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林则徐对林和靖先生亦十分景仰,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杭州嘉湖道时,即重修杭州西湖孤山林和靖墓,还为林和靖先生题额,不仅补种梅树360株,而且购买2只白鹤豢养于其墓前;又作诗追慕林和靖的“梅妻鹤子”,表现其飘逸、清高的风范①,并感慨宦海浮沉,欲归隐林下;自觉与梅鹤因缘渐深,有意他日结庐堤上相伴墓前。诗云:“我从尘海感升沈,何日林泉遂此心,墓表大书前处士,家风遥愧古长林。湖山管领谁无负,梅鹤因缘已渐空,便拟携锄种明月,结庐堤上伴灵襟。”②林则徐还在林和靖祠及其纪念亭——梅亭题过两副楹联。祠联为“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居士领湖山”③。亭联为“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④。
  虽然是短短两副对联,但意味深长。第一句表示林则徐被林和靖先生在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生活,净化思想、不受尘世庸俗观念所感染,表示自愧不如;第二句表示老天有情,它会安排您这样有德有才之人领略湖光山色之灵气。以上两句楹联渗透着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亭联第一句,林则徐赞颂林和靖是一个真正的隐居者,因为他没有在世上遗留下更多的著作、自传、遗稿、奏折以及能够彰显自己的文章,所以他才是心灵纯洁的甘居林下之人。第二句,林则徐赞扬林和靖先生所处的西湖孤山种了许多梅花,而使孤山不“孤单”了。以上两句亭联反映出佛家的因果报应思想。
  林则徐为什么把林树梅视为知己呢?
  因为林则徐一生不仅重视人才,而且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更加难得的是他为见到的各种人才都建立了人事档案。据记载,林则徐“每见客必详问其生平,及技能、嗜好与所过山川风俗、所交豪杰、退即令记室籍之,凡四人专司其事。……分省以藏籍,有所资考,按藉厘然。家居在官,常以搜访人才,周知庶务为事,故所至事无不办”⑤,“文忠性明察,……每莅一境,必周知其风俗以兴利除弊,人咸以神明奉之,不知其接见僚属绅士,必旁谘博采,屏后小史备书其语,每日每人皆如是,公因互证其异同,以分其人之诚伪,事之是非”⑥。
  林则徐在没有见到林树梅之前,林树梅就在台湾干过一番事业。他虽是一介书生,但胸怀全局,随父到台湾后,对台湾民情风俗、民间疾苦、水陆边寨形势、治乱之由,一一观察无不了如指掌。他早就认为台湾与福建唇齿相依,“台湾安,全闽无事”⑦。
  道光十六年(1836)秋,台湾发生饥荒,民众骚动,素称勤廉练达的曹型号临然受命,被任命为凤山知县。林树梅被礼聘为其幕僚,他深受曹型号器重。他首先向曹型号提出,安定民生,与民休养生息,恢复地方元气,减轻百姓负担。林树梅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不辞劳苦,从细小抓起,身体力行。例如,琅乔(即恒春)汉族与高山族因耕牧发生斗殴流血事件,林树梅毅然赶到现场进行劝解,制订约束办法,使两族不仅解决了纠纷,而且终归和平⑧。   林树梅像林则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台湾凤山县原来农民耕田多是掘井进行灌溉,林树梅组织农民开凿五凤埤公圳(后来为纪念曹型号改名为曹公圳)约134.5千米。由淡水溪决堤引水,于九曲塘之坳,垒石为门,以时蓄泄。灌溉旱田约21平方千米,增产早稻达156000余石。他的贡献深受朝野人士所赞赏⑨。
  水利工程完成后,林树梅告假回家省亲。由于爆发了鸦片战争,林树梅无法再到台湾。他投笔从戎,在厦门投入抗击英军侵略、保卫金厦的斗争。
  道光二十年(1840),林则徐的亲密战友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邓廷桢素闻林树梅的才干,便委托按察使常大淳、盐法道文康等人写信给林树梅,聘请其参与军事,并向林树梅咨询海防要务。林树梅知道邓廷桢在泉州布置海防,便从邵武赶泉州拜见他。见面后,邓廷桢十分赏识林树梅的才干。林树梅大胆地向邓廷桢递上海防守备计划书,书中提出“招运米、集战船、练兵勇、备金厦、防台澎、固内外”全闽备海六策⑩,句句切中时要。邓廷桢认为他的计划十分中肯,感到非常高兴,全部采纳,准备付之实施。但是,不幸同林则徐一样遭到清廷“交部严加议处,并奉旨革职”,因而林树梅抗英的愿望未能实现。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抵抗派颜伯焘继任闽浙总督,即命兴泉永道刘跃椿访问林树梅,求其献金厦两岛的防御之策。林树梅提出“足食得人,镇静为要”。二月,颜伯焘又亲自向林树梅咨询防御之策,林树梅提出“专统驭、信赏罚、审敌势、选前锋、讲火攻、布间谍、设险阻、修砦堡”八策。颜伯焘采纳其言,命当地官员往海刺屿尾择地掘井布防,并令林树梅负责厦门郊区并组织团练乡勇千人分守要隘。到了五月,清廷及厦门当局官吏却认为和议可成,竟然决定遣散全部乡勇,林树梅极力反对,认为“夷性反复无常,请求酌量保留,以备非常情况”,而当权者却未能采纳。果然不出林树梅所料,七月初九日(即新历8月25日),由英国侵略军司令璞鼎查率领英舰34艘突攻我青屿,厦门当局大为震惊①。当时厦门仅有守军3000人,水勇不到千人。当权者这时才知道寡不敌众,又急忙委派林树梅急赴高崎,再次招募乡勇。可惜大好时机已失,敌舰集中炮火猛攻厦门港演武亭至沙坡尾沿海我军石壁炮台。英勇的厦门军民虽浴战抗敌,但终因众寡不敌,厦门城遂告沦陷②。此时厦门郊区尚有百余村,林树梅仍在高崎招募乡勇,一再建议“宜集兵勇,戮力恢复”③,而官僚们只顾逃命,终把整个厦门丢掉。可怜林树梅保家卫国一片赤诚之心,又一次付诸东流。
  林树梅对闽江一带海防亦相当熟悉。他曾跟其父在福州闽安镇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他写过《闽安纪略》一书,对闽江一带山川形势、民情风土以及军事布防情况了然于胸。
  道光三十年(1850)三月,林则徐回到福州家乡养病。当时英国侵略者已把魔爪伸入福州城里,他们强住乌石山神光、积翠二寺,并欺压福州人民,制造了“乌石山教案”。林则徐率领福州绅士林昌彝等倡议驱逐之。也考虑到英国军舰会来闽江口挑衅,林则徐不辞劳苦,数乘扁舟至五虎门、闽安一带审视形抛④。
  林树梅的报国无门,抗英无权,枉有一片忠心爱国之志以及他的矛盾心态、他过去的动人事迹早已为林则徐深知,也只有林则徐这样明察秋毫、胸怀大志的人物才能理解和赏识林树梅。因此,在规划闽江口一带设防过程中,林则徐特别邀请了林树梅参与筹办此事⑤。关于筹办海防之事,林则徐曾“函商疆吏,与总督主督间韵珂、巡抚徐继畲意见不合”⑥。但这正义事业得到许多绅士及广大人民的支持,不仅是舆论上的支持,如福州著名绅士林昌彝写出《射鹰楼诗话》一书,敢于把矛头直指英国侵略者⑦,而且在海防设施上,大家出资修筑了炮台、防御工事,同仇敌忾,做好了打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在加强海防建设的斗争中,林则徐与林树梅两人亲密相处,心心相印。林则徐赞赏林树梅的才干,林树梅感激林则徐的知遇之恩,两人视彼此为知己。
  可是遗憾的是,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竟不顾林则徐体弱多病,突然下道诏书,任命林则徐为广西巡抚,并催促其早日到任。林則徐不幸在赴任途中病逝,林树梅闻后心中无限悲痛,深感林公生前的知遇,作诗为其招魂。此后,林树梅抑郁成病,从此卧榻不起,终年未及五十。
其他文献
摘 要:预防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是第一步,长时间持续监测是基础,科学评估与研究是手段,通过评估分析,预测发展趋势,能更好地对博物馆后期的文物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以碑林博物馆第一展室为例,对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全年的温湿度、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全年温度为-2.30℃~38℃,波动范围为40.3℃,年平均温度为17.5℃;相对湿度为13.4%~92.5
期刊
摘 要:当那些曾经“穷天下之力”“尽天下之财”而完成的浩大恢宏的古代工程只剩下一片废墟时,当那些曾经在大洋上劈波踏浪、耀武扬威的古代舰队消失得无影无踪时,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且极易破碎的瓷器,却依然如故闪烁着中世纪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光辉。文章通过鉴赏一对乾隆款粉彩花卉蝙蝠双龙耳衔环描金连体红釉包袱瓶,以期让大家了解中国瓷器的魅力。  关键词:清乾隆;粉彩;包袱瓶  1 中国瓷器发展简略  中国是瓷器的
期刊
摘 要:油画属于一种绘画方式,博物馆要想对其艺术魅力予以更好的展现,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必须确保馆藏油画能够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如何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来对馆藏油画进行科学维护,延长其寿命,并让其能够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博物馆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油画;保管;保护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大量拥有极高价值的油画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但在油画收藏、保管与展示的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山西寿阳竹马戏是流传于罕山一带的一种融高跷、竹马、武打、戏剧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成熟。文章结合之前对山西寿阳竹马戏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有关寿阳竹马戏的文献记录以及一些报道,发掘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推动其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寿阳竹马戏;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保护与传承  1 山西寿阳竹马戏的发展历程  “竹马”一词最早在《后汉书·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区的记忆,包含着一个民族、地区的智慧。文章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措施与案例,说明产业化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
期刊
摘 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于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传播伟人事迹、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几年来,纪念馆着力打造集宣传、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爱国主义基地,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文章从人才队伍建设、藏品内涵挖掘、宣教形式创新、服务触角延伸四个方面来阐述纪念馆在基地建设提升与拓展方面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名人纪念馆基
期刊
摘 要: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調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
期刊
摘 要:新時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迈入了新起点,博物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做到科学规划,突出自身的特色和特点,打造品牌和精品,不断开拓创新。文章以百色起义纪念馆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为例,探索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必将成为以文促旅的先行者、以旅彰文的目的地。博物馆要基于各自的文旅IP,定位新角色,承担新使命,成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文化传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国家本着实现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从顶层设计层
期刊
摘 要:林纾是活跃在清末民初北京画坛的重要传统画家。在当时一部分艺术家倡导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历史语境下,林纾的山水画坚守传统,进行了大量的“仿古”艺术实践,并提出了“法律需尊古人”的“仿古”创作思想,主张“画固肖古,尤能变古”,注重山水画在深耕传统之下的内在创新。文章就林纾的仿古山水创作活动,结合其画跋、画论,对林纾山水画中的“仿古”思想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林纾;肖古;变古;山水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