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 读领风骚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阅读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种语言学习形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读占鳌头”作用,做到读领风骚。我个人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去读:
  1读出“味”
  对于课文,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读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如一教师教学《猴王出世》中一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弥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择取一教学片断: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石猴在山中活蹦乱跳,嬉戏玩耍。
  生:他在山中自由自在,活蹦乱跳,左走走,右走走,采一朵山花,饮一点涧泉。
  师:这花果山就是石猴的什么呀?(生答“家”)
  师:快乐老家,自由天堂,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快乐来,读出它的自由来!(指名读)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把这个排比句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四百多年前的排比句(生笑),课件出示第一分句: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同学们自己读,你还能发现什么?(生自读)
  生:我发现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一个是动词,后两个是名词。
  师:真是大发现呀,这几个词全都是写石猴动作,如果把它读出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节奏呢?
  生读(略)
  ……
  这位教师带领学生潜心会文,品词析句,品出了古典语言的“味道”,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喜欢?
  2读出“形”
  “味道读出来了,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形象,抓住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表象”运用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人物的外貌、活动细节及变化过程,写物的层次、方位、距离;事物的动静、色彩、音响等进行形象感知,在脑海中形成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立体画面。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学习语段“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时,可让学生通过想像“不能动弹”“不能睡觉”和“风吹雨淋”的痛苦,体验失去人身自由的难受;并想像他还有可能遭受到虫蛇叮咬,雷电打劈等的痛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普罗米修斯的那种坚定、刚毅、无私的高大形象矗立在学生心中。
  3读出“情”
  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请看下面的一个案例:《小音乐家杨科》中“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杨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一句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的“号叫”呢?
  生:“号叫”是大声地叫。
  师:平时你大声叫同学的名字能说是在号叫吗?
  生:不能,很伤心,很悲伤,拖长声音大声地叫唤才是“号叫”。
  师:白桦会伤心,悲愤,大声叫唤吗?
  生:这是把白桦当作人来写,就是说,假如白桦有感情的话,它听了这个故事也会“号叫”的,实际上是指人在“号叫”。
  师:请大家联系课文的内容想想,杨科悲惨地死去了,有谁会“号叫”?
  生:杨科的妈妈会“号叫”。
  生:杨科的小伙伴会“号叫”。
  生:同情杨科的人们会“号叫”。
  生:那些热爱音乐的人们也一定会“号叫”。
  生:我认为作者也“号叫”。
  生:我认为所有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在心里“号叫”。
  师:是啊,孩子们,所有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们都会为杨科的悲惨命运鸣不平,让我们带着这种悲愤的心情诵读课文。
  ……
  这位教师紧扣“号叫”一词,唤起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学生情感的心弦被触动,课堂上奏出情感的美妙乐章。
  4读出“理”
  文本往往蕴含的育人的道理。(即主题)文本的主题是指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出来的思想、情感、内涵、意蕴、中心等核心精神。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在有效落实语文三维目标中始终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教师在引导朗读中要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主题,读出其中的“理”。如教学《中彩那天》,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方面设问:为什么人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笔财富?父亲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探究、讨论。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中,去涵泳,去品悟,去对话,在这过程中学生情感受到陶冶,心灵受到道德净化,从而由表及里地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发挥“读占鳌头”的作用,做到读领风骚,引领学生潜文入境,涵泳语言文字,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读出“味”、“形”、“情”、“理”,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净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郭沫若也讲过,习作就要“写尔所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结构、语言水平,对小学生习作统得过死,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小学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精神生活,让作文的过程成为真实的、快乐的、自由的生命之旅。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就有了真实的生活
期刊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长征英雄用生命换炒菜的。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历史上无与伦经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有中国特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前进。这举世无双的壮举,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红
期刊
【摘要】教师应以身作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形象;把品德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寓品德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营造氛围,环境育人,潜移默化。  【关键词】品德教育 课堂教育 渗透 环境育人  德谟克里特曾这样说过:“本性和教育有某些方面相似,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但这样做就创造了一种第二本色。”巴贝夫也曾说:“教育使我们能够认识必须知道的东西,它教导我们珍贵品德。”不论是德谟克里特还是巴贝夫的话都是
期刊
【摘要】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通过实际操作,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趣味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贴近自然生活,培养动手能力;参与各种实践劳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教给幼儿知识,不如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全
期刊
教学是认知和感悟相统一的过程,情感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改革树立了一个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因此,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综合运算能力,而且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1满腔热情,以情育情  
期刊
随手翻开学生们所订阅的作文报刊杂志,浏览一些所谓的优秀习作,心里不免有些郁闷:一副少年老成的脸,一种四平八稳的文风,充溢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还是儿童习作吗?儿童习作所反映的是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体现儿童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是儿童独创的语言符号。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涉及的天真烂漫,独特和创意,就像孩童的图画和字迹一样。新课标倡导我们:“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恰当的运用便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乐趣多多,成就多多。  小学生是否对英语产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注重语言点的讲解并不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最好的方法。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
期刊
注意力的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平时常被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不能叫做“注意力”,只能算做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地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活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
期刊
教师设计每个游戏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巧妙运用游戏,把游戏与语言操练,重难点的突破,复习巩固有机地结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统一。  1运用游戏引出新知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激趣性游戏来引出新授的知识,这类游戏一般是为引出新知而设,通过游戏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教授新水果单词时,可以准备一些水果放入一只书
期刊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伴随着北伐战争胜利的步伐,蒋介石和汪精卫却叛变了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四处捕杀共产党员。中国革命到了最危急关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长征途中,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