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恋歌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菲:1977年生于上海,时尚专栏作家,上海作协会员。陆续出版《快乐离婚》、《无边风月》、《生命之旅》、《上海熟女》、《上海蓝颜》、《第二季》等著作。作品屡登畅销书排行榜,并被广泛转载。
  
  我有一度很喜欢吃兰州拉面。也许,能坐在一起吃面的人都是有缘人。
  L是我大学时代的密友,我们几乎是大一开学一见面便一拍即合。我们在草地上喝冰红茶,密谋晚餐内容,然后冒着三十四五度的高温去西校区兰州人开的面馆吃兰州拉面。纸一样薄的白切牛肉和一厚层绿油油的香菜铺在二两拉面上,升腾出一股特有的淳朴香味儿。
  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其香扑鼻,突出一个清字,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即客人进得门来,伙计立马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酷爱面食的上海女孩L边吃边告诉我:“识别兰州拉面的正宗与否,要一看有没有进店免费一碗汤,二看牛肉拉面的汤是否清,汤浊就不正宗了。”
  我和L就在那间热得足以洗桑拿的简陋面馆里大汗淋漓地吃着三块钱的拉面,高谈阔论,然后去宿舍楼道里那间只有冷水供应的浴室里冲凉,身上久久飘着舒肤佳香皂的香味。那是90年代中期的夏天校园独有的气息,如此年轻。
  大学头三年,我和L曾无数次去那家兰州拉面馆吃面,我们将这种活动简称为“兰拉”。
  有一年冬天,在公共浴室洗完澡后,我和L赤足穿着湿漉漉的塑料拖鞋直奔“兰拉”。然后我们又这样直奔礼堂为同学冯的歌唱比赛喝彩。冯有先天性白化病,平时有些孤僻,班里只有我俩为他的歌唱比赛喝彩(当时也是凑巧经过)。我们坐在冰冷的凳子上,L将她洗澡时换下来的羊毛裤裹在我俩赤裸的脚上。我们聆听着冯的参赛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晚冯唱得很投入,未经专业训练和悉心雕琢的歌声分外动听。我们巴掌都拍红了,嗓子也喊哑了,还感冒了。冯最终获得了全校第六名,中文系第二名。为了感谢我们的捧场,冯请我和L吃兰州拉面作为宵夜。
  大学是一段尽情享受青春和爱情的岁月,日子像过不完似的漫长。那时候的爱情,也许无非是一阵抽象的激动过后,那些搅得内心翻腾颠动的旋留的余波而已。在阵阵余波中,原本干燥的天气常常会没来由地飘起毛毛细雨,身怀着某种倦意在无限的心田里做深呼吸,一副温情湿润的样子。
  那些月光如水的夜晚,在学校的学思湖畔专为恋人而设的凉亭里,屏住呼吸聆听彼此已然加快的心跳,这样的一些夜晚在我的心底迟缓地流淌,陶醉在无边的想象中,混杂着青草和广玉兰被揉碎的味道。
  那是怎样的青春啊,所有心灵的东西能在幻想的远方潇潇洒洒,所有现实的烦恼会在澎湃的彤云中逍逍遥遥。
  L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着:“上帝给了你精致的底子,也给了你过于细腻、甚至自虐的心,这曾经而且继续会让你的幸福和痛苦变得绝对与极端。而要是让你抛弃了华丽的生活,去做一个心思简单的女人,我想,你情愿会迎接随时而来的希望和随时而来的绝望。”
  我想,是青春被生活改变了。我更坚信,青春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让社会感动的力量,以致于生活为它所改变。
  大学的最后一餐我和L吃了火锅。心底里,我们都怀念着“兰拉”。我们吃着锅里的,想着碗里的,尽管我们火锅锅底的辣油足有一寸厚。
  再次吃到兰州拉面是毕业半年遇到H以后。H是我的大学校友,80年代初就读于我们的母校。
  某个中午,H说要带我吃样好东西。我以为这又是一家情调优雅的餐厅,但他却带我来到了那个他的车怎样都开不进去的老镇。他曾无数次告诉过我他读大学时老镇的繁荣,那些如今已破败不堪的电影院、点心店、澡堂就是他的青春记忆啊!
  穿梭了半天, 在一个旮旯角落里,我们找到了一家很小且其貌不扬的兰州拉面摊。
  H说,这里有上海最好吃的兰州拉面,是他发现的。他经常一个人来这儿吃面。
  工作以后我和L见面频率慢慢减少,但约会最多的地方仍是拉面馆,只是从简陋的兰州拉面换成了精致的日式料亭,并常弄些清爽的小菜、清酒、梅酒佐面。我们有时会缅怀大学时代,每次回忆都让人感慨,为那家大学第四年拆除的“兰拉”馆,为在大学最后一个冬天死于下颚癌的冯,为我们曾经肆意挥霍的纯真岁月。
  好在过了那么多年,经过了那么多事,我们仍然有坐在一起吸溜吸溜吃面的心情。这就很不错了。
  毕业五年后,L有次约我去一个叫“樱”的日本西小拉面馆,请我吃北海道味噌拉面。她问我味道如何,我仔细品味,感觉此面甘醇香浓,蕴含大豆强烈的口感,而汤头又似乎混合了猪骨及鸡骨的精华,面条则是寒带特有的粗犷风格和超乎口感的滑顺。
  L朝我幽幽地叹了口气,说她也喜欢这拉面,更喜欢和她每天中午来此吃拉面的那个男人。
  L开始介入那场恋情时,通常与他相约于“樱”。
  但她只是他的午餐情人,吃完这顿等下一顿,没有长期饭票的打算。这样没有预期的感情,却一天接着一天,比原先所想象的热烈许多。
  中午十二点过后,许多写字楼的上班族鱼贯而出觅食,每个人神色匆忙,只有他还会边走边唱,双手插在上衣口袋,干净的脸庞有着近似圣洁的光彩,与干净的白衬衫相互辉映,非常俊朗。他戴着无框眼镜,却藏匿着难以辨别的不快乐。这样的不快乐说是忧郁似乎过于严重,总之就是那种隐藏在眼神与嘴角间的讯息,L可以清楚地读出。所以当她初见他时,就认定了他们之间会有某种奇特的关联。
  自从第一次各自点了相同的北海道味噌拉面之后,他们就不再想尝试其它口味的拉面。北海道味噌拉面就是有种令人百吃不厌的口感。
  他的声音温和细腻,不仔细听甚至会被淹没在嘈杂喧腾的面馆中。他是个虔诚的教徒,吃面前会先祷告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粮。无神论的L每每看着他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的专注模样,就觉得他像极了传统教会唱诗班的小男童,纯洁可爱。
  就是因为信仰,让他无法获得自由,L这样下定论似乎有点偏执和天真。因为信仰,他必须背负原罪,却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自己。然而L对他的吸引,却又属于另一个世界。她无法在街上牵他的手,甚至无法与他一起接近上帝。
  一起吃拉面成为他们之间唯一的幸福仪式。每当一碗热腾腾的拉面端上来,两人之间就会被一种无以名状的幸福热度所包围。不能说是丰盛,但是至少非常美味可口。但是在这同时,却也有某种不安全感袭来,生怕得来不易的幸福会随着拉面热腾腾的蒸气发散而消失无踪。
  L从来没有问他选择怎样幸福的方法,当拉面成为他们之间幸福的标记时,她就只能相信这样简单的幸福。吃完拉面的瞬间,他总是发出会心一笑,说:“真是好幸福呀!”他说这句话的样子简直令她又爱又恨。
  每次午餐结束走出面馆,L又要重新面对人生的选择题:除了吃拉面与道德边境线的欢愉之外,我们之间还能拥有什么?
  直到有那么一天,吃完两人之间最后一碗北海道味噌拉面,L才得到一个比拉面本身还平凡的答案:三人行,幸福大不易。
其他文献
薛理勇: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已出版《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闲话》、《食俗趣话》、《说鱼道虾》等。现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    植物出生的嫩苗长在顶端,因而汉语中的“头”也可以指植物的嫩芽或嫩叶,最常见的就是苜蓿的嫩叶——草头。除此之外,当推马兰头、枸杞头和香椿头了。    马兰头  李时珍《
期刊
程乃珊:当代海派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等,并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近年关注老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纪实,为多家传媒撰写专栏。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学基金会理事。    现今餐后打包,已成习俗,如若剩余一大桌菜扬长而去,反遭人白眼:“乱摆谱”“不环保”。  其实上海人早有这种食物回收意识,否则觉得太罪过。早几十年外出就餐,餐厅无打包服务,就餐时就带上一饭盒、广口杯之类,请客
期刊
江礼:上海美食家,退休后长期担任美食评委,还写了不少美食著作。现为法国美食会会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海派饮食》、《食趣》、《吃遍上海》、《食神物语》、《老馋游记》。年近古稀的他近年又乐于网上烹饪,以食会友,自得其乐。    开场锣  “人之初,性本馋”是我的美食理念。这些年来,又一直在食坛漫游。买菜,做菜,品菜,评菜——鼻子专闻香的,耳朵专听食材在锅里“九沸九变”的曼妙声音(声音里也
期刊
我的留学生食事  文‖朱希祥  我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对外汉语学院,接触较多的是各国留学生。我们学院被称为“小联合国”,每到课间休息,教室走廊便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妙世界。他们中除一般的学生外,还有一些是公司职员、老板和随先生来上海的太太。文化多元,经历各异。  五年前,我们中国学生的饭厅基本是没有外国留学生来用餐的。大部分留学生都到外面的各种饭馆用餐,因为学校没有国外的快餐式特色饭菜。学校附近
期刊
有时总是会撕心裂肺地想吃糯米做的食品,有时是想念那种弹牙的口感,有时则是想念糯米的香甜软烂。糯米是一种精彩而多变的食物,南方叫“糯米”北方叫“江米”,因而在北方“江米条”这种小食颇受欢迎。糯米还分为短胖可爱的圆糯米和细长晶莹的长糯米。我国多的是圆糯米,它黏性较强,吃起来非常糯口绵软,做成粽子是无上美味;而长糯米则是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特产,硬实有劲,蒸熟后仍然是粒粒分明,所以具有南国风情的椰汁糯米饭
期刊
李红:国家级高级烹饪技师,出生在烹饪世家,父亲李兴福是我国著名的烹饪大师,父子俩是上海何派川菜的传人。何派川菜在上世纪40年代风靡上海滩,曾执上海众菜系之牛耳,引领上海滩饮食潮流。李红曾任上海新镇江大酒店和兰生大酒店厨师长,后又到香港主厨,现在美国纽约一家著名的中菜馆担任主厨。三十出头的李红可谓少年得志,业内人士称他是“老法师面前的小字辈,小字辈面前的老法师”。10年前一次中日厨师食疗菜的大赛上,
期刊
沈嘉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新民周刊》主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兼及报告文学和散文、影视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小说集、散文集20本,包括四本美食随笔集。    河豚鱼经过一个冬季的滋养,弓背鼓腹,肉嫩脂厚,底气十足地在长江中下游徐徐逡巡。它们不知道,不怕死的老饕此时正在酝酿一个阴谋。与吃长江刀鱼一样,吃河豚鱼也一定要赶在清明前,过了时节,刀鱼的刺骨发硬,河豚鱼表皮少
期刊
中粮集团世博会“卖粮”  世界500强之一的中粮集团正式成为上海世博会高级赞助商,旗下“福临门”产品获得“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粮油产品”,旗下中粮酒业长城葡萄酒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葡萄酒”,这是长城葡萄酒继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唯一指定用酒之后再次向世界展现中国葡萄酒顶级品质和国际化实力。通过中粮酒业在上海地区的独家代理吉马酒业公司的全渠道覆盖,带有世博会徽标志的长城葡萄酒世博纪念酒将在春节前面
期刊
春意渐浓,品茗赏春成了人们最惬意的休闲方式。并非一定要昂贵稀少的明前西湖龙井和雨前碧螺春,只需沏一壶热热的新茶,与三两好友边喝边聊,对着春意盎然的美景,喝茶这件事就有了意境。茶的苦涩中氤氲着浓郁的香气,留在口中的回甘让人咀嚼再三,感慨着这就是人生。    芳香的记忆  (王媛媛,女,公务员)    人间四月,正是把茶问春的大好时节,而各类茶中,又属花茶兼具芳香口感、明艳外观和养颜美容等药理功效,特
期刊
杨秉辉: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著名肝肿瘤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水是生命之源,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有水才能长草,有草才能活牛羊,也才能活人。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不过,人是万物之灵,除了喝水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之外,还发明了喝饮料,其目的相信最初是为了可口,但在文明之邦,则必定加入了能有益健康的目的。  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