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构建和实施以探究性实验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又是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不但能使学生理解性地获取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高中化学;有效实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探究性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因为它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更注重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成功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化学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育理念,为探究性实验教学铺路
教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为确保新课程的实施,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是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的品格发展当作待雕的塑像,认为只要能培养出考高分的学生就是教育的成功。然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化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仅仅传递知识,而是作为一位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其次,教师要全方位的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作为新课程条件下新课堂的建设者和设计者,教师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增删,突出核心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依靠自己的智慧,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片段都充溢着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获得有效的有生命力的知识,使学生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实现教师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的转变”,由“静态的教科书教学”向“动态的知识教学”的转变。
二、化学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化学实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科学严谨的,更是有趣的。高中教材中NaOH溶于水要放热的实验,学生需用手触摸才能感知到,这给学生观察现象带来了很大的局限。笔者在化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它进行了改进,演示时先将试管里的水煮沸,然后移离火焰,水立即停止沸腾,迅速加入两小块NaOH固体,水又沸腾了。一个小小的改进,不仅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且让他意识到了创新是多么的奇妙和必要,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维阶梯要合理,学生经过努力、讨论能够回答出,不要设计得太难,跨度太大,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解决新问题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喜好,将喜好转化为持久的动力,同时教学目标是高层次的。探索性实验的设置,使学生通过设计、讨论、实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室环境保护知识。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老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随堂实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都得以开展。在进行实验前,老师除了介绍常规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外,重点介绍以多孔井穴板、井穴塞、多用滴管为核心的微型化学仪器的用途
和使用方法。在开展课堂探究实验时,尤其要注意安全问题,同时解决普通教学的供水、洗涤、废液回收等事项,还要注意教室的通风。
三、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以探究性实验手段促进学生的化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搞好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学化学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体会化学实验的价值。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与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效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在“渗析”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学生会想到鸡蛋内膜、鱼鳔等,那么不妨拿来逐个试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感。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化学实验,如用墨水瓶可改装成酒精灯,喝水的无色玻璃杯可代替烧杯,矿泉水瓶的上部分可做成漏斗,用输液气管代替导管,用一次性注射器做量筒,用眼药水瓶做滴管,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作点滴板等。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探究性实验不仅是实验操作方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融入,主动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贯彻落实好新课改,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邵佳.谈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2011年08期
[2] 肖茜.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J].考试.2011年07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高中化学;有效实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探究性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因为它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更注重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成功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化学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育理念,为探究性实验教学铺路
教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为确保新课程的实施,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是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的品格发展当作待雕的塑像,认为只要能培养出考高分的学生就是教育的成功。然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化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仅仅传递知识,而是作为一位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其次,教师要全方位的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作为新课程条件下新课堂的建设者和设计者,教师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增删,突出核心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依靠自己的智慧,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片段都充溢着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获得有效的有生命力的知识,使学生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实现教师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的转变”,由“静态的教科书教学”向“动态的知识教学”的转变。
二、化学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化学实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科学严谨的,更是有趣的。高中教材中NaOH溶于水要放热的实验,学生需用手触摸才能感知到,这给学生观察现象带来了很大的局限。笔者在化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它进行了改进,演示时先将试管里的水煮沸,然后移离火焰,水立即停止沸腾,迅速加入两小块NaOH固体,水又沸腾了。一个小小的改进,不仅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且让他意识到了创新是多么的奇妙和必要,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维阶梯要合理,学生经过努力、讨论能够回答出,不要设计得太难,跨度太大,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解决新问题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喜好,将喜好转化为持久的动力,同时教学目标是高层次的。探索性实验的设置,使学生通过设计、讨论、实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室环境保护知识。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老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随堂实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都得以开展。在进行实验前,老师除了介绍常规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外,重点介绍以多孔井穴板、井穴塞、多用滴管为核心的微型化学仪器的用途
和使用方法。在开展课堂探究实验时,尤其要注意安全问题,同时解决普通教学的供水、洗涤、废液回收等事项,还要注意教室的通风。
三、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以探究性实验手段促进学生的化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搞好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学化学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体会化学实验的价值。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与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效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在“渗析”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学生会想到鸡蛋内膜、鱼鳔等,那么不妨拿来逐个试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感。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化学实验,如用墨水瓶可改装成酒精灯,喝水的无色玻璃杯可代替烧杯,矿泉水瓶的上部分可做成漏斗,用输液气管代替导管,用一次性注射器做量筒,用眼药水瓶做滴管,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作点滴板等。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探究性实验不仅是实验操作方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融入,主动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贯彻落实好新课改,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邵佳.谈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2011年08期
[2] 肖茜.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J].考试.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