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是一代伟人。他的丰功伟绩。举世公认:不仅如此,他还倡导了一场移风易俗的丧葬革命。周恩来没有留下骨灰,也没有立下墓碑,但他不朽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怀着深切的依恋之情。告别了祖国、人民、并肩战斗的战友和相依相伴的夫人邓颖超,以及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
就在周恩来与世长辞的这一天,邓颖超向党中央提出了周恩来生前的三点要求: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其实,周恩来的这些决定并不是临终前的思考,而是身体健康时深思熟虑的结果。早在1956年,在全国开始实施火葬之时,他就与邓颖超共同做出了上述三项决定。
对于邓颖超提出的周恩来生前的三点要求。李先念当即表示反对,他说:“即使应该这样做,也不能从总理开始。否则全国人民不答应。”
邓小平赞成李先念的意见。
因此,周恩来的三项要求,只有最后一项——不保留骨灰——得以实施。
根据安排,1月11日下午4点30分,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结束,遗体将送八宝山火化。
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首都百万群众冒着严寒伫立在长安街两侧。每个人都戴着自制的黑纱和白花,泪流满面地默默站立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
十里长街,人海如潮,哭声不绝,汇成了泪河。
1月12日上午,邓颖超将西花厅党支部的三个人——副卫士长张树迎、贴身卫士高振普和秘书赵炜找来,同他们商量周总理的后事问题。她说:“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了恩来同志的请求,不留骨灰,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因为恩来同志生前最担心的是我办不成这件事,现在可以完成了。”
听了这一番话。三个人更理解了邓颖超的心情,当即表示:“请大姐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好。”当时举国上下一片悲恸。“四人帮”却采取了种种手段阻止人民的悼念活动,但广大群众还是冲破重重阻力,用各种方式寄托对周总理的哀思。因此,高振普提出,为尊重亿万人民怀念总理的感情。是否把总理的骨灰在西花厅再放几天,然后再撒。邓颖超摆了摆手说:“我的请求,中央已批准,已有了安排,就不要再提了。”
邓颖超站得高,看得远,认为不保留骨灰,是向旧的传统势力宣战,是一场革命!
邓颖超还说:“撒掉骨灰,又不能让群众发现,以免成为后人纪念之地,找好地方后报告组织,由我带你们少数人在夜间撤掉。”
那些天,北京特别冷,天空阴沉沉的。高振普等三人出去察看,天寒地冻的,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他们又考虑:作为周总理这样的伟人,怎么能随随便便撒掉骨灰呢?全国人民能答应吗?子孙万代能接受吗?于是,他们回来后,把情况和想法报告给邓颖超。认为应由组织上去实现总理的愿望。
最后还是由中央作出决定:派飞机去撒。
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会结束了。晚8时许,周恩来的骨灰由张树迎、高振普等4位同志捧着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邓颖超乘车去了机场,目送着撒骨灰的“运五”飞机起飞。那一天,天空特别的亮,飞机飞出去好远还可以看得见。
飞机平稳起飞后。在北京上空撒下了第一把骨灰,撒下对首都北京深沉的爱。
飞机飞越密云水库,撒下了总理的第二把骨灰,播下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情。
飞机向天津飞去,把第三把骨灰撒在天津,那是周恩来、邓颖超起步闹革命的地方。
飞机飞到山东的滨州,把最后的骨灰撒在了黄河入海口。骨灰与鲜花随着滚滚黄河水,流入了浩瀚的大海。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怀着深切的依恋之情。告别了祖国、人民、并肩战斗的战友和相依相伴的夫人邓颖超,以及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
就在周恩来与世长辞的这一天,邓颖超向党中央提出了周恩来生前的三点要求: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其实,周恩来的这些决定并不是临终前的思考,而是身体健康时深思熟虑的结果。早在1956年,在全国开始实施火葬之时,他就与邓颖超共同做出了上述三项决定。
对于邓颖超提出的周恩来生前的三点要求。李先念当即表示反对,他说:“即使应该这样做,也不能从总理开始。否则全国人民不答应。”
邓小平赞成李先念的意见。
因此,周恩来的三项要求,只有最后一项——不保留骨灰——得以实施。
根据安排,1月11日下午4点30分,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结束,遗体将送八宝山火化。
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首都百万群众冒着严寒伫立在长安街两侧。每个人都戴着自制的黑纱和白花,泪流满面地默默站立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
十里长街,人海如潮,哭声不绝,汇成了泪河。
1月12日上午,邓颖超将西花厅党支部的三个人——副卫士长张树迎、贴身卫士高振普和秘书赵炜找来,同他们商量周总理的后事问题。她说:“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了恩来同志的请求,不留骨灰,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因为恩来同志生前最担心的是我办不成这件事,现在可以完成了。”
听了这一番话。三个人更理解了邓颖超的心情,当即表示:“请大姐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好。”当时举国上下一片悲恸。“四人帮”却采取了种种手段阻止人民的悼念活动,但广大群众还是冲破重重阻力,用各种方式寄托对周总理的哀思。因此,高振普提出,为尊重亿万人民怀念总理的感情。是否把总理的骨灰在西花厅再放几天,然后再撒。邓颖超摆了摆手说:“我的请求,中央已批准,已有了安排,就不要再提了。”
邓颖超站得高,看得远,认为不保留骨灰,是向旧的传统势力宣战,是一场革命!
邓颖超还说:“撒掉骨灰,又不能让群众发现,以免成为后人纪念之地,找好地方后报告组织,由我带你们少数人在夜间撤掉。”
那些天,北京特别冷,天空阴沉沉的。高振普等三人出去察看,天寒地冻的,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他们又考虑:作为周总理这样的伟人,怎么能随随便便撒掉骨灰呢?全国人民能答应吗?子孙万代能接受吗?于是,他们回来后,把情况和想法报告给邓颖超。认为应由组织上去实现总理的愿望。
最后还是由中央作出决定:派飞机去撒。
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会结束了。晚8时许,周恩来的骨灰由张树迎、高振普等4位同志捧着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邓颖超乘车去了机场,目送着撒骨灰的“运五”飞机起飞。那一天,天空特别的亮,飞机飞出去好远还可以看得见。
飞机平稳起飞后。在北京上空撒下了第一把骨灰,撒下对首都北京深沉的爱。
飞机飞越密云水库,撒下了总理的第二把骨灰,播下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情。
飞机向天津飞去,把第三把骨灰撒在天津,那是周恩来、邓颖超起步闹革命的地方。
飞机飞到山东的滨州,把最后的骨灰撒在了黄河入海口。骨灰与鲜花随着滚滚黄河水,流入了浩瀚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