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需求与考研、就业抉择的研究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fy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大学生需求特点及其与考研、就业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男女生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上呈显著差异,女生需求程度高于男生。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文科需求程度高于理科,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准备考研和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年级之间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需求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大学生考研或就业与需求总分和各维度之间的不相关。
  关键词需求;学习需求;职业需求;个人需求
  
  一、引言
  
  需求又称需要,是一种缺失和弥补缺失的状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至高依次排列,在人的低级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人便可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得到基本满足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对于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社会性因素制约着人类的需要,因此人的需要的层次模式并非固定不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对需要的研究不多见,80年代后出版的心理学教科书开始把需要作为个性倾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论述。黄希庭教授等人在1986年至1987年研究了我国大学生的需要。他们认为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须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2] 他们的调查表明,我国多数大学生的需求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并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往关于大学生需要的研究多是集中在需要的特点、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对需要与考研就业抉择的研究不多。考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热点话题,但许多大学生徘徊不定,原因是影响考研就业抉择的因素很多,而需要是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大学生的需要与考研、就业抉择联系起来,试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理性做出抉择,为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规划学生未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式选取某大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49名,女生189名,年龄范围16~24岁,平均年龄19.95岁(SD=1.495)。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问卷有效率为85%。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集体施测。
  3.研究工具
  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修订的大学生需求问卷(UNI),该调查调查问卷包含三个需求维度:学习需求、个人需求和职业需求。这三个需求维度又包含11个子因素,共58个项目,采取五级评分制:没有需要计1分;甚少需要计2分;略为需要计3分;甚为需要计4分;十分需要计5分。UNI有较高的信度,满足了对量表信度的基本要求(重测相关系数≥0.7)。
  4.资料收集与统计处理
  所有被试仔细阅读问卷指导语后,以无记名方式在课堂上填写问卷,把收回到的有效问卷按照AMS要求评分,将有效答卷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软件作统计处理。用T检验比较男生和女生在需求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差异;用T检验比较文科和理科学生在需求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差异;用T检验比较考研与不考研的学生在需求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差异;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级之间在需求总分及各维度的差异;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大学生考研就业的抉择与需求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生在需求总分上呈显著差异(p<0.05),在学习需求上呈显著差异(p<0.05),在个人需求上差异不显著,在职业需求上呈显著差异(p<0.05)。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上女生的平均分都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的需求程度高于男生。
  
  从表2可以看出,文理科之间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上文科的平均分都高于理科。
  


  从表3可以看出,准备考研和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之间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需求总分上,需求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在个人需求维度上,需求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在学习需求维度上,需求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在职业维度上,需求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大一、大三、大二、大四。
  
  从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考研或就业与需求各维度之间的不相关。
  
  四、讨论
  
  1.重视男女学生需求状况,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我国社会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女性的地位明显改变的同时,作为知识女性的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一样,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这种社会的趋势,逐渐强化了女大学生追求学业、事业上的成功,增强了她们的需求和成就动机。[3]现在很多研究都表明女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得比男生更出色,表1显示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上男女差异显著,女生的平均分都高于男生,女生在需求程度高于男生,由此可见,女生对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也要求得更高,尤其在考研录取比例中可以看出,女生录取率明显高于男生,这也反映了女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特点。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男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工作业绩和未来就业等问题,男大学生需求程度不高,这容易导致其缺乏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动机进而影响其考研深造和就业状况,因此,我们在鼓励女大学生自强的同时更要深入考察分析男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关心并督促男大学生的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注重学生专业背景特点,有效激发学生需要
  表2显示,文理科在需求各维度的比较显示文科学生在需求总分及各维度上均高于理科的学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4]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1925)的实验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理科容易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文科在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时相对较弱。[5]现在文科生逐渐意识到了文理学科性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以及文理就业形式的差别,因此,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就业和个人的需要。教育者在激发大学生需要以及动机时应注重专业背景和特点,注重反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3.根据年级特点及时引导学生选择考研或就业
  不同年级之间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需求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大一新生入学不久,各维度需要程度很高(表4显示),因此,我们要鼓励大一新生的各种需要和动机。大三学生面临考研或就业的抉择期,其各维度需要高于大二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处于考研或就业的抉择前期,而大四学生考研或就业已基本确定,所以其各维度需要与大一和大三相比差异显著。因此,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授予不同的内容和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考研或就业的抉择。
  4.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融合培养
  准备考研和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表3显示)。从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考研或就业与需求各维度之间的不相关。这也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说明大学生不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都能有意识地产生各种需要从而增强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实际技能的动机。准备考研的学生其学习需要强烈,但准备就业的学生同样也能意识到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在校期间努力做到从做中学、学有所用,这样其学习需要也会强烈;准备考研的学生学习需要强烈,但其继续深造的最终结果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强烈的学习需要中蕴含这强烈的职业需要,他们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面、增强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因此,大学生考研或就业与需求各维度之间不相关。因此,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融合培养,对待准备考研的学生在帮助其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其考研的成功和最终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对待准备就业的学生也要增强其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和需要,使就业的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职业。
  
  五、结论
  
  男女生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上呈显著差异,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上女生的平均分都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在需求程度高于男生。文理科之间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需求总分以及各维度上文科的平均分都高于理科。准备考研和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之间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需求总分以及需求各维度上,需求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大学生考研或就业与需求各维度之间的不相关。
  
  参考文献
  [1]黄希庭.普通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139.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30.
  [3]刘彦华等.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科学,2006,22(3):90.
  [4]蒋洪沙.大学生需求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136.
  [5]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67-68.
  
  作者简介:
  刘源源 女(1983 -),籍贯:辽宁沈阳,汉族,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青年心理。
其他文献
摘 要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文对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的推行进行了研究,并在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中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操作系统原理;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dependent
期刊
摘要 对学生全方位关心,在学习上引导,生活上指导,行为习惯上督导,心理上疏导,做一个能让学校、家长放心,学生对你有信心的班主任。  关键词 习惯上督导;心理上疏导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所以说做班主任难,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更难,做一个好的初三班主任那可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只要乐于此道,有一份干好工作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学校、社会、
期刊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大量产生和更新,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将会多变,知识创新将成为高校教师岗位竞争的焦点,个人知识管理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对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观念、认识和技术应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应用知识管理提高高校教师个人竞争力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竞争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着社会进入了
期刊
摘 要 “2+1”教学是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平台。文章阐述了通信技术专业实施“2+1”教学模式的意义及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2+1”教学模式;顶岗实习   Abstract: “2+1”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personned. For H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期刊
摘要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承载了培养产业工人的重任,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只有构建主动性学习的模式,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动性学习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江泽民,“创新”一词在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50名专选班羽毛球运动员以及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战术意识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關键性作用,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系统的对运动员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并结合比赛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战术的变化规律,以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是本科教育的目标,高校专业课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本文从高校专业课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两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 专业课;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探讨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以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已渗透到自然科学、经济、金融、社会等各个领域,影响越来越大。现代大学
期刊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在管理中抓好细节。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结构设计理念、课程内容选择原则、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教学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框架的构建、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机电类专业课程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 设计理念;选用原则;遴选机制;实践教学体系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the 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