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学生初中阶段最基础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状况也开始浮现出一些问题。现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无法满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迫切需要教师要在符合新课改创新理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进行改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标 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90
语文作为一门富含艺术气息的语言学科,是人与人沟通的语言工具,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乃至社会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新课标改革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需要改变、创新的地方。教师要根据语文这门艺术型语言学科的特点,再结合现今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逐步将语文知识“讲授型”教学过渡知识引导型教学。促进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进行,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要求。下面介绍几点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改进建议。
一、转换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情况,而学生脑子里还来不及对教师刚讲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思考,教师就进行到下一知识点的讲解了,基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也没有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只能机械地听教师讲,然后茫然的记笔记。这种教学情况主要是由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影响的,不仅会使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十分沉闷、无聊、单调,不容易吸引到学生,学生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不到东西,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迟迟上不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角色,杜绝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确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所有课堂活动或者其他类的教学活动都是从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所以教师还要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师讲过的知识学生能够真正听明白,并且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真正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配角”,所以教师要主动让出“主角”的地位,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教师还要敢于担当语文教学活动的服务者,无私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少进行“灌输式”的课堂学习,把思考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设置问题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能一上来就把答案告訴学生,学生对问题或者知识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无法扎实地掌握学习的语文知识。另外,教师不能只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还能够进行语文学习。
最后,教师还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动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帮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认知,让学生更加容易、轻松的学习语文,并借此检查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那些积极站起来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或者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的自信心。并且有时部分学生的发言情况能够反映整个班级的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合作学习
近年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喜爱和使用,可以说,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且积极的。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为了更好的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合作展开方式和有效的分组方法。
首先,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单纯只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闹”和活跃,而应该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到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并且还要尽量避免这些表面“热闹”和活跃的产生。为了减少和避免这些表面热闹,教师需要先了解这些表面热闹的“成分”,这些表面热闹多是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学生趁着其他学生在交流、讨论某一知识点时讨论一些和学习无关的话题,比如游戏或者闲聊等,这类学生往往和本组的部分学生或者和离他们位置较近的其他学生聊天。由此可见,教师在严抓合作学习时的纪律,不能太放任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展开,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动态,争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
其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材。教师选择的内容要求能够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需求,即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有供学生讨论、交流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得控制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合作讨论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就失去了讨论、交流的意义;太难的话可能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也无法解决问题,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中,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还要达到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
最后,教师还要会控制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掌控学生讨论的时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很重要。就拿时间过短这种情况来讲,时间过短很有可能会导致有部分小组的思考时间不够,无法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讨论,从而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度下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小,所以教师要合理掌握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速度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革新,让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双边的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加有效、科学,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能够全部激发出来,更加热爱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黄革,吕嵩松.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145-147.
[2]杨海蓉.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之我见[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2009.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标 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90
语文作为一门富含艺术气息的语言学科,是人与人沟通的语言工具,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乃至社会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新课标改革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需要改变、创新的地方。教师要根据语文这门艺术型语言学科的特点,再结合现今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逐步将语文知识“讲授型”教学过渡知识引导型教学。促进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进行,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要求。下面介绍几点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改进建议。
一、转换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情况,而学生脑子里还来不及对教师刚讲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思考,教师就进行到下一知识点的讲解了,基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也没有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只能机械地听教师讲,然后茫然的记笔记。这种教学情况主要是由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影响的,不仅会使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十分沉闷、无聊、单调,不容易吸引到学生,学生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不到东西,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迟迟上不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角色,杜绝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确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所有课堂活动或者其他类的教学活动都是从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所以教师还要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师讲过的知识学生能够真正听明白,并且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真正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配角”,所以教师要主动让出“主角”的地位,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教师还要敢于担当语文教学活动的服务者,无私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少进行“灌输式”的课堂学习,把思考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设置问题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能一上来就把答案告訴学生,学生对问题或者知识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无法扎实地掌握学习的语文知识。另外,教师不能只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还能够进行语文学习。
最后,教师还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动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帮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认知,让学生更加容易、轻松的学习语文,并借此检查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那些积极站起来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或者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的自信心。并且有时部分学生的发言情况能够反映整个班级的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合作学习
近年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喜爱和使用,可以说,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且积极的。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为了更好的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合作展开方式和有效的分组方法。
首先,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单纯只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闹”和活跃,而应该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到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并且还要尽量避免这些表面“热闹”和活跃的产生。为了减少和避免这些表面热闹,教师需要先了解这些表面热闹的“成分”,这些表面热闹多是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学生趁着其他学生在交流、讨论某一知识点时讨论一些和学习无关的话题,比如游戏或者闲聊等,这类学生往往和本组的部分学生或者和离他们位置较近的其他学生聊天。由此可见,教师在严抓合作学习时的纪律,不能太放任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展开,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动态,争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
其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材。教师选择的内容要求能够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需求,即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有供学生讨论、交流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得控制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合作讨论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就失去了讨论、交流的意义;太难的话可能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也无法解决问题,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中,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还要达到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
最后,教师还要会控制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掌控学生讨论的时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很重要。就拿时间过短这种情况来讲,时间过短很有可能会导致有部分小组的思考时间不够,无法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讨论,从而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度下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小,所以教师要合理掌握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速度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革新,让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双边的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加有效、科学,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能够全部激发出来,更加热爱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黄革,吕嵩松.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145-147.
[2]杨海蓉.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之我见[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