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连续收集疑似乳腺疾病患者300例,发现338个肿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价诊断效用。结果:338个病灶中恶性57个;良恶性肿块病灶血流成像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风险比0级0.12,Ⅰ级0.35,Ⅱ级2.68,Ⅲ级+ ;良恶性肿块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ROC曲线,当弹性应变率达到3.29时,曲线下面积达到最大,以此为筛查标准,恶性肿瘤敏感度91.23%。结论:乳腺B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敏感度较好可基本满足需要,医师应注重具体指标数据如弹性指数的获得,肿瘤大小、征象、血流分级等描述性内容可作为参考,作为特异性病变如钙化鉴别依据。
关键词:乳腺B超;乳腺癌;鉴别诊断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病率、致死率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及早诊断、干预与治疗是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关键,乳腺B超具有敏感性高、价格低廉、可重复、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腺癌鉴别诊断技术,适用于基层医院筛查乳腺癌。本次研究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4年3月,因胸部不适、乳房坠胀或腋下不适等症状就诊患者300例,年龄23~67岁,平均(44.9±3.4)岁。触诊均未见明显肿块,应用高频超声发现肿块338个。纳入标准:①在我院或他院经活检确诊;②临床资料均完整。
1.2方法
所有诊断均由工龄在5年以上的超声科医师完成。选用多功能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3MHz。待患者月经干净后1周,择期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充分外展双臂,暴漏乳腺及腋窝,部分肥胖者可取侧卧位。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先应用二维超声模式,筛查肿块。换实时弹性成像功能,拟定以下检查感兴趣区域,一般为病灶内外皮下脂肪至胸肌层,面积约为病灶2倍。将探头轻压至感兴趣区域上方,将探头左右晃动,观察控制维持压力指数在3~4之间,同时观察病灶二维灰阶图,获取病灶大小、灰度及其周围征象、弹性应变指数等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感兴趣区域病灶同一水平正常腺体组织平均弹性应变指数。病灶弹性应变/感兴趣区域弹性应变,计算弹性应变率比值。以乳晕为中心,不断变换扫查位置,不断进行横切、纵切与斜切扫查,覆盖整个病灶周围区域。三次测量取均值。同时评估肿块血流分级。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以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果显示338个病灶,其中恶性57个,浸润性导管癌41个,导管原位癌14个,浸润性小叶癌2个,良性病灶281个。
2.2 血流分级诊断
良恶性肿块病灶血流成像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血流分级标准与病理对照[n(%)]
病理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恶性(n=57) 2(3.51) 11(19.30) 25(43.86) 19(33.33)
良性(n=281) 82(29.18)* 153(54.45)* 46(16.37)* 0(0.00)*
OR 0.12 0.35 2.68 +
注:与恶性相比,*P<0.05。
2.2 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布差异
良恶性肿块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以获取的338个肿块弹性应变率比值建立ROC曲线,当弹性应变率达到3.29时,曲线下面积达到最大为0.881,标准误0.02,95%水平置信区间0.820~0.954,以弹性应变率3.29为筛查标准,恶性肿瘤敏感度91.23%(52/57)。
表2良性、恶性肿块弹性系数分布[n(%)]
弹性应变率比值 0.51-3.50 3.51~6.50 6.51~9.50 ≥9.05
良性(n=281) 262(93.24) 11(3.91) 4(1.42) 4(1.42)
恶性(n=57) 7(12.28)* 34(59.65)* 9(15.79) 7(12.28)
注:与良性相比,*P<0.05。
3讨论
B超声在基层应用极广,熟练应用超声是影像学检查医师需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在基层应用B超声筛查鉴别诊断乳腺癌具有良好的硬软件基础。但基层医院筛查鉴别诊断乳腺癌多建立在血管成像、肿块超声征象上,获取客观、具体的数据能力不足,误诊、漏诊率较高[2]。以血流分级标准为例,本次研究中,以Ⅱ-Ⅲ级为恶性肿瘤筛查标准,0-Ⅰ级为良性筛查标准,误诊率达17.46%。血管分级主要意义在于评估良恶性风险,本次研究中,Ⅱ级恶性肿瘤风险比2.68,为Ⅰ级的7.66倍。通过数次测量尽可能的获取准确的弹性应变率,以3.29为筛查标准,恶性肿瘤敏感度为91.23%,远高于单纯采用二维征象与血流分级筛查,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英.超声检查在基层医院乳腺疾病普查和诊断中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3):210-211.
[2]王靜.探讨乳腺疾病筛查的优化模式[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33(3):123-124.
关键词:乳腺B超;乳腺癌;鉴别诊断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病率、致死率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及早诊断、干预与治疗是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关键,乳腺B超具有敏感性高、价格低廉、可重复、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腺癌鉴别诊断技术,适用于基层医院筛查乳腺癌。本次研究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4年3月,因胸部不适、乳房坠胀或腋下不适等症状就诊患者300例,年龄23~67岁,平均(44.9±3.4)岁。触诊均未见明显肿块,应用高频超声发现肿块338个。纳入标准:①在我院或他院经活检确诊;②临床资料均完整。
1.2方法
所有诊断均由工龄在5年以上的超声科医师完成。选用多功能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3MHz。待患者月经干净后1周,择期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充分外展双臂,暴漏乳腺及腋窝,部分肥胖者可取侧卧位。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先应用二维超声模式,筛查肿块。换实时弹性成像功能,拟定以下检查感兴趣区域,一般为病灶内外皮下脂肪至胸肌层,面积约为病灶2倍。将探头轻压至感兴趣区域上方,将探头左右晃动,观察控制维持压力指数在3~4之间,同时观察病灶二维灰阶图,获取病灶大小、灰度及其周围征象、弹性应变指数等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感兴趣区域病灶同一水平正常腺体组织平均弹性应变指数。病灶弹性应变/感兴趣区域弹性应变,计算弹性应变率比值。以乳晕为中心,不断变换扫查位置,不断进行横切、纵切与斜切扫查,覆盖整个病灶周围区域。三次测量取均值。同时评估肿块血流分级。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以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果显示338个病灶,其中恶性57个,浸润性导管癌41个,导管原位癌14个,浸润性小叶癌2个,良性病灶281个。
2.2 血流分级诊断
良恶性肿块病灶血流成像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血流分级标准与病理对照[n(%)]
病理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恶性(n=57) 2(3.51) 11(19.30) 25(43.86) 19(33.33)
良性(n=281) 82(29.18)* 153(54.45)* 46(16.37)* 0(0.00)*
OR 0.12 0.35 2.68 +
注:与恶性相比,*P<0.05。
2.2 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布差异
良恶性肿块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以获取的338个肿块弹性应变率比值建立ROC曲线,当弹性应变率达到3.29时,曲线下面积达到最大为0.881,标准误0.02,95%水平置信区间0.820~0.954,以弹性应变率3.29为筛查标准,恶性肿瘤敏感度91.23%(52/57)。
表2良性、恶性肿块弹性系数分布[n(%)]
弹性应变率比值 0.51-3.50 3.51~6.50 6.51~9.50 ≥9.05
良性(n=281) 262(93.24) 11(3.91) 4(1.42) 4(1.42)
恶性(n=57) 7(12.28)* 34(59.65)* 9(15.79) 7(12.28)
注:与良性相比,*P<0.05。
3讨论
B超声在基层应用极广,熟练应用超声是影像学检查医师需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在基层应用B超声筛查鉴别诊断乳腺癌具有良好的硬软件基础。但基层医院筛查鉴别诊断乳腺癌多建立在血管成像、肿块超声征象上,获取客观、具体的数据能力不足,误诊、漏诊率较高[2]。以血流分级标准为例,本次研究中,以Ⅱ-Ⅲ级为恶性肿瘤筛查标准,0-Ⅰ级为良性筛查标准,误诊率达17.46%。血管分级主要意义在于评估良恶性风险,本次研究中,Ⅱ级恶性肿瘤风险比2.68,为Ⅰ级的7.66倍。通过数次测量尽可能的获取准确的弹性应变率,以3.29为筛查标准,恶性肿瘤敏感度为91.23%,远高于单纯采用二维征象与血流分级筛查,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英.超声检查在基层医院乳腺疾病普查和诊断中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3):210-211.
[2]王靜.探讨乳腺疾病筛查的优化模式[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33(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