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摭谈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日子,认真拜读了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对我帮助最大、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观课评教还是进行课堂教学,都应该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语文教学,即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教什么”而不是“用什么去教”这一重要理念。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每天辛苦备课上课,学生却兴趣索然,收效甚微,达不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现状使我无所适从,越来越感觉语文课究竟不知该怎么上了,直到读了王教授的书我才领悟到: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弊病,我以为病象虽在‘教学’,而病根却往往是在‘语文’,‘语文’缺乏一定的根底,‘教学’往往会越研究越糊涂,甚至还不如不研究好。”{1}王先生在这里所说的“语文”即教学内容,所说的“教学”即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将语文教学改革主要看成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很大程度上也被当作用一种“新”方法代替“旧”方法,用一种“好”方法驱除“坏”方法。没有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因而,难以改变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语文教育研究界指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所以,语文教师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在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重构的“师本—生本”状的“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它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改造,还包括教师乃至学生在教学中所生产的课程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的“重构”——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还包括其他途径的种种材料的呈现。{2}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原因使语文教师对教材作出千差万别的“重构”和“创生”,造成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得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有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合宜的教学内容,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学科知识、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学习状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达成。那么,语文教师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呢?笔者在王荣生教授的引领下,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我们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上一定要紧扣这一特点,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杭州市拱墅区教研室闫学老师上的六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是侧重教语文知识,还是有的课文教学也可以重在人文熏陶的争论。《人民教育》2006年第10期发表讨论“人文精神和语文知识”的专题。其中,王晓春教授在《语文教师的标志性工作是什么》一文中说:“感觉这堂课闫老师只是带着学生捋了一遍课文,联想多,分析少。这堂课显得很细碎,缺乏整体的战略构思,缺乏有力的骨架,特别缺乏关于语文知识教育的构想。”又说:“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以课文为一种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人文熏陶。而语文教师之所以为语文教师,他的标志性的工作是语文知识教育。”他还指出:我若讲这课,会怎样构思呢?1.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她的写作冲动是什么?写作目的是什么?结论是:想让自己怀念的东西永存。2.接着问学生:为了使自己怀念的东西永存,你会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让学生研究课文,讨论)结论是: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写形象的东西(看得见,听得见,闻得见,摸得着)。3.继续问:你们现在写作文目的是什么?可能的答案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然后告诉学生:这正是很多同学写不好作文的重要原因。真正的好文章,极少为完成任务而写的。只有自己有真实的写作冲动,才能写出好文章。4.最后问:你们哪一位想像林海音一样,把自己怀念的东西永存下来?那你就写点东西吧,等你长大再看,一定很有趣。(这是自愿完成的作业) 总之,这是一堂以林海音的文章为例子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辅导课”。我有明确的语文知识教育目的。我非常赞同王晓春教授的观点,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先研究行文结构再仿写,以写来推进课堂教学,以写来落实语文知识。通过写作把字词的落实、文章的理解、人生的感悟及生活学习串联起来,实实在在突出了语文特点,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指引者,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阶段目标(写字、阅读、写作)。有位老师教《看云识天气》一课,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这位老师简单分析文章结构后,就津津乐道于其开头部分描写的教学,让学生找出其中优美的语句,并要学生熟读、体味、积累、仿写,却没有针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特征进行“为什么这样写”的追问。再看王荣生先生对魏书生老师示范课《统筹方法》的分析:究其实,学生学的不是《统筹方法》这一“文”,而主要是文中所传递的“统筹方法”这一东西,即课文的“内容”。{3}我们知道说明文,按课标精神一般情况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科技精神,科学方法,领悟其语言准确性。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习惯了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很难习惯对非文学文本以理性的眼光解读,这样的结果是把说明文上成不伦不类的文学课和常识课,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文体,来选择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契合
  
  王教授在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为使他们更有效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能更好地掌握既定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4}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最需要什么,最缺少什么,要关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学生,就像王教授在书中说的:所谓“备课”,主要是“备学生”。实际上,“备学生”和“备教材”是统一的,正是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备课程、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课程内容“教什么”以及教材内容“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因为“关注与学生的契合,这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本来含义”。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所以,语文教学在选取和确立教学内容时,必须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选择学生之所缺、学生之所需的内容,这样,教学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以上几点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些粗浅认识。真的非常感谢王荣生教授,是他帮我们厘清了语文教学中多年纠缠不清的问题;是他让我们认识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当前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语文课堂内容的建构;是他让我们认识到“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也是他给我们一线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指明了方向。■
  
  注 释: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15.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8.
  {3}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中学教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67.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多样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挖掘文本的丰厚意蕴。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论述了通过细读来捕捉意境美,通过诵读来领略声韵美,通过粗读来激发想象美,通过自读来拓展思辨美,通过泛读来广采文化之美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读书方法    立足于文本的“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也是开启语文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沉浸到文本中体会读书的
期刊
有效的练习度,是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并自由畅游的深浅度,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有机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我想语文课的诸多快乐中练习的快乐不亚于其他状况的快乐,因为有效的训练除了检查本节课知识反馈的情况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训练呢?  首先,激发学生训练
期刊
【案例描述】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写作上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恰当选用动词,并且养成精心选择动词的意识,进而在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体现这一思想。借助江苏省如皋市整体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一契机,我尝试上了一节如何恰当运用动词的作文辅导课。  一、摘选好的桃子  首先,从任教班级的作文中精心挑选两句话,在空缺处填上动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甚至更多)。  今晚,我独坐在窗前____
期刊
作文是对一个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检验。一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情趣爱好和写作能力。然而,好文章来自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位的,文章是作者感受生活后的产物,是第二位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为此,从“生活”二字着眼,依据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和要求,我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从说到写的片
期刊
“色彩是构成形象的重要因素”,“没有色彩就没有艺术”,刘白羽的散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非常注重色彩描写。《长江三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描绘了长江的无限风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浓墨重彩,是刘白羽散文色彩描写的重要特色,交错运用各种色调,使画面富有变化,产生一种五彩缤纷而又和谐统一的美感。船过“瞿塘峡”,作者用工笔细雕的笔法进行描绘:“白银”色光亮的“云”,“红”色的“雾”,“绛紫”色衬托下的山峰
期刊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了解时代,明确背景,感知作者,鉴赏文本,融己于文。高中语文进行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
期刊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荡而变衰”,沿此而下,历代的许多文人写了不少咏叹秋色的诗文。或凭秋色以托怨情,或借秋风以兴别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虽意境开阔,然而苍凉悲壮,抒发了诗人历经沧桑、壮志未酬的感慨。“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凛冽,砭人股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北宋欧阳修对山川寂寥,草木寥落的暮秋萧条之景更是极
期刊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一遇到作文,就愁眉苦脸,无话可说。学生作文水平难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破解这个瓶颈,把学生从枯燥的作文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关注社会,把写作看成是放飞心灵的需要,乐于表达,文从字顺?下面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生活等方面就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谈几点浅见,欢迎同行斧正。    一、课堂教学中要习得写作的知识和方法    1.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妙处。兴趣是最
期刊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面对诗歌阅读、赏析中有关艺术手法的题目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情形。其实,许多学生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阅读常识不够丰富,从而处于答题中无法辨别试题考点的困境。为此我将诗歌艺术手法及诗歌答题技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期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熟练掌握常用术语,辨明试题的考点及问法    这样,力争胸有成竹,有备而战,方能胜券在握。诗歌赏析有关艺术手法的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在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就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去引导学生,真正地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平时课堂实践的摸索和对其他老师教育教学方法的观摩,我认为要真正地让学生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