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教育中创新性人才培养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矛盾,折射出当前大学教育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本文从分析目前高校教育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阐述了创新性人才培养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作用,提出为满足社会需求大学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大学教育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5-02
  社会对大学的需求很多,其中最主要一点是创新。从这点出发,社会需要大学成为社会创新人才的成长源泉、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源泉、社会思想文化的创新源泉,一所大学是否为一流大学,就在于这三个源泉是否卓越。在文献[1]中指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情况。以2013年为例,当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而各地的调查显示,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人才。这说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问题是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对接,出现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因此,社会对大学教育中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要。
  1.目前地方高校教育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看,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就折射出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和障碍。资料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地方本科院校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以学术资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师制度、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社会需要的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需求设置专业、以真实应用为基础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学生之间存在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
  我国现阶段无论从大学生失业的数量还是结构分析,都存在事实上的就业难问题。产生此种情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因普通本科高校偏重学术性导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忽视与学科专业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训,使得毕业生就业优势缺乏和创新能力不足。比如,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2],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包括:基础实践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即知识的开拓与扩展能力,表现为知识的广博度;创新能力即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和陈腐观念的束缚,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新概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
  2.创新性人才培养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作用
  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从业后他们面对的实际问题通常有跨学科性,这就意味着仅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毕业生要想胜任职场的工作,不仅应具备相对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整合、转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调查显示,50%的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知识广博度与创新能力,43.5%的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这说明用人单位对知识广博度的要求比专业知识更高,他们更偏好“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性主要具备以下几点能力:一是个体通过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将原有的或其他相关的知识有机融合,形成自身新的知识体系的能力;二是个体将创新思想和意识等转化为创新技术和创新行为的能力。换言之,个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思想阶段,或停留在头脑中对知识的内化阶段,必须通过知识的有效外化才能将内隐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行为,才能形成创新性成果或产品。三是个体发现具有创新价值或自己急需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基础。要使人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出来,最基本的因素是获取知识。知识的多少决定一个人创新的层次和创新成果的水平。一个企业员工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判断知识价值的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技术检索知识的能力,才能够使自己所在的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因此,大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为满足社会需求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他们能否获得理想工作、成为职场竞争的优胜者的关键条件。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但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在校期间把主要精力花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上,忽视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对此,大学需要基于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获取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学到用人单位或业界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应改变程式化、形式化的教育方法,丢弃普遍存在的单一知识体系教育,而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企业人才聘任标准联系起来。为此,淮海工学院机械学院与当地所在政府合作,联合当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共同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实习基地,每个基地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设置不同的技术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选择。选定实习方向的学生,在四年级时,要求每星期到实习基地工作至少一天,参与基地企业的技术学习、实践、研究和讨论,要求在实习期间,为相关企业提出至少一项有价值的技术改进方案或建议。这一举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应用专业技术的实践场所,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努力学好专业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更为学生提供了在社会需求的实践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   (2)完善学生能力结构,设立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
  当前,社会上各个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思考才能解决,越来越需要具备全面能力结构和广博知识的学生。因此,大学要基于社会的需求,设立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强调知识的多学科性和相互间协调发展性,设置灵活多样、富有创意的创新课题和项目,突破传统单一的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形成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以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设立的大学生创新设计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主要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创新设计项目和竞赛,实验室成员为确保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项目及竞赛,每个成员承担项目的任务既包括机械原理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零配件的加工与制作、力及平衡的校核等,也包括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与调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微处理器的使用等,基于这个实验创新平台下,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学习相关的课程,将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整合于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中。通过此平台指导学生体会、领悟整合、转化知识的方法,帮助其构建全面的能力结构和强健的创新能力。
  (3)合理设置理论与实验课,使课程的学习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当前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的目的是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职业竞争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符合度如何、学生所学课程与社会岗位需求的符合度如何,就成为大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看,课程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融合。在这方面,普通高校要将偏重理论的课程建设模式转变为以社会需求为取向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共建模式。设置相对独立且能与理论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设置为例:目前本科生培养方案将实验课程设置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设置课内实验课。主要用于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一些基础性理论验证实验。二是设置独立实验课,包括必修实验课和选修实验课。
  (4)构建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业开拓精神人才的需要,教师应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目标,充分利用启发式、引导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以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该专业以机械产品开发为核心,通过指导学生全程参与机械零部件设计、校核、装配、测试检验的全过程,使学生全面掌握该专业社会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可以说,这套教学模式的实施得到机械专业的本科生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同和普遍看好,就业一直很好。
  总之,大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对接,直接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大学教育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深化改革,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焦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访《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课题负责人孟庆国,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高等教育研究》。
  [3]周光礼,马海泉,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教育研究》。
  [4]宋文红,教师发展的新路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估范式,《中国大学教学》。
  [5]徐冬青,缺失与需要:当前大学学习“八大”问题分析,《复旦教育论坛》。
其他文献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由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高职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开设不够成熟,培养的旅游电子商务人才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  【关键词】高职 旅游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0-01
期刊
【摘要】英语课作为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理论教学课时数量有限,学生入学成绩较低,仅仅通过两个学期的必修课学习很难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求。本文旨在阐述在高职院校开设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开设选修课解决英语教学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使英语教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综
期刊
【摘要】高校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完成教学目标,还要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践使用。所以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中要想加入英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使用英语进行沟通,还要理解外国的风俗以文化,更要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思想如何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立志在确保英语教学的前提下真正的让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实现融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融合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图式理论和阅读模式,并诠释了图式理论与阅读模式对阅读的共同作用,并把理论运用于平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以证实:图式理论与阅读模式共同作用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关键词】图式理论 阅读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 共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其本身的地位便极其重要,再加上当前不少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中职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将其作为中职生求职的必备技能之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和探索,探讨了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 中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3-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
期刊
【摘要】开设语文教学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锻炼其思想水平,拓展学生视野,养成一定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学应当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手,强化其学习与动手能力,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课教学 问题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6-01  引言  由于固有思维模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project教学实例,探讨了教学中在任务呈现、任务型阅读、任务完成三个教学步骤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使此课型更具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 任务呈现 任务型阅读 任务完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22-02  两年以来,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基础,开展活
期刊
【摘要】针对高中生物课时较少,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繁多这一矛盾,笔者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8-01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水平。知识创新是
期刊
【摘要】对于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自它出版以来,就得到了无数学者的分析与好评。简·奥斯丁以她女性的细腻视角,写出了当时的乡村生活的平静,她对婚姻的见解。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柯林斯这一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他在不同的语境下对待不同人物的方式使得充分的体现出了作者的写作水平。在此篇文章中,运用语言学中的语境观点来阐述简·奥斯丁是如何对于他的形象塑造不同的语境。同时对于语言学中语境的知识进行简要的概诉。  
期刊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最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是区分学科教学专家与普通教师的重要依据,教师的专业理解主要依赖于学科教学知识,此外,学科教学知识还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首先简单分析了物理教学中的相关理论,然后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