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效义篆刻解读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册篆刻集,一册刻瓦作品,真实反映了何效义近年来对以玺印形式为主体的古代文字表现形式的思考与探索。正如效义所说,在学习创作过程中『总有一种想法而不能直接表达在自己作品上的欲望。』这种『欲望』与表达方式方法之间的冲突与对抗,一方面促使他更广泛、更深入地潜心于对古代玺印形式、文字形式的探索与学习,一方面使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多元的、不甚确定的艺术取向,并由此构成了这两本册子的基调。
  客观地看,艺术思想和精神追求可以是无限的,而任一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则必然是有限的,后者永远也跟不上前者的深刻与自由。就篆刻而言,是由古代以实用为主的玺印形式转化并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即便如此,篆刻迄今也没有完全丧失其实用功能。在以实用为主的玺印时代,以及后来我们视作艺术的篆刻时代,印章确立了其特有的构成规律及艺术特征。虽然『笔墨当随时代』,篆刻也不例外,但毕竟有些特征是不可改变的。比如以方形为主体的外观样式;比如反刻正钤的主体表现方法;比如以篆书为主的文字形态等。其中,特别是对文字形态制约的挑战,既是篆刻艺术的高点,也是其难点所在。
  以效义刻瓦作品为例,凡是不以玺印形式为约束、不以文字的明晰辨识为归旨的作品,皆有如其所追求的『荒率而混沌,蕴含自然生命的呼吸』的气象与意味。反之,凡是着意于玺印形式、有着明确文字内容的作品,这种气氛与意味便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弱与损失。
  效义的学习探索精神是无可怀疑并值得肯定的,他试图打通古代与当代之间、野与逸之间、精神自由与有限表达之间的通道,并将其落实于篆刻形式中。他的这种活跃的、甚至不安分的探索与实践,正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所持有的『在路上』的进行式姿态,而这种姿态也是艺术家在『痛并快乐着』消费生命的过程中,走向新的艺术驿站的唯一方式。
其他文献
《楚默全集》的学术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展示了当代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广度与开拓性。多数成果具有原创性,是对传统书学研究的突破。如楚默《书法解释学》,他将书学研究从认识论转变成本体论,解决了书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关于书法本质的困惑。至今看起来很鲜活;《书法形式美学》将书学研究从外部研究转变为内部研究,关注书法的形式美,具有创新的新视角;《佛教书法史》则填补了书法史的一个空白,尤
期刊
皇皇二十卷本《楚默全集》出版之前,作者曾有十五卷本文集印行,笔者有幸拜读,受益匪浅,并将其中《书法解释学》指定为我校书法专业研究生的必读书。窃以为,这部著作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楚默先生关于书法艺术本体研究的一个高度。在这部著作中,楚默先生以平实酣畅的文笔,近四十万字的篇幅,层层剖析论述,对书法这一复杂而玄妙的艺术形式及其本质作了『简单明了』的解释。从绪论开始,他就一以贯之地从书法本体论的主张和立场出发
期刊
陈志平(二等奖)  颁奖词:陈志平《北宋书家丛考》对北宋诸多书家进行了详细整理和深入研究。本届兰亭奖理论奖评委会认为,该著的上编采用考据之法,以年谱为经,以史事为纬,对书家生卒、家世、行历、交游、著述、书法活动,进行了细致翔实的考证;下编则在史实的基础上予以论说,使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该成果对北宋书法史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获奖感言:拙著《北宋书家丛考》获第五届兰亭奖二等奖,这是继《黄庭坚书学研
期刊
对书法传统的学习,我不想叫『传承』,不要说我们继承书法,因为书法是个很大的范畴,既非固定之物,也不归属于某一代人,是『汉字人类』所共有的,我们只是在书法流传过程中学习书法,叫『传习』,这个词似乎更有意味。在书法传习过程中,怎样觉悟这种技艺与我们自身的血肉关联,并觉悟我们个体的精神性,从而引向审美生发7怎样让我们的人生境界在写字中提高?我把这些称之为书法传习与个体觉悟。  就书体『个性』来说,后人学
期刊
楚默治学,犹如诗人为诗,乃是出于一种心灵的需要,不追求这样或那样的事物,是一种无所求的气息,是为游荡的心灵找一个归所。  章学诚说过一段很好的话:  『道,公也;学,私也。君子学以致其道,将尽人以达于天地。人者何7聪明才力,分于形气之私者也;天者何7中正平直,本于自然之公者也。故曰:道公而学私。』  『学以致其道』,即将『学』看作了『致道』的过程,故与功名利禄、官位银子是不搭界的两码事。但世俗之人
期刊
儒雅、真诚、低调、谦逊  陈洪武  楚默先生是我十分景仰的学者。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先生的儒雅、真诚、低调、谦逊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朴素外表下深藏的精神气度——恬淡而睿智,深邃而坚定,仿佛一位来自远古而不染凡尘的智者,旁若无人地行走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在他身上凝聚着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格与风骨,特立独行,不与世俯仰,凝神一志于研究,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甘愿寂寞与清寒。当代书坛像他这样的人已
期刊
《楚默全集》一出便是皇皇二十卷,当代书坛能如此者,不说绝后,但肯定是凤毛麟角。对此,我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我的心情,这就是——『惊叹』!既惊叹其用力勤、涉及面广,更惊叹其研究方法兼顾思辨与实证。这里,不妨就后者谈一点自己的读后感。当代书论的崛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初的书法本体大讨论,那时,人们或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或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理,或用中国传统文化原理,或用西方
期刊
一个离南京不远的城市无锡,一个苏南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无锡,出了一位写了上千万文字的集诗学、书学、美学、美术史、思想史论家于一身的楚默,二〇一四十一月八日在他家乡无锡素面朝天迎接包括陈洪武、孙晓云等国内重要书法家、书论家二十余人。他们是来参加《楚默全集》首发式暨倪瓒诗词书法作品邀请展的,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十分清楚楚默的处境,是折服、赞叹楚默其人其学其艺而欣然从全国各地赶来的。  二十一世纪都过十几年了
期刊
一九九〇年代中期,我组织编写《篆刻学》,培尔兄推荐楚默先生主撰『篆刻创作』一章。之前我不认识楚默先生,但我相信培尔兄的眼光。那次,楚默先生没有参加编写会,却很快写出了近六万字的书稿。我匆匆读过一遍,深羡其视野宏阔、思路通脱、胸藏万卷、文笔畅达,诚如培尔兄所言,是处于默而做大学问者。当时我将远游,以《篆刻学》理论部分各章节的统稿工作相托,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楚默先生。他讷于言而敏于行,穿着不合时宜到不屑
期刊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和多方努力,为推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凝聚力量、广泛团结和组织全国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教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水平,服务于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现和培养高等书法教育的尖端人才,使其成为高等优秀书法人才的平台。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于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执行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