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知识性、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等多重性质的学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规律,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语文教学寓教于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思考和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想的体现。新课标的推行让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有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了摆在小学语文教师甚至整个教育界面前的一大课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素养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调,语文课堂不够活泼
受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影响,目前,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还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的时间大部分都被老师占有,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阔性思维。而且,一些语文教师只注重讲授应试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脱离实际,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学校也丰富了其教学形式,然而,只注重形式多样化,效果却不佳。一堂课结束,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无法完成,简短的课文都不会读。有的老师不因材施教,完全脱离了教材和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缺乏情感交流
课堂上时间有限,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课速度较快,很多学生都没有理解透彻,而师生之间互动又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导致了很多学生跟不上进度。课堂上互动时间少,师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导致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要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得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要转变教学方法,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要精心设计导入,要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情绪安定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的新知识上。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优美动人的导入能扣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跃跃欲试,期待进入新知的学习中,达到师生情绪的“共振”境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定式是一种预备性的顺应或准备,它使人倾向于以特殊方式进行认知反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导入与教学相关的心理定式之中,随之产生的思维活动便是主动的、高效的。
3.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有标准的坐姿、整齐划一的动作。这样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输送,追求知识的大而全。学生的学习只能紧跟在教师的后面,毫无自主性,更谈不上创新学习。长此以往,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笔者成立了课改小组,作为小组成员,我从课改中受到了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我事先要求学生去了解课文,用表演的方式去再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至于表演的细节方面任由学生去发挥。于是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确定了几位学生分别去扮演渔夫、老太婆、金鱼。经过学生的几次排练、修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在正式表演时,学生不但将课本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还加入了许多学生自己的创意元素。老太婆的贪婪、渔夫的软弱无能、金鱼由报恩逐步到强烈的不满,通过学生淋漓尽致的表演与发挥,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沸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比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更有效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有效地改变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开启了充满生机的现代课堂教学新局面。
4.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学习经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这些经验、实践,经过再加工、应用,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规律,有利于今后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索。如在《书的故事》中,描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到青年从“漫不经心”地翻书到“认真看起来”,在这一变化中体会到青年十分喜欢鲁迅先生的书。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本文,谈谈对青年有何看法。举一反三,以达到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效果。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在实践中领悟学习方法。
5.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付诸感情,在讲课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以免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广泛的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富有感情的语言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应该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面带微笑的老师更有亲和力,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立足教材,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寻求到一种合适、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为学服务,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才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目的。教学方法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每一次都有所收获,才能达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想的体现。新课标的推行让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有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了摆在小学语文教师甚至整个教育界面前的一大课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素养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调,语文课堂不够活泼
受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影响,目前,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还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的时间大部分都被老师占有,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阔性思维。而且,一些语文教师只注重讲授应试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脱离实际,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学校也丰富了其教学形式,然而,只注重形式多样化,效果却不佳。一堂课结束,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无法完成,简短的课文都不会读。有的老师不因材施教,完全脱离了教材和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缺乏情感交流
课堂上时间有限,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课速度较快,很多学生都没有理解透彻,而师生之间互动又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导致了很多学生跟不上进度。课堂上互动时间少,师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导致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要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得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要转变教学方法,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要精心设计导入,要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情绪安定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的新知识上。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优美动人的导入能扣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跃跃欲试,期待进入新知的学习中,达到师生情绪的“共振”境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定式是一种预备性的顺应或准备,它使人倾向于以特殊方式进行认知反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导入与教学相关的心理定式之中,随之产生的思维活动便是主动的、高效的。
3.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有标准的坐姿、整齐划一的动作。这样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输送,追求知识的大而全。学生的学习只能紧跟在教师的后面,毫无自主性,更谈不上创新学习。长此以往,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笔者成立了课改小组,作为小组成员,我从课改中受到了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我事先要求学生去了解课文,用表演的方式去再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至于表演的细节方面任由学生去发挥。于是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确定了几位学生分别去扮演渔夫、老太婆、金鱼。经过学生的几次排练、修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在正式表演时,学生不但将课本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还加入了许多学生自己的创意元素。老太婆的贪婪、渔夫的软弱无能、金鱼由报恩逐步到强烈的不满,通过学生淋漓尽致的表演与发挥,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沸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比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更有效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有效地改变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开启了充满生机的现代课堂教学新局面。
4.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学习经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这些经验、实践,经过再加工、应用,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规律,有利于今后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索。如在《书的故事》中,描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到青年从“漫不经心”地翻书到“认真看起来”,在这一变化中体会到青年十分喜欢鲁迅先生的书。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本文,谈谈对青年有何看法。举一反三,以达到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效果。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在实践中领悟学习方法。
5.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付诸感情,在讲课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以免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广泛的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富有感情的语言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应该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面带微笑的老师更有亲和力,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立足教材,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寻求到一种合适、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为学服务,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才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目的。教学方法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每一次都有所收获,才能达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