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hado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时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技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56 ±13.43)mL、(78.23±50.67)mL,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7.76 ±13.66)min、(92.97±35.1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40例手术均一次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过度水化综合和空气栓塞征。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4.65 ±1.42)d,少于对照组(7.87±1.6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良性病变
  宫腔镜电切术是经宫颈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内突型壁间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腔内膜以及子宫纵隔等,可代替部分子宫切除治愈多数宫腔内良性病变[1]。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80例,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时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技术,其中宫腔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0例,其中宫腔息肉27例,Ⅰ型黏膜下肌瘤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例,肌瘤平均直径最大3cm,最小1.0cm,平均(2.14±1.2)cm;年龄27-70 岁,平均年龄(43.00+11.26)岁,患者平均血红蛋白85g/L(70-95g/L)。术前经B超与宫腔镜明确诊断,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息肉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0例,其中Ⅰ型黏膜下肌瘤3例,宫腔息肉28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例,肌瘤平均直径最大3cm,最小1.0cm,平均(2.14±1.2)cm;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47+9.77)岁,患者平均血红蛋白86g/L(71-96g/L),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静脉复合麻醉。两组年龄,患病类型,肌瘤平均直径等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分别于1-12个月各随访1次。
  1.2 器械
  宫腔电切镜选用沈大的膨宫泵与顺康公司生产的被动式连续灌流电切镜,普通患者以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液,糖尿病患者以甘露醇作为膨宫液,术镜外鞘8.4mm,电切功率60-75W,电凝功率50-60W,膨宫压力15-20kPa膨宫液流量200-250ml/min。
  1.3 手术步骤
  ①术前均作B超和宫腔镜联合检查,明确病变大小、部位及范围,定位活检,排除恶性;②术前选择性应用药物做预处理,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直径≥2cm、功血子宫内膜增厚、宫腔≥10cm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应用其他药物难以控制时,采用息隐6.25mg/d,口服7-8周;③术中采用B超连续监测;④术中对于较大的肌瘤切除部分瘤体时静脉滴注催产素,使子宫肌层收缩,保证病灶切除的完全性,减少术中出血,避免损伤[2]。
  1.4 疗效评价
  无效:术后B超见残存子宫肌瘤较术前略有减少,经量较术前无变化;好转:术后B超见少量残存子宫肌瘤,月经量较术前减少<50%,但术后又出现复发的现象;显著:经过手术治疗后子宫腔内子宫肌瘤彻底切除,同时术后没有复发,完全治愈。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t值和X2进行计量及计数资料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56 ±13.43)mL、(78.23±50.67)mL,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7.76 ±13.66)min、(92.97±35.1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40例手术均一次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过度水化综合和空气栓塞征。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4.65 ±1.42)d,少于对照组(7.87±1.67)d,(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X±s)
  2.2 两组治疗方法对子宫良性病变的有效率比较
  术后随访1-12个月。总有效为好转与显著之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5.0%,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方法对子宫良性病变的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在腔镜外科学技术进入妇科临床前,无论是子宫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还是其他功能性子宫出血,其他方法或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时,最终均以切除子宫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该法恢复慢、出血多、创伤大、容易发生盆腔粘连,子宫切除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还可引起阴道穹窿脱垂、尿道功能失调、性功能障碍、抑郁,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3]。宫腔镜手术作为内镜外科的一个分支,在宫腔镜良性病变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被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是近10年来开展的妇科领域的微创技术。在宫腔镜直视下行宫腔内手术为非开放性手术,其特点为恢复快,不开腹,创伤小,无切口,且保留了子宫,特别是对年轻患者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更为重要[4]。经宫颈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腔内良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代替子宫切除,术后出血控制率在90-94%[5]。
  本研究显示,子宫内良性病变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在80例患者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5.0%。由此可见,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静,马小娟,史宁芳.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3(8):1114-1115.
  [2] 于静,温丽,雷颖,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23例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09(3):31-32.
  [3] 张春慧,王宇晗,孙志戬,等.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14例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1):57-58.
  [4] 王燕,姚颖玉,张桂宝. 宫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J]. 浙江预防医学杂志,2010(1):65-67.
  [5] 张茹,曲华清.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148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医学专业),2011(19):97-9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4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都选择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血清FT3与FT4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TSH值明显低于对照
期刊
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骼矿物密度减少、骨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脆性骨折是其主要并发症也是引起该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该病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药物作用的低选择性及不良反应促使人们对该病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药物的研发,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于破骨细胞与骨吸收,成骨细胞与骨形成以及其之间信号系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为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找到了新的方向。其中不少新药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部缺损使用游离皮瓣移植的修复作用。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60例使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皮瓣移植成活率高达96.7%。 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合理选择术式,是具有高效的应用效果的。  关键词: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疗技术也获得了巨大的飞跃,显微外科
期刊
摘要:目的 :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仪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仪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50例,并与窄谱紫外线治疗仪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50例作对照,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成份为:甘草酸苷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引发脑梗死复发的系列危险因素同时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增加临床上对脑梗死复发治疗及预防的认识。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时段本院诊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121例(对照组)及脑梗死再发患者107例(实验组)进行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特性、疗效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致残率及有效率分别是8.41%和86.92%,对照组患者治疗致残率及有效率分别是1.65%和9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90例(110眼)。在术前或术中,给予患者前房穿刺治疗,并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后平均眼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7,P<0.05);90例(110眼)患者中,共有81例(98眼)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且所有患者均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64排螺旋CT特征,探讨其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的影像表现:病变部位、数目、大小、生长方式、平扫密度及强化程度、是否有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结果: 本组20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胃底7例,胃体11例,胃窦2例;病灶形态大多数呈圆形及类圆形,大小不一,直径2.3cm-18cm; 腔内生长型6例,腔外生长型12例,腔内外生长型2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急诊胃镜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经胃镜确诊的4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行急诊胃镜检查并治疗25例,内科保守治疗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急诊胃镜治疗组24h总有效率97.8%,内科保守治疗组24 h总有效率85.0%。两组24h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χ2=9.18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在退行性膝关节病诊断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退行性膝关节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磁共振在退行性膝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磁共振和X光片两种方法都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软骨下囊变、骨质增生、关节腔隙狭窄、软骨下赘骨形成等,经统计学软件计算P>0.05,统计学上无差异;但是,磁共振可以清晰的显示关节积液、软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多源频谱治疗仪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我院收治的实施肛肠病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源频谱治疗仪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伤口愈合时间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并采用卡式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卡式评分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