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托初期,宝宝将接受母子分离与对新环境的适应双重的心理压力,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用幼儿园的水杯等用品,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等多种不适应行为。
一、 如何在入园初期减轻分离焦虑
家长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着宝宝对幼儿园生活的过渡与适应。因此,争取第一时间内在教师、宝宝、家长之间建立信任与支持的关系,消除家长的焦虑,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1、笑迎家长目光,让家长感受热情。
2、诚心交流,了解每一个宝宝在家中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特别是宝宝对香皂、某种食品的过敏情况。
3、让家长明白,老师十分理解他们“身在上班而心在宝宝”的情绪状态,取得家长的信任。
4、家长畅谈“宝宝入园后,我最担心的问题?”老师一一做记录,找出班中宝宝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5、展示创意适应周——吸引宝宝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
设计轻松愉快的“吹泡泡”“滚大球”“推小车”等亲子游戏,在“跟着音乐唱又跳”的晨间接待环节中,将宝宝的注意力吸引其中,减少了宝宝的苦闹,缩短了宝宝们所谓的“入园困难期”。在向家长展示这一环节时,需要老师用自己充满童趣的歌声、温柔又俏皮的语言去感染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宝宝所要生活的、充满童真的环境。
6、向家长承诺爱——全心全意为宝宝。
二、 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活制度,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的生活能力
我们从宝宝一日生活入手,以“关怀宝宝的心理健康为核心,以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为主题,围绕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设计开展一系列活动。
1、保证宝宝充足的饮水量。
在喝水的问题上宝宝存在心理问题,如宝宝玩在兴头上没有腾出时间喝水;或宝宝在家喝有甜味的水或是饮料,根本不爱喝幼儿园的白开水等等。如此这样,宝宝的喝水量就会不足。
怎样让婴班的宝宝主动喝水,逐渐培养其良好的饮水习惯呢?
“引”——就是根据“培养宝宝良好饮水习惯”的目标,抓住婴班宝宝的兴趣,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第十条:“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想到了婴班的宝宝喜欢玩滑梯,那么,能否通过玩滑梯游戏激发宝宝主动喝水呢?于是在一次喝水前,我告诉孩子们:“水宝宝像你们一样也爱玩滑梯,而且是钻洞洞的滑梯。你瞧!”老师把水含在嘴里,咕噜咽下去很惊奇的说:“咕噜,滑下去了,滑到肚子里了。”并用手滑出“水宝宝”滑滑梯的路线。“我们一起来让水宝宝滑滑梯,好吗?”宝宝们很兴奋,马上端起水杯开始让水宝宝滑滑梯。这个小小的喝水环节,我利用宝宝爱玩滑梯的心理,激发了宝宝们主动喝水的愿望,保证了宝宝的身体健康,也解决了家长、老师的担心。
“教”——就是教婴班宝宝喝水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我们要求:上午、下午各3次集体喝水环节;不洒水、不玩杯中水;要求宝宝取水后在小椅子上坐着喝水,便于老师观察饮水情况。
“做”——就是改变原有常规,将健康教育思想贯穿于宝宝的一日生活,创设和提供宝宝健康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重视宝宝的情绪和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夏天到了,我们趁早饭后气温最合适的时间出去活动,可孩子们还是大汗不止。为了保证宝宝充足的饮水量,我们要求宝宝自备小水壶,户外活动时带上,以便宝宝们随时喝上水,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赞许。
还可以把喝水环节与自选游戏活动自然结合,让婴班的宝宝们在“娃娃家”“餐厅”中喝水,这样一来,既将生活活动融入游戏情境中,又在游戏情境中渗透了生活学习的内容。
2、如何让宝宝吃好饭。
(1)让宝宝对吃饭产生兴趣。
我们带宝宝参观食堂,请食堂的叔叔阿姨按照蔬菜颜色、形状的不同,介绍各种各样蔬菜的名称及营养价值,并让宝宝浏览了饭菜的制作过程,宝宝们对吃饭的兴趣大有提高。
我们借此机会,开展了“瓶宝宝样样饭菜都爱吃”的系列活动,宝宝们一起动手用木制、塑料制小刀将蔬菜切碎,再用小勺一勺一勺喂给用大雪碧瓶制作的瓶宝宝嘴中,比比谁的瓶宝宝吃的多、吃的干净。这样做的同时,还锻炼了宝宝手部肌肉群的动作发展,使用小勺的技能也得到了巩固和锻炼。进餐时我们便提醒宝宝们和“瓶宝宝”比赛,看谁比“瓶宝宝”吃的菜还要多,宝宝进餐的情况大有改观。
(2)不同宝宝不同对待。
对于单纯吃饭慢的宝宝,我们会给点特殊照顾,饭盛好后先端给他们,让他们有足够的吃饭时间,不因为别人吃的快而着急,让他们逐渐建立自信,在此基础上慢慢进步。
对于食欲不佳的宝宝,在为他们盛饭时,要注意少盛多添,多加表扬,并仔细观察是否有身体不舒服的特殊情况。
对于没有掌握好咀嚼和吞咽方法的宝宝可以告诉宝宝不要一口吃太多,嚼过后吞下第一口再吃第二口。
对于边吃边玩的宝宝,我们会采取游戏的方式,如“今天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要比比谁吃饭最棒!”“现在宝宝们是小鸡,快尝尝饭菜味道怎么样?啊呜——!”“小鸡说真香,再来一口,啊呜!”“小狗也来一口,啊呜!”“大老虎来了,啊呜吃了一大口!”宝宝们在游戏中兴致昂然地吃完了饭。
3、其它生活环节点滴。
(1)创设像家一样的午睡环境。
播放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或是讲个甜美的故事;把宝宝脱下来的外罩、鞋子拿到室外晾晒,使鞋子经过风吹日晒变得干爽、舒适。睡觉起床的脱衣穿衣步骤是:脱裤子——脱上衣——睡觉——穿上衣——穿裤子,这样的步骤降低了发病率,使宝宝的健康有了保证。
(2)入厕时巧观察。 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护理,如发现个别宝宝小便发黄、大便干,就在喝水环节时进行单独照顾,让他多喝些水,特殊情况的要及时和保健大夫联系,进行记录,并将护理过程及时反馈给家长。
(3)户外活动准备要充分。
玩滑梯前别忘了带上水壶、足量的卫生纸、垃圾袋,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擦去鼻涕、汗水,教育并观察宝宝脏手不要放入口中、摸眼睛等。
(4)亲近宝宝的有利时机。
利用午睡起床帮助宝宝穿衣的机会,说说悄悄话,和宝宝通过眼睛的对视,语言的交流,能使心灵与心灵沟通,有利于宝宝在认知、健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三、 婴班教师对待宝宝的艺术及一日生活中的常规管理
在一日生活中,教室常规的建立是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出现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让婴班的宝宝去遵守这项那项的规定,实在是有些“强制”,出现的情景只能是我们“一头热”,因此,我们重新理解和确定了婴班的常规:
1、随时做到时刻用眼观察。
站在妈妈的角度观察每一个宝宝,随时支持宝宝,包括精神、衣裤鞋袜等各方面的不舒服,如随手整理好没有提好的裤子,顺手挽起过长的裤腿,以免踩在脚底下。我们应该做到,如果发现一个宝宝裤子没有提好,在帮助他整理的同时应该去观察其他宝宝的衣着情况,让同样的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得到解决。对于宝宝力所能及的自理行为,放手让他们去做,但教师必须要用眼睛去观察他们做的如何,然后进行引导纠正。
2、指导宝宝遵守必须的健康常规、游戏常规、生活常规:
如看电视时不能离的太近;不洒水、不玩杯中水;不把脏手放入口中;玩完玩具必须送玩具宝宝回家;吃饭吃点必须坐在小椅子上等等。
3、 “微笑服务”。
不要把大人的不良情绪带给宝宝,同时还要学会转化宝宝的情绪。有一个例子,小朋友们在玩滑梯,小雨不小心被碰了一下,刚要咧嘴哭,老师忙逗笑说:“呀,小雨被滑梯亲了个嘴儿。”小雨紧接着大笑起来,老师就这样把一个矛盾淡化了。我们把这种笑叫做“微笑服务”吧,希望宝宝们能在我们的“微笑服务”中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4、善用眼睛与宝宝交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睛也是无声的语言。用神奇的目光吸引宝宝;用激励的目光评价宝宝;用严厉的目光约束宝宝,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用眼睛与宝宝交流,是一门值得探究的教学艺术。
四、 让家长感受细心
婴班老师在幼儿园为宝宝们所做的一切,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师保持的心态,小到前面所做的点点滴滴,都要告诉家长,为的是让家长真真切切从实际中感受到教师时时刻刻在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从而信任老师,主动配合班级工作。
1、看录像;
针对家长最关心的生活环节、生活自理等活动,我们有重点地录了像,在家长会上放给他们看。当看到老师在生活上既给予宝宝必要的照顾和保护,又有重点、分步骤地教宝宝学着自理,看到老师和宝宝一起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时,家长放心了,和老师的感情距离也拉近了。
2、家长开放日;
入园中期,宝宝的情绪稳定了,我们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宝宝的一日生活。在开放当天,老师将开放的详细内容及要求张贴在橱窗中,针对此年龄阶段的宝宝,我们不仅让家长看,还要让家长参与,和宝宝们一起玩,一起进入课堂,注重亲子活动。
3、宝宝日记;
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将宝宝的表现记录在本子上,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及时了解自己宝宝的情况。宝宝日记还便于教师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利于教师针对宝宝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面对婴班的宝宝,教师应像妈妈一样护理照顾宝宝,使他们尽量减少母子分离的痛苦和焦虑,对老师产生信任,形成新的依恋,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一、 如何在入园初期减轻分离焦虑
家长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着宝宝对幼儿园生活的过渡与适应。因此,争取第一时间内在教师、宝宝、家长之间建立信任与支持的关系,消除家长的焦虑,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1、笑迎家长目光,让家长感受热情。
2、诚心交流,了解每一个宝宝在家中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特别是宝宝对香皂、某种食品的过敏情况。
3、让家长明白,老师十分理解他们“身在上班而心在宝宝”的情绪状态,取得家长的信任。
4、家长畅谈“宝宝入园后,我最担心的问题?”老师一一做记录,找出班中宝宝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5、展示创意适应周——吸引宝宝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
设计轻松愉快的“吹泡泡”“滚大球”“推小车”等亲子游戏,在“跟着音乐唱又跳”的晨间接待环节中,将宝宝的注意力吸引其中,减少了宝宝的苦闹,缩短了宝宝们所谓的“入园困难期”。在向家长展示这一环节时,需要老师用自己充满童趣的歌声、温柔又俏皮的语言去感染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宝宝所要生活的、充满童真的环境。
6、向家长承诺爱——全心全意为宝宝。
二、 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活制度,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的生活能力
我们从宝宝一日生活入手,以“关怀宝宝的心理健康为核心,以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为主题,围绕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设计开展一系列活动。
1、保证宝宝充足的饮水量。
在喝水的问题上宝宝存在心理问题,如宝宝玩在兴头上没有腾出时间喝水;或宝宝在家喝有甜味的水或是饮料,根本不爱喝幼儿园的白开水等等。如此这样,宝宝的喝水量就会不足。
怎样让婴班的宝宝主动喝水,逐渐培养其良好的饮水习惯呢?
“引”——就是根据“培养宝宝良好饮水习惯”的目标,抓住婴班宝宝的兴趣,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第十条:“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想到了婴班的宝宝喜欢玩滑梯,那么,能否通过玩滑梯游戏激发宝宝主动喝水呢?于是在一次喝水前,我告诉孩子们:“水宝宝像你们一样也爱玩滑梯,而且是钻洞洞的滑梯。你瞧!”老师把水含在嘴里,咕噜咽下去很惊奇的说:“咕噜,滑下去了,滑到肚子里了。”并用手滑出“水宝宝”滑滑梯的路线。“我们一起来让水宝宝滑滑梯,好吗?”宝宝们很兴奋,马上端起水杯开始让水宝宝滑滑梯。这个小小的喝水环节,我利用宝宝爱玩滑梯的心理,激发了宝宝们主动喝水的愿望,保证了宝宝的身体健康,也解决了家长、老师的担心。
“教”——就是教婴班宝宝喝水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我们要求:上午、下午各3次集体喝水环节;不洒水、不玩杯中水;要求宝宝取水后在小椅子上坐着喝水,便于老师观察饮水情况。
“做”——就是改变原有常规,将健康教育思想贯穿于宝宝的一日生活,创设和提供宝宝健康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重视宝宝的情绪和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夏天到了,我们趁早饭后气温最合适的时间出去活动,可孩子们还是大汗不止。为了保证宝宝充足的饮水量,我们要求宝宝自备小水壶,户外活动时带上,以便宝宝们随时喝上水,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赞许。
还可以把喝水环节与自选游戏活动自然结合,让婴班的宝宝们在“娃娃家”“餐厅”中喝水,这样一来,既将生活活动融入游戏情境中,又在游戏情境中渗透了生活学习的内容。
2、如何让宝宝吃好饭。
(1)让宝宝对吃饭产生兴趣。
我们带宝宝参观食堂,请食堂的叔叔阿姨按照蔬菜颜色、形状的不同,介绍各种各样蔬菜的名称及营养价值,并让宝宝浏览了饭菜的制作过程,宝宝们对吃饭的兴趣大有提高。
我们借此机会,开展了“瓶宝宝样样饭菜都爱吃”的系列活动,宝宝们一起动手用木制、塑料制小刀将蔬菜切碎,再用小勺一勺一勺喂给用大雪碧瓶制作的瓶宝宝嘴中,比比谁的瓶宝宝吃的多、吃的干净。这样做的同时,还锻炼了宝宝手部肌肉群的动作发展,使用小勺的技能也得到了巩固和锻炼。进餐时我们便提醒宝宝们和“瓶宝宝”比赛,看谁比“瓶宝宝”吃的菜还要多,宝宝进餐的情况大有改观。
(2)不同宝宝不同对待。
对于单纯吃饭慢的宝宝,我们会给点特殊照顾,饭盛好后先端给他们,让他们有足够的吃饭时间,不因为别人吃的快而着急,让他们逐渐建立自信,在此基础上慢慢进步。
对于食欲不佳的宝宝,在为他们盛饭时,要注意少盛多添,多加表扬,并仔细观察是否有身体不舒服的特殊情况。
对于没有掌握好咀嚼和吞咽方法的宝宝可以告诉宝宝不要一口吃太多,嚼过后吞下第一口再吃第二口。
对于边吃边玩的宝宝,我们会采取游戏的方式,如“今天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要比比谁吃饭最棒!”“现在宝宝们是小鸡,快尝尝饭菜味道怎么样?啊呜——!”“小鸡说真香,再来一口,啊呜!”“小狗也来一口,啊呜!”“大老虎来了,啊呜吃了一大口!”宝宝们在游戏中兴致昂然地吃完了饭。
3、其它生活环节点滴。
(1)创设像家一样的午睡环境。
播放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或是讲个甜美的故事;把宝宝脱下来的外罩、鞋子拿到室外晾晒,使鞋子经过风吹日晒变得干爽、舒适。睡觉起床的脱衣穿衣步骤是:脱裤子——脱上衣——睡觉——穿上衣——穿裤子,这样的步骤降低了发病率,使宝宝的健康有了保证。
(2)入厕时巧观察。 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护理,如发现个别宝宝小便发黄、大便干,就在喝水环节时进行单独照顾,让他多喝些水,特殊情况的要及时和保健大夫联系,进行记录,并将护理过程及时反馈给家长。
(3)户外活动准备要充分。
玩滑梯前别忘了带上水壶、足量的卫生纸、垃圾袋,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擦去鼻涕、汗水,教育并观察宝宝脏手不要放入口中、摸眼睛等。
(4)亲近宝宝的有利时机。
利用午睡起床帮助宝宝穿衣的机会,说说悄悄话,和宝宝通过眼睛的对视,语言的交流,能使心灵与心灵沟通,有利于宝宝在认知、健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三、 婴班教师对待宝宝的艺术及一日生活中的常规管理
在一日生活中,教室常规的建立是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出现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让婴班的宝宝去遵守这项那项的规定,实在是有些“强制”,出现的情景只能是我们“一头热”,因此,我们重新理解和确定了婴班的常规:
1、随时做到时刻用眼观察。
站在妈妈的角度观察每一个宝宝,随时支持宝宝,包括精神、衣裤鞋袜等各方面的不舒服,如随手整理好没有提好的裤子,顺手挽起过长的裤腿,以免踩在脚底下。我们应该做到,如果发现一个宝宝裤子没有提好,在帮助他整理的同时应该去观察其他宝宝的衣着情况,让同样的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得到解决。对于宝宝力所能及的自理行为,放手让他们去做,但教师必须要用眼睛去观察他们做的如何,然后进行引导纠正。
2、指导宝宝遵守必须的健康常规、游戏常规、生活常规:
如看电视时不能离的太近;不洒水、不玩杯中水;不把脏手放入口中;玩完玩具必须送玩具宝宝回家;吃饭吃点必须坐在小椅子上等等。
3、 “微笑服务”。
不要把大人的不良情绪带给宝宝,同时还要学会转化宝宝的情绪。有一个例子,小朋友们在玩滑梯,小雨不小心被碰了一下,刚要咧嘴哭,老师忙逗笑说:“呀,小雨被滑梯亲了个嘴儿。”小雨紧接着大笑起来,老师就这样把一个矛盾淡化了。我们把这种笑叫做“微笑服务”吧,希望宝宝们能在我们的“微笑服务”中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4、善用眼睛与宝宝交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睛也是无声的语言。用神奇的目光吸引宝宝;用激励的目光评价宝宝;用严厉的目光约束宝宝,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用眼睛与宝宝交流,是一门值得探究的教学艺术。
四、 让家长感受细心
婴班老师在幼儿园为宝宝们所做的一切,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师保持的心态,小到前面所做的点点滴滴,都要告诉家长,为的是让家长真真切切从实际中感受到教师时时刻刻在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从而信任老师,主动配合班级工作。
1、看录像;
针对家长最关心的生活环节、生活自理等活动,我们有重点地录了像,在家长会上放给他们看。当看到老师在生活上既给予宝宝必要的照顾和保护,又有重点、分步骤地教宝宝学着自理,看到老师和宝宝一起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时,家长放心了,和老师的感情距离也拉近了。
2、家长开放日;
入园中期,宝宝的情绪稳定了,我们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宝宝的一日生活。在开放当天,老师将开放的详细内容及要求张贴在橱窗中,针对此年龄阶段的宝宝,我们不仅让家长看,还要让家长参与,和宝宝们一起玩,一起进入课堂,注重亲子活动。
3、宝宝日记;
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将宝宝的表现记录在本子上,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及时了解自己宝宝的情况。宝宝日记还便于教师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利于教师针对宝宝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面对婴班的宝宝,教师应像妈妈一样护理照顾宝宝,使他们尽量减少母子分离的痛苦和焦虑,对老师产生信任,形成新的依恋,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