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在果园的雾

来源 :野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莫渡的诗,你能够感觉到一种接近于残酷的白描的存在:生活的不幸、死亡或失败,他看见或经历着,不动声色,只是冷冷地打量和转述,像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这一点特别表现于他有关动物或动物性的叙描,前者如《房东家的狗》,后者如《失败的雕刻》,如《从我爸栽的刺槐说起》。
  他骨子深处似乎有一种嗜血的快感!他似乎也很享受划开生活破败的皮肤的过程,喜歡冷冷地看脓血从皮肤下慢慢渗出来并随意流淌:一条小蛇的被压,一只狗或几条金鱼的死亡,手掌上血泡撞破之后的崩溅,调侃母亲让她脑血翻飞的恶作剧……我不知道轮回,但如果可以看见往生,我想,莫渡肯定曾经有过狼或鹰的身,他本质上是食肉科的,——必要时甚至会抉心自食。
  小白凭着记忆
  走进暗处
  舔一块碎裂的猪头骨中
  残留的脑髓
  就像月光照耀这人世
  ——《黑猫小白》
  或者:
  伤心的桃在我手上
  如同尤物
  我吃了一个
  果然
  有点伤心
  满手伤心的汁液
  ——《桃》
  看,这暴虐并恶作剧的月光和尤物之喻!咬,嘴角边的汁液流淌出残酷的诗意,或者“恶之华”。看他的诗歌,习惯性地发现他的文字背后这种鹰隼一样阴沉的目光的存在之时,我每每如是联想起。
  这是遗传的原因吗?有点,在《暴躁的基因》一诗中,他承认通过遗传,从母亲到自己,“我们血液里的这种东西/正吞噬着我们的爱”。
  但再看,反复看他的作品,我又清楚,不全是,或者不主要是遗传。
  莫渡的嗜血,更多来自于他失败人生的痛感:“与此同时/苍蝇们/盲目地撞击着玻璃窗”(《一声叹息》);“没有一条可行的路到达那里/我也不用/与一头牲口为伍/却被牲口一样拴在一棵苹果树上”(《远景》)。他是诗人,他想飞,专注于文字的经营,但他不能,诗歌困居于现实的土壤,骏马挣扎于尘埃的羁绊,失望的情绪郁积于心,愈积愈多,不甘而又无奈,坏情绪从他的文字里破土而出,于是就有了一种暴虐或残酷的表现。
  于平和至甜腻的时代,止步于此,自有批判和发泄而至的冲击力和买点,但这只是一面,或者说只是血液里还留存的叛逆少年辛海平(莫渡真名)的遗痕。而在另一面或更多的时候,年龄,经历,自我的控制和调适,特别还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莫渡的坏情绪,弥散于他的文字,也便更多只能成为秋雾一样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哀伤:
  因为一枚果核
  他拥有了这片果园
  此刻他坐在果树的阴影里
  歇息
  苦苦回忆当年捡食的那枚果核的味道
  他的头
  埋得很低
  ——《因果》
  于这种哀伤里,他于沉静中开始反刍生命的痛:一条小蛇要过马路,但被车压着了;家姐饱受疼痛和煎熬,但终于还是没熬过来,中年夭亡;天湿,冷,最后的一根火柴,也因为用力过猛而折断;村里一个老人,瘦成一根骨头,他死了,人们用一具厚棺材抬走一把瘦瘦的骨头……他同时也审视种种存在的形态:像手雷一样的三三两两的苹果,暮色里让我又一次将双手举过了头顶;两条电话里讲述种树之苦之心酸的舌头,像两把被磨损坏了的铁锹,于两地铲到了同一块坚硬的白石头;将一棵长了十九年的树放倒的同时,站在树坑里的主人,只露出了腰部以上的半个身材。
  “一棵树/成了树桩/树皮下水分流失/仿佛一个人的体温缓缓散去/这棵树与我同龄/在这里,站了/三十六年”(《大坑》),时间的默然流逝,反刍审视太久,疲惫,忧伤,无奈,还年轻着的莫渡不能不感觉到一种面对命运的挫败之感。他因此常常陷入到生活的恍惚之中,在嘴角扬起的苦笑里,重构孩子一样的幻想之美,同时也擦拭生活中被遮蔽着的亮光。
  “炉膛中/偶尔传出脆响/仿佛积雪压断松枝/一只小鹿/猛然停住四蹄/环顾积雪下的无垠丛林”(《一块松木》),或者“白草莓朝天空挺起/红草莓/垂向大地/亲吻我的脚踝”(《草莓》)。还有,舅婆非要母亲拿着锯和斧头给她劈柴,目的不过是为了多看几眼她将近六十的老姑娘;家姐深陷病痛的磨难和无助之时,我和妻子决定了要第二胎,因为“你留在尘世的伤痛终将蜕去/像一棵树/伤口愈合处/重新长出一枚嫩芽”(《你留在尘世的伤痛终将蜕去——致家姐》)。虽然是短暂的幻觉和依然沉重的人性叙事,但是通过这样的重构和擦拭,莫渡事实上呈现出了他写作的另一面:他的内心其实满储了爱和悲悯,同时他也一直希望着和努力着。
  小蛇扭动着
  不再向前
  那是连续七天秋雨后
  晴起来的
  第二天
  很多人要去镇上卖苹果
  一条蛇要去马路对面
  ——《小蛇》
  忐忑,疼和愧疚,一条小蛇的被伤害,让他起了大悲悯,陷入了深深的不安。
  我看见
  儿子挥舞双手
  但没看见我的钥匙
  风把他们的话
  吹向我
  而我也确信他俩
  可以打开我爸锁的门
  ——《两把钥匙》
  这是单纯和阳光的确信,这样确信着的莫渡,风撩起了他额头之上浓密的头发,年轻,帅气,宛如一棵长势良好的果树,给了果园从容走向秋天的力量。
  我真想写到这儿就打住,让我的言说成为一种落脚于温暖的结局。但是我不能,睁开眼睛,莫渡的现实依旧不堪——“你尝试过在雨中生火么?/当一根根火柴头/被雨水浸透/只能在腋窝下暖/更要命的是/最后的一根火柴/有可能因为太用力而折断”(《悲从中来》)。
  缘此,我非常理解许多个夜晚,朋友相聚他情不自禁的醉酒:“适量的酒精进入我们的血脉/使我们的嗅觉迟钝/而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两条脏水里的鱼/游向清澈水域的努力”(《一次晚宴之后》)。不能说没有希望,但是这希望却如此脆弱,所以他便只能再痛,再哀伤。努力和挣扎,惺惺相惜而又相互掣肘,让莫渡成为诗人和果农相互角力的双头人。
  希望和失望的博弈、内耗,由是营造出了一张既是单篇作品同时也是整个写作的张力之网,将这张网一次次地努力抛出去之时,雨雾便一次次覆盖了莫渡的文字和果园。
  几天之前莫渡在他微信里放出的一个视频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一场冰雹之后,樱桃树果落叶凋,光秃秃的果园,大提琴哀伤的音乐流溢出来,风一样吹向劫后的村庄。日光失色,远近山地黑白成默片,镜头缓缓移动,一条一条的巷道扯出来,空落出村庄荒芜的背景……
  我想,在这样的背景上,一个人如果出现,他自然就是莫渡诗歌的主题词。
  【责任编辑黄利萍】
其他文献
我的单车不见了。准确地说是被偷了,但我不喜欢这种说法。不见了,就好像它仍然趴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只要你把手电朝那里一打,它便会纤毫毕现。你甚至会觉得它只是在某一个时刻摇晃起自己的踏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被偷,意味着拐卖,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一个陌生的屁股将我的单车压在底下。那个人骑在上面扭动身体的时候,我的单车同样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唤,同样会倔强而驯服地将他的身体送往某处。我不愿意那样
期刊
来绿岛已经第五天。前三天,我都习惯在清晨入睡黄昏起床,赤脚踩沙看海发呆,晃晃悠悠便是半晚,然后迷迷糊糊睡去。  也许是时差,也许海岛生活就该懒散,我很满足这样的生活。可是后来连续两天,我都会在凌晨突然醒来,再也无法入睡。我辗转反侧不得其解,后来想到一条,如果换算时差,刚好是我上班闹铃的点。  不知道这算不算生物钟,在我慢慢调整时差后,就开始苏醒,像与生俱来的内置芯条,滴滴答答转了一圈后,自然而然就
期刊
茉莉端坐在下午第一节的政治课堂上,坐得笔直,她的眼睛忽闪忽闪,一会儿盯着老师,一会儿斜睨窗外;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她的眼神有些迷离,听课的注意力已经涣散。其实,她早已端坐不住,不过是强打精神维持着坐姿,不让同桌发现,不让老师发现。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家里的那张小床,那张小床还不及爸妈床的一半大,却是世上最舒服的床,它盛得下她所有的睡眠和快乐。她做不到不去想它,尤其是每天下午的课堂,再逢政治课,外
期刊
大清早,我们五个人各持武器,上东白山打老鸦去。  武器是我们自制的。我的弹弓铁丝软,系了两股橡皮筋,一拉铁丝就有点弯了。老六的弹弓铁丝粗硬,三股橡皮筋都拉不弯。青头和维立的铁丝也比我硬。建山哭得在地上打滚,他奶奶不得不给他做了一把弓箭,削了十二支竹箭。  建山提着弓,箭插在勾刀篓篰中,神情俊爽地迟到了五分钟。老六盯着他的弓箭,眼睛似要喷火。  “这种小孩子玩具,也拿得出手?蚂蚁都射不死。”老六举起
期刊
解除封锁回单位上班的第一天早上,我看到写字桌上堆起来的稿件狼藉一片,打开的那一页呈现出类似尿渍般的淡黄色,手指一碰脆脆的像落叶一般窸窸窣窣地响。直到发觉工位旁的窗户被风刮得呼呼作响才反应过来,自己放假前下班那晚走得太潇洒,忘记把窗关紧了。  我在一众秃顶男编辑的注视下,若无其事地把桌上的文件拢到一起,装进从老家带来的蛇皮口袋里拎到茶水间扔掉,口袋还散发着用过年前夕宰杀的母猪制成的腊肉的气息,和速溶
期刊
游普林寺  沿河堤一路北去,走到不栽杏树的地方,你继续朝北。穿过松过土的田垄,就是山崖。山崖沿边都是桃林,你绕过桃林,看见一处泥屋,从泥屋伸出的土路左转,走不久便到了山根。山根有小片芦苇荡,芦苇荡中有条伸出的小路,是过去的人走出来的。近来走的人罕见,恐怕不清不楚,你要找仔细。找着路,跟着前人的脚印,你就开始上山了。你是顺着小峡谷,先见着一条细瘦的溪。沿溪爬不多时,眼前就有两块青苔大石。你顺右边,小
期刊
1  毛丽是一条狗。  它觉得自己也是一口人。吃饭时候,人在餐桌上安顿好了,喊一声:吃饭啦!毛丽准是第一个跑来,跳上椅子蹲着,等着开饭。碗里碟子里的饭菜,要给毛丽闻闻,它不吃,才会跳下椅子,走开。  除了肉,毛丽最爱吃鸡蛋。餐桌上谁剥鸡蛋皮,磕鸡蛋的声音再轻,它也能听见。有时候人故意,磕的声音极小,鸡蛋还没剥好,它已经在人前等着了。  它不爱吃狗粮。家里人宠,乱喂。一会给它喂一点什么,苹果、西瓜、
期刊
一  晨光熹微,张苍水走出茅屋,站在礁石上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一只海鸥尖叫着从波底跃起,掠过浪间,振翅飞向广阔的天空,渐渐地失去了踪影。张苍水怔怔地看着远方,那只海鸥多么像他此刻的境地啊,一个人孤独地战斗着。张苍水恨不得能够插上一双翅膀,飞回江南大地,去驰骋杀敌。他叹了口气,恐怕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悄然之间,浊泪爬满了布满沟壑的脸庞。  清康熙三年(1664),张苍水来到孤悬于浙江外海的悬岙岛,
期刊
我爱你  我在窗下想一个开始,隔着  灰色岛屿,屏幕与塞壬女妖的尖叫,  还有这个令人心酸的九月。  它们汇成海——Surfaces、Essences、Analogies,  三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  海水是关于算法、数据与算力的总和,  我反复用指尖触摸这片寂静(或者说泥潭)。  气流在体内缓慢地上升,四肢百骸  满是厚厚积叶和抹香鲸嘴边的圆盘印痕。  我是如此想着你啊,“想”字压坏了键盘。 
期刊
伊娃-丽莎·曼纳(Eeva-Liisa Manner,1921-1995),20世纪芬兰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剧作家、散文作家、翻译家。出生于赫尔辛基,早年在卡累利阿地区度过了童年时光,1939年底苏芬战争爆发后,她回到赫尔辛基,最初在保险公司和出版社工作,后来做过文学编辑。1946年,她出版第一部诗集后成为自由撰稿人。她先后出版过20多部诗集,主要有《黑与红》(1946)、《这次旅行》(1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