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高、更快、更强”,不是奥运的专利,这也是人类对影像的追求。科技的飞速发展,让电视的功能倍增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大屏幕、高清、4K、8K、CRT、背投、液晶、等离子、超薄、LED、OLED、全息、卡拉OK、点播、存储、无线、游戏、上网、语音/视频通讯、缴费等等。所以无论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在面对电视时都要学习怎么看电视、怎么用电视,而“用”电视,意味着思想上的革命。原来看电视,也许就是拿个遥控器,节目+音量,老人小孩都晓得,可如今配了智能电视或者是机顶盒的人,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在面对电视时都要惧三分。所以我们应该从过往的“看电视”过渡到“用电视”,不仅是要“用电视”娱乐自己,也要“用电视”去更好地了解受众、娱乐受众、与受众互动、让受众更舒适地享受我们的影视节目——这些,不正是我们拍摄、制作、发行影像的初衷么?
电视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它是通往上帝的窗口,它是坠入恶魔的深渊。电视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前所未有的近,让更多人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更多的人生活在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当中,让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走出狭隘。与此同时,无数人在谩骂电视教坏了孩子,无数的犯罪从看电视开始……
无论是圣洁化的电视,还是妖魔化的电视,它的出现,倾覆了人类以往的生活,也影响着影像行业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了解电视的历史,就可以了解到影像的过去,可以看到影像的未来。
在光、电、无线电上做研究和实验的科学家,以及发明电视的科学家,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则离我们很近,正是因为这些科学家们的丰富知识与创造成果,以及他们多年的坚持与钻研,影像才得以走入千万家。
1883年,爱迪生发现了“爱迪生效应”,给后来电子管的发明提供了实验基础:同是1883年,尼普柯夫发明了“尼普柯夫圆盘”,每幅画面有24行线: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证明了电磁波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1906年,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热电子三极管,这是真空管技术的先驱,为近代电子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1924年,“电视之父”贝尔德展示了一台可以传送人的面部活动的机器:1933年,兹沃里金研制出了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
这些“遥远”的科学家,在让电视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在带动着人类的发展。也许电视最终将从“第一屏”的历史舞台中退下来,但是它的历史伟绩是不可磨灭的。
电视的演化与达尔文的“物竟天择”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或者说电视的演化在遵循着物竟天择的规律:电视及其技术的发明、发现是需要漫长时间的——走到今天已经有上百年了:技术与应用是传承竞争与再创造的过程——从全机械到全电子、从黑白到彩色、从CRT到OLED。没有了历史,未来顿失意义,今天的电视进化史,就是影像的进化史,这就是为什么120年来电视发展这么快,影像的发展也这么快的根本性原因。电视与影像本就相辅相成,没影像的电视不过是个摆设,没电视的影像不过是个玩具罢了。电视和影像的组合才是人们生命中完整的一部分——这不是隐喻,而是对事实的陈述。
电视的进化有多快?回想一下十年前的电视有没有毫米级厚度的?有没有“云”?能不能看3D?能不能上网?再回想一下十年前的拍摄设备,有没有高清、4K?达尔文告诉我们,真理是暂时性的,它会改变,当真理不能解释或满足时,就得另立新的真理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若找到更好的电视,把旧的扔掉吧。
事实上,就算在互联网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电视也不可能被扔掉,反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电视在家庭中的地位更被强化。很有趣的是,某友人一家对是否要买电视吵得沸沸扬扬,而其时,每一位家庭成员都会通过户外电视、电视广告、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去了解信息、查询信息。如果不是电视上的功能被运用在各个媒介上,每位成员在信息上都会受灾惨重。笔者非常难以理解对电视忧心忡忡的人,他们似乎没有领悟到,他们的影像信息几乎全仰仗于电视。另外,如果没人看电视,不知道多少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人要失业,就要干别的去了。
“‘云电视’、’智能电视’、‘全息电视’这些对我拍片子又有什么用处呢?”有些朋友也许会问。朋友,新生儿又有什么用处呢?
电视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它是通往上帝的窗口,它是坠入恶魔的深渊。电视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前所未有的近,让更多人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更多的人生活在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当中,让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走出狭隘。与此同时,无数人在谩骂电视教坏了孩子,无数的犯罪从看电视开始……
无论是圣洁化的电视,还是妖魔化的电视,它的出现,倾覆了人类以往的生活,也影响着影像行业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了解电视的历史,就可以了解到影像的过去,可以看到影像的未来。
在光、电、无线电上做研究和实验的科学家,以及发明电视的科学家,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则离我们很近,正是因为这些科学家们的丰富知识与创造成果,以及他们多年的坚持与钻研,影像才得以走入千万家。
1883年,爱迪生发现了“爱迪生效应”,给后来电子管的发明提供了实验基础:同是1883年,尼普柯夫发明了“尼普柯夫圆盘”,每幅画面有24行线: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证明了电磁波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1906年,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热电子三极管,这是真空管技术的先驱,为近代电子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1924年,“电视之父”贝尔德展示了一台可以传送人的面部活动的机器:1933年,兹沃里金研制出了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
这些“遥远”的科学家,在让电视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在带动着人类的发展。也许电视最终将从“第一屏”的历史舞台中退下来,但是它的历史伟绩是不可磨灭的。
电视的演化与达尔文的“物竟天择”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或者说电视的演化在遵循着物竟天择的规律:电视及其技术的发明、发现是需要漫长时间的——走到今天已经有上百年了:技术与应用是传承竞争与再创造的过程——从全机械到全电子、从黑白到彩色、从CRT到OLED。没有了历史,未来顿失意义,今天的电视进化史,就是影像的进化史,这就是为什么120年来电视发展这么快,影像的发展也这么快的根本性原因。电视与影像本就相辅相成,没影像的电视不过是个摆设,没电视的影像不过是个玩具罢了。电视和影像的组合才是人们生命中完整的一部分——这不是隐喻,而是对事实的陈述。
电视的进化有多快?回想一下十年前的电视有没有毫米级厚度的?有没有“云”?能不能看3D?能不能上网?再回想一下十年前的拍摄设备,有没有高清、4K?达尔文告诉我们,真理是暂时性的,它会改变,当真理不能解释或满足时,就得另立新的真理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若找到更好的电视,把旧的扔掉吧。
事实上,就算在互联网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电视也不可能被扔掉,反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电视在家庭中的地位更被强化。很有趣的是,某友人一家对是否要买电视吵得沸沸扬扬,而其时,每一位家庭成员都会通过户外电视、电视广告、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去了解信息、查询信息。如果不是电视上的功能被运用在各个媒介上,每位成员在信息上都会受灾惨重。笔者非常难以理解对电视忧心忡忡的人,他们似乎没有领悟到,他们的影像信息几乎全仰仗于电视。另外,如果没人看电视,不知道多少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人要失业,就要干别的去了。
“‘云电视’、’智能电视’、‘全息电视’这些对我拍片子又有什么用处呢?”有些朋友也许会问。朋友,新生儿又有什么用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