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洞庭南湖救灾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9月24日,湖南省湘阴县湖区发生水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对此,党中央、毛主席和省、地、县委高度重视,紧急开展救灾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帮助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党为人民、人心向党的颂歌。
   当时,我由平江县委书记调任湘潭专署副专员才个把月,正在湘潭县银田寺检查查田定产工作。25日下午,专署通知我速回,说是湘阴湖区遭了灾,还死了人,但详情不清楚。我赶回后直进专员华国锋的办公室,正当他与我和另一位副专员李义堂商议时,地委书记胡继宗、副书记郭固邦也来了。在碰头会上,胡继宗说,老华要到省里去开会,请老郭、老齐速去湘阴看看灾情究竟怎样,并说他马上电话报告省委书记金明。晚饭后我什么都顾不上,拿件黄棉大衣便和老郭一起赶往长沙,先向金明汇报了情况。金明随即打电话给交通厅袁福清厅长,要他立即调条船送我们去湘阴。26日早晨5点多钟,我们赶到了湘阴临资口,灾区的惨状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立即开展了救灾工作。如今5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其情形如同昨日。
  
  四垸溃决 灾情惨重
  
   1952年秋,滨湖地区汛期来得晚,经历时间长。8月10日开始涨水,涨了又退,退了又涨,前后40多天,堤身都被水浸软了。湘阴县十七区(后改为洞庭围区)的鼎新、民新、古一、塞梓四垸堤长74250米,有不少险堤,共有27670人,耕地71735亩,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夜以继日与洪水搏斗,最终战胜了三次洪峰,使早稻获得丰收。
   9月24日,天气晴朗,气温很高,可到了傍晚,却乌云翻滚,大地如同一口大锅盖着,黑沉沉的。随之,狂风大作(有关部门测定风力九级),暴雨倾盆,气温也急剧下降。当时,外河水位是33.45米,被狂风卷起的巨浪盖过了大堤。至8点多钟,濒湖四垸的大堤崩溃,不到两个小时,全区一片汪洋。后来勘测,民新垸溃口42处,长2103米;鼎新垸溃口18处,长4323米;塞梓垸溃口6处,长405米;古一垸溃口3处,长336米。共溃口69处,长达7167米。
   这场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共淹死1694人,其中区乡干部17人,并有49户人家绝户。冲毁房屋15872间,粮食52000多石,淹死耕牛140头,其他财产损失则无法统计。
   26日,风停了,天气转晴,气温回升。我们上岸后,一眼望去,只见湖边水湾到处是淹死的人和牲畜,黑压压浮于水面。从民新的双塘湾、吉祥寺,鼎新垸的危家洼、肖虎山,塞梓垸的闵家洼,古一垸的江家湾等处,浮满了人和牛、猪、鸡、鸭等尸体,以及房屋木架、家具等。人畜尸体经水蒸泡,太阳暴晒,开始浮肿腐烂发臭,惨不忍睹。这是我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未曾见过的悲惨情景。
  
  紧急救灾 妥善安置
  
   面对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不少人悲观失望,担心堤垸再也修不起来了,会重走解放前背井离乡、沿门乞讨的老路。然而,党和政府的紧急救灾行动,很快稳定了灾区人民的情绪,增强了他们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
   九级风暴把区公所通往县里的电话线吹断了,溃垸的消息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报告县里,再转报地、省、中央。这样,省、地、县的救灾工作几乎是同时展开的。9月27日,在堤上宣布成立湘阴县临时救灾委员会,地委指定我为主任,县委副书记范文兴、县长高臣唐任副主任。当即调集200多名干部,集中一批船只赶赴灾区,抢救那些被困在断堤上、屋顶上、树干上的群众,转运灾民。两天内,共抢救出2096人,被救的人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40多天的婴儿。记得在一根木头的上方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下面是小孩的祖父用头顶着,待船到救起时,小孩已奄奄一息,老人却死了。
   当时,四垸是白茫茫一片,腐烂发臭的人畜尸体无处掩埋。于是,由国家出钱,每埋一具尸体给2万元(旧币1万元相当新币1元,下同),请人把尸体拖到洞庭湖中的明、朗二山掩埋。鼎新垸因淹死的人较多,直到10月1日才掩埋完毕。
   在抢险救人的过程中,许多干部和党、团员表现了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共产党员熊应秋,是十七区的区长,防汛抢险时,他带领40多个防汛队员守在民新垸最险的一段堤上。暴风雨袭来,堤身挡不住风浪,左边出现溃口,他赶紧往右边跑,右边溃口了,他们被困在一段断堤上。这时,熊应秋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想着怎样抢救全垸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站起来一齐向垸内的人高喊:"快跑出来呵!倒口了!"并在断堤上烧起倒堤的火焰信号。他当晚在断堤上三次被狂风刮到水中,鼻孔呛得流血,仍和大家在一起坚持抢险,直到第二天,才由一位青年团员驾小筏子救出来。他家住在古一垸左塘乡,由于一心抢救群众,来不及转移家属,除妻子、侄女由群众抢救外,母亲却被淹死了。双塘乡农协副主席罗春叶(青年团员)在发生风暴的当晚与青年团员王小平一道用竹竿、木条救出100多人。
   为安排灾民生活,灾后半个月时间内,省、地、县调来大批救灾物资。救灾委员会采取分工负责,民主评议,分类造册,统一分发的办法,先后落实到户的物资有:大米250多万斤,棉被5045床,棉衣15338件,以及其他衣服、竹木、稻草等,帮助灾民解决吃、穿、住的困难,还给不少户发了锅、盆、碗、筷、水桶、菜刀等生活日用品。保护耕牛是件大事,能自养的,政府发给牛草款共1899万元;自养有困难的,实行代管,养牛户每10户左右选出一个专人负责,转移到东乡饲养,由政府发给饲养人的口粮和牛草,全区共代管耕牛618头。为解决灾民生产自救资金困难,政府发放贷款2亿多元;县供销社还派人到灾区收购生猪3156头,投放资金6亿多元。同时,还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乡、村、户送医送药上门,免费治疗各种疾病,用漂白粉对饮水进行消毒。由于防疫工作做得好,大灾之后,没有发生疾病流行。
   当时,有些农民无处投亲靠友,本地区安置又有困难的,就由政府发粮,集中安排到东乡的一些乡村。共安置259户,898人,成立4个中队,22个分队。由于当地党政的重视和关心,一切都安排得很好。仙源乡重灾户傅少良一家5口,有2人被洪水淹死。他转移到杉江乡后,贫农刘大发把他接到家里。他进屋一看,墙上、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床上铺了晒干的稻草,煮饭、烧水的灶、炊具准备齐全,心中十分感激。中秋那天,刘大发和本互助组6个农民商量,凑钱买了猪肉、米粉等生活物资,送给傅少良这个灾民分队。傅少良深有感慨地说:"这不像是逃荒,倒像是在走亲戚。"
  
  党为人民 人心向党
  
   遭灾之后,省人民政府立即布置救灾工作,先后派谭余保、唐生智、程星龄三位副主席到灾区慰问灾民,视察灾情,指导救灾。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军政委员会也组织了慰问团到灾区慰问。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按大人每天发米3斤,小孩子1斤,数量较多,干部和灾民都有顾虑,怕维持不下。当向谭余保副主席汇报时,他说先多发点没关系,发得好。他老人家一句话,使干部壮了胆,灾民放了心。
   10月5日至7日,县委分别在临资口、白马寺召开了灾民代表会(共320人参加),中南区农村部副部长彭笑千和省政府副主席谭余保、程星龄先后讲话,我也代表专署和救灾委员会在会上讲了话,我们共同表态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完全有能力修复堤垸,重建家园,并鼓励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战胜困难,开展生产自救。为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表明灾区人民的态度,会上通过了《上书毛主席》的致敬信。
   10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代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赴灾区慰问。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刘斐,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副主席唐生智、谭余保,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周小舟等都前往慰问和察看,同行的还有很多水利专家。因为慰问团乘坐的船要经过临资口再到白马寺,我便先到临资口等候迎接。上船后,我问周小舟同志要不要汇报,他说不汇报了,并问我:"现在灾民情绪怎么样?"我说:"经过努力都安排好了,灾民生活基本安定。"他又问:"到底死了多少人?"我说:"淹死的外地人还不清楚,本地是1600多人。"李葆华同志问我:"死那么多人是怎么埋的?"我说:"用绳子把死尸拴在小筏子上,拉到湖边的山头上都埋了。"那时候的条件本来就差,加上遭灾后更是一无所有,慰问团都是在船上吃饭,在本地没吃一顿饭,坐的是临时找的凳椅。灾民代表大会和欢迎大会是以白马寺弯道的堤坪作会场一道开的。灾民们听说毛主席派人来慰问,都非常高兴,自动来的群众有几百人。大会由周小舟主持,傅作义部长传达了毛主席对灾民的关怀。他说:"同胞们,你们遭了大灾受苦了,毛主席派我们来慰问大家,请你们放心,有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决不会饿死一个人、冻死一个人。"大家热烈鼓掌,不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溃堤不但要恢复,而且要修得更好。"群众又一次鼓掌。接着李葆华副部长说明了政府根治洞庭湖的决心。刘斐部长、程潜主席、唐生智副主席对灾民都表示亲切慰问,希望代表们带领群众,搞好生产自救。最后周小舟同志表示请大家放心,党和政府决不会让灾民挨冻受饿,我们一定会按傅部长和慰问团的指示,把灾区的事情办好。
   散会后,周小舟说:"你们再研究一下,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提出来,慰问团不久要回去了。"后来才知道,这次中央人民政府拨款100亿元救济洞庭湖的灾民,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也汇来12亿元救济金,给灾民购买棉衣。
   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灾民代表大会在上书毛主席的信中写道:"这次我们垸子全部溃了,财产损失很大,感到悲痛的是牺牲了一些农民兄弟和全心全意为我们做事的干部。"遭灾后,大部分乡政府村级组织散了,有的乡村干部家破人亡。为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沿堤划段成立了临时或联合乡政府,在现有乡村干部的基础上,吸收部分积极分子参加,很快恢复了乡村建制,积极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在很短的时间内,整个灾区出现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户户有屋住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前不久,在新华书店得丁玲回忆录《魍魉世界、风雪人间》一书;又闻丁玲纪念馆在黑龙江省鹤岗市落成的消息,使我又回忆起在北大荒宝泉岭农场认识丁玲那些难忘的岁月。  1958年,我作为准右派(中右)从军队下放北大荒宝泉岭农场五分场第二生产队劳动改造。因为我拼命干活表现突出,在生产队拥戴为青年突击队队长。干出了成绩后,从生产队调到总场机关粮食出口科工作。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物资产品、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之际
期刊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参加了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近半个世纪以来,张恩德爱党爱国爱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激励着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着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张恩德之所以能在危及关头将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缘于他对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战友有着浓厚的兄弟情。在长征
期刊
虎将许世友,因是少林出身,练得一身惊世武功。在沙场上,他作战骁勇,令敌闻风丧胆,大有百万军中能取上将首级之雄风;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位重感情、很有人情味的汉子,他的一生,留下很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连拔六棵白杨树        在延安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全军上下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有一次,许世友下部队视察开荒的完成情况。在他来到通讯连的时候,发现战士们刚刚开垦出来
期刊
口述人档案:邬吉成,1927年出生于山西省神池县荣庄子村,1938年2月参加革命。曾担任毛泽东主席的随身警卫,中央警卫处副处长兼中央警卫团副团长及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司令部副参谋长、安徽军区副司令,并长期做外宾警卫工作,多次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担任卫士长。    从晋绥边区到延安     1945年初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中央保卫部门决定从晋绥军区各部队抽调一批军事技能过硬、政治可靠
期刊
冯玉祥(188卜1948,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原为直系军阀将领,曾任北洋军旅长、师长。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率部从热河前线回北京,倒戈发动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曾电邀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期间,他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开始投入中国国民党的阵营。“中原大战”前后,冯玉祥将军曾两次居住在山西太原的晋祠一带。  1929年5月的一个上午,冯
期刊
2001年1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向前,向前!》时,河南省方城县一位名叫贾相臣的老人,每晚端坐电视机旁,一集不漏,准时收看。当他看到华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运筹指挥太原战役,国民党三十军军长黄樵松欲率部起义,因部属告密而身陷囹圄、英勇就义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就是年已77岁、曾经跟随抗日名将黄樵松将军达6年之久、亲历1945年南阳保卫战和1948年太原起义失败的贾相臣老人。    
期刊
在共和国的英雄谱中,有一个普通的名字——郭  俊卿。这位女扮男装南征北战的现代花木兰,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中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1950年9月,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与郭俊卿亲切握手并共进晚餐。郭俊卿  的传奇人生搬上了新中国的银幕,以她为原型拍摄的  《战火中的青春》激励了亿万中国人。   郭俊卿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  中。7岁那
期刊
《赵城金藏》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典籍之一。这部佛经成书于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是我国大藏经中的孤本。因其雕刻于金代,为山西潞州府女施主崔法珍断臂期苦行、募化施舍印制,以北宋《开宝大藏经》为底本镌刻,成书以后便珍藏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广胜寺内,所以史学界也称其为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这部佛经的成书历时三年。其经卷按《千字文》编号,开始于“天”字,终于“几”字。现存4330卷,卷轴装。历史文献中从来
期刊
晋人从商,古已有之。及至明朝,晋地“重迁徙服商贾”,“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进入清代后,晋商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实力强劲的封建性商帮,其从业人员之众,经营品种之繁,活动范围之广,聚敛财富之多,实属罕见。  纵观明清时期的晋商不难发现,在横跨欧亚大陆,远涉日、韩、马来半岛的巨大贸易范围之内,绝大部分控制在晋商家族手中。祁县乔家在蒙汉交易重镇包头的“复”字号,在街市上“复盛公、复盛全、复盛
期刊
一     “选票”可分成两半儿来理解,前者是说民意指向,后者是说有型纸张,实属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未免啰嗦,但惟其如此才能证明选举不是舶来品,中国“古已有之”。尧舜禅让据说就是由众方国察举所致,而造纸术自然又是中国发明的。哪一项不在外国之前?中国不是选票的发明国,那是因为不屑把它们二者简单地结合起来。这有孔夫子一笼统“听其言观其行”的议论证明。可随着“门户开放”,古老华夏开始摩登搞选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