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指明了方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渠道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也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其他教育形式共同构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以美立校,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美好心灵和优秀潜质的社会人。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贯穿在德、智、体三育的过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及发展良性和非智力素质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是认识到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安慧里中心小学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美立校”的发展思路,制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并且16年来始终坚持“以美立校”的理念,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奠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艺术教育为主线,把兴办民族乐团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育人之路。
二、以艺为媒,推动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根据不少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最容易突破且最易见成效的便是艺术教育。艺术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艺术教育能陶冶人的性情,能有效提高道德水平,做到以美辅德。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形式,即以民乐团建设为突破口,在民乐团发展的基础上,重新梳理艺术教育的各项工作,确定以民族艺术教育为基点的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不断挖掘民族文化教育元素,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考级、民俗体育游戏、民族绘画技艺、民族舞蹈等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为师生搭建艺术实践的平台。
三、以人为本,构建体现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对于学校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方针,着力推行艺术教育,悉心打造教育精品。
首先,推进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效果。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还是生活设施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艺术与使用的结合,体现和谐教育的理念。其次,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制度文化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学校在不断探索科学的制度管理的同时,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让制度走进教师心中,让制度融入学校文化。最后,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塑造师生精神家园。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集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学校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将德育工作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塑造师生满意的精神家园。
四、以质为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必须以质为根,发展优质教育,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创新人才纳入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究竟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求主体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赖于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艺术是艺术家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中最具有创新潜力的教育,也是最有可能、最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正是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突出作用,我校才能立足本校实际,在“用艺术激扬生命活力,用文化启迪智慧人生”的办学思想引领下,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以社团建设和校本课程研发为途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优势,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了一条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发展特色文化,用民乐滋养人生。多年来,学校一直以民族音乐教育为依托,着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奠基”为宗旨,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全面成长。
其次,利用课堂教学载体,用校本传承文化。教学课程和校本课程是贯彻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艺术教育元素和文化教育元素有机结合,将思想教育形象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经上级审批的艺术校本课程就有五项,即《快乐舞动》《音乐之旅》《笔墨留香》《动漫乐园》《艺术赏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高速发展的艺术教育需求。
再次,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就是特色,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尽可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但不要求其各方面平行发展,以发挥其特长。为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安慧里中心小学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如舞蹈队、合唱团、美术小组、武术小组、朗诵小组、花键小组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树立国际化教育思想,开拓国际视野。在加强学生艺术教育的同时,我校注重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引导学生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健康的个性、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交往、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来,学校和新加坡、英国、丹麦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了校际间的交流和互访等活动。学校民乐团也多次走出京城、走出国门,赴新加坡、天津、香港、台湾等国家、城市和地区进行演出,产生了极大反响。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搞好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对于基础教育乃至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来说,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独特功能,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 北京市安慧里中心小学
(编辑 王胜霞)
一、以美立校,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美好心灵和优秀潜质的社会人。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贯穿在德、智、体三育的过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及发展良性和非智力素质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是认识到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安慧里中心小学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美立校”的发展思路,制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并且16年来始终坚持“以美立校”的理念,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奠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艺术教育为主线,把兴办民族乐团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育人之路。
二、以艺为媒,推动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根据不少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最容易突破且最易见成效的便是艺术教育。艺术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艺术教育能陶冶人的性情,能有效提高道德水平,做到以美辅德。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形式,即以民乐团建设为突破口,在民乐团发展的基础上,重新梳理艺术教育的各项工作,确定以民族艺术教育为基点的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不断挖掘民族文化教育元素,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考级、民俗体育游戏、民族绘画技艺、民族舞蹈等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为师生搭建艺术实践的平台。
三、以人为本,构建体现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对于学校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方针,着力推行艺术教育,悉心打造教育精品。
首先,推进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效果。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还是生活设施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艺术与使用的结合,体现和谐教育的理念。其次,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制度文化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学校在不断探索科学的制度管理的同时,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让制度走进教师心中,让制度融入学校文化。最后,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塑造师生精神家园。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集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学校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将德育工作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塑造师生满意的精神家园。
四、以质为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必须以质为根,发展优质教育,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创新人才纳入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究竟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求主体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赖于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艺术是艺术家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中最具有创新潜力的教育,也是最有可能、最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正是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突出作用,我校才能立足本校实际,在“用艺术激扬生命活力,用文化启迪智慧人生”的办学思想引领下,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以社团建设和校本课程研发为途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优势,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了一条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发展特色文化,用民乐滋养人生。多年来,学校一直以民族音乐教育为依托,着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奠基”为宗旨,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全面成长。
其次,利用课堂教学载体,用校本传承文化。教学课程和校本课程是贯彻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艺术教育元素和文化教育元素有机结合,将思想教育形象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经上级审批的艺术校本课程就有五项,即《快乐舞动》《音乐之旅》《笔墨留香》《动漫乐园》《艺术赏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高速发展的艺术教育需求。
再次,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就是特色,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尽可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但不要求其各方面平行发展,以发挥其特长。为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安慧里中心小学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如舞蹈队、合唱团、美术小组、武术小组、朗诵小组、花键小组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树立国际化教育思想,开拓国际视野。在加强学生艺术教育的同时,我校注重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引导学生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健康的个性、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交往、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来,学校和新加坡、英国、丹麦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了校际间的交流和互访等活动。学校民乐团也多次走出京城、走出国门,赴新加坡、天津、香港、台湾等国家、城市和地区进行演出,产生了极大反响。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搞好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对于基础教育乃至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来说,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独特功能,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 北京市安慧里中心小学
(编辑 王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