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G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范围中,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还不能概括全部,但通过对类似问题的探究,可以将一线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解推向深入,从而让课程改革的步伐更为稳健。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精神;言语实践
  综观这轮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攻坚期。波澜不惊的现象背后需要一线教学者对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词进行重新咀嚼与回味,以让课程改革能够顺利渡过艰难期,以让语文教学能够迎来一个真正的春天。在课程改革的话语背景下,需要回味的关键词很多,笔者在这里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一些浅显的解读,希望能够给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再添一把火。
  一、人文精神,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
  在曾经的语文教学视野中,人文精神更多是集体观点下的道德要求与写照,这对于集体荣辱观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人文更应当关注个体的精神成长,因为只有当作为个体的社会人的精神得到发育与成长之后,才能生成更为持久的社会整体人文精神。因此,课程改革更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对于人文精神的充实作用。
  以杨朔文章《画山绣水》(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学生对本文的学习要向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是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而教学目标的设置离不开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一般情况下,类似于“让学生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等教学目标,往往都是面向学生群体提出的,但在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意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笔者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形——一学生就文中青梅名酒、劳动人民、阴惨惨的故事等细节提出过这样一些问题:青梅名酒是什么酒?其与绿和醇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山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为什么水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什么作者又觉得不需要给阴惨惨的故事改名呢?有时候教师会觉得这些问题与课文的主旨无关,因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内心里或许又有一种生怕学生“无限发挥”的顾忌。可从学生的角度讲,他既然生成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给予回答呢?如果这是一个绝对个体的问题,那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后沟通,如果一个个体问题能够代表一类学生的想法,则需要在课堂上予以回答。总而言之,这些与课文主旨有距离的问题或许与教学目标没有直接关系,但却与学生的心智成长有关系,与学生个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有关系,不能回避,应当面对。
  人文精神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真正的人文精神往往就是由个体的精神所引领的。古今中外,芸芸众生,出乎其类且拔乎其萃者可谓凤毛麟角,但往往正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引领着其他人的精神成长。
  二、言语实践,是对学生语文活动的观照
  言语实践更多带有工具性的意味,但显然言语实践不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更不是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看到的被动地听、机械地说、生硬地读、傻瓜般的默写。听说读写应当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然动作,遇醇美之文,听老师有感情地读,那是一种倾听与聆听;读有所感,自有说的愿望,因此会自由地说;自己充满感情地去读,那是真正的读;听多了、说够了、读久了,往往又有写的冲动,这种冲动还会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于是作文的要求应运而生。
  另外,再从语文学习的机制上去看,言语实践也是一种语文味道十足的学习过程。首先,言语实践离不开具体的言语情境,也就是说言语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这才是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情境的最重要的原因!对于这一点,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教一些具有时代背景的文本时,语境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你让没有生活困苦背景的学生去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他就读不出闰土的困苦(但却可以读出少年闰土的情境,因为学生有这样的体验,从而就有了一种语境);你让学生去读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他们会读出农民种地实在太傻的结论。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认识背后,在于学生没有一个准确的情境来供他们理解作者的笔调。所以,类似于此的文本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情境能够引生入境。
  其次,言语实践还应当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实践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如在这个过程中以言语为主要表达形式,就是言语实践。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在于这些文本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总能够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主线展开,沿着这条主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逐步理解文本的思想,于是就完成了一次言语实践活动。从这个角度看,言语实践活动是一个技术活儿,其非常类似于人们给知识分类时所用的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通过一些程序式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之下去获得对语文的感知。
  最后,言语实践是一个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活动。语文学习的方式之一就是对话,这里对话的含义是广泛的,是包括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言语与语言互为“孪生兄弟”,语言只存在于对话的系统当中,学生在对文本的感悟中会生成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文字符号,这些都是言语实践的重要果实,也会最终提升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共生
  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两者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意义共生的,而这种共生关系与语文教学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似乎又不谋而合。事实上,在近些年来人们对初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将两者分开来讨论,而事实上两者在实际教学中固然各有侧重,但就学生的成长来看,它们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无法分开来单独存在于学生的思维当中。
  言语实践指向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指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生成,但这种生成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其注定是难以行走得太远的;人文精神指向学生的精神发育,是人发展的最终追求,人是为了精神的存在,但精神是必须有所依靠的,当学生个体存在于群体当中时,他们要通过听说读写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互通思想。因而我们看到的就是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的共同存在,这种共同存在关系一旦和谐,那就可以认为语文教学成功了。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范围中,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还不能概括全部,但通过对类似问题的探究,可以将一线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解推向深入,从而让课程改革的步伐更為稳健。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讨了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该模式将英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生独立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第二阶段为学习者之间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第三阶段为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实施面授,进行师生互动。每个阶段的学习质量均有相应的评价监控。研究发现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解决课堂教学容量有限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  一、英语混
期刊
数学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要着眼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关注课前预习指导,培养提前学的能力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形式,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有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没有掌握最佳预习的方法与步骤,造成学习效率低
期刊
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
期刊
摘 要:“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我们今天的工作建设着祖国的未来;我们小小的课堂,却把希望洒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们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我们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才得以使孩子们的心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这阳光雨露,何以为美?美在我们的崇高师德。作为人民教师,树立崇高师德,实现我们的教育梦、中国梦。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人民教师; 崇高师德; 教育梦;中国梦  
期刊
小说阅读试题在近年职高语文教学考试新课标试卷中频频亮相,已成为热点、重点和难点三点合一的高难度系数试题。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小说有所忽略,那么复习阶段就应该有思考有计划有策略的对小说阅读进行有效复习。  一、点燃激情,激活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点燃激情,激活思想方能创造有效课堂。课堂的有效与否与学生学习的状态心情
期刊
如今教师中流传这么一句话:“小学生幼稚,好哄;高中生成熟,明事;只有初中生懵懂,难教。”映射出初中学生管理教育的辛苦和痛苦。在社会的转型期恰恰遭遇人生的转型期,“双重转型”致使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就有了许多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和心智波澜,考量着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的变化,要求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因时而变,乘势而上”,用完美的人格给学生做好榜样,以真诚的爱心来
期刊
摘 要:地理教学用图它弥补了教材文字资料的不足与表述的限制。同时这些教学用图在帮助理解空间的抽象概念,培养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改善人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特殊功用。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是需要重视的。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用图;地理读图能力  在20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浙江省在2006年就在全省铺
期刊
摘 要:唐志契的山水画论受晚明心学和禅宗的影响,兼容了道家的精神内涵,强调表现画家心中无尽的趣味和意象,充分发挥主体的内心动力。以求得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上的超脱,并以此超脱的精神去表现自我内心的体悟和情感。在情感的表现中去融会自然空间韵律和内心时间的律动。  关键词:唐志契;山水留影;逸趣;气韵生动  晚明时期,禅宗和心学的融会,本质上就是儒、道、释思想的融会。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期刊
摘 要:论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描写黛安·阿伯丝的艺术之路,首先介绍了黛安·阿伯丝的生平简介。第一部分从黛安的童年学习的地方和她成长的经历包括与她后来在事业上取得如日中天的成绩之后又患上抑郁症而自杀的人生经历。第二部分则是从女性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黛安·阿伯丝的一生,用女性的视角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分析黛安·阿伯丝的摄影道路的发展和创作。第三部分则是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论证黛安·阿伯丝的童年经历对她的一生及其创作的
期刊
摘 要:为将“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有机整合,突破农村学区的各个分校布点分散,一所分校内教师间缺乏有针对性的交流的现象,打造了三级教研方式。第一级教研方式“学区横教研”,即:“以学区为单位”,打破分校的界限,以年级和学科为单位成立教研组,每月一次,利用下午半天时间集中活动。主要内容为:“一课多上”、骨干教师示范课堂、同课异构。  “第二级”——分校纵教研。分校联合的联片教研次数不宜过多,过多会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