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与“走转改”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曾庆香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拟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付梓。本书将静水深流的符号学理与波涌浪翻的中国实践有机融合,基于问题意识以及具体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学术探讨,揭示内在的联系,阐发普遍的规律。本文由此反思了当下由于学科膨胀带来的从理论到方法的一些“乱象”,希望有助于扭转空疏学风,脚踏实地“走转改”,以体现新闻学人的文化自觉与学术自觉。
  关键词:
  传播符号 中国实践 “走转改” 学术自觉
  这些天,案头一直摆放着两部青年学者的著述,一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胡易容惠赠的《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曾庆香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拟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付梓。巧的是,拙著《符号透视》今年修订后,也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此次出版改为《传播符号论》),其中还提及这两位青年学者及其成果。
  10年前,当《符号透视》在复旦大学出版社面世时,无论是传播学科还是传播符号研究都非今日之盛况可比。记得当时北京万圣书园仅有一排书架摆放着新闻传播学书籍,而今那里已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区域了,日新月异的新著译著鳞次栉比,乱花迷眼,符号及传播符号的著述也看不胜看。[1]如此局面同上世纪末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曾庆香的《大众传播符号研究》就是这片葱郁园地绽出的一朵学术新葩。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的博士生,其学位论文——后以《新闻叙事学》出版,当初评阅与答辩就给人留下鲜明印象,文中闪现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更令人称赏。比如,她将中国媒体的“正面报道”“典型宣传”,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这一激浊扬清的文明传统联系起来,探究其间一脉相承的叙事逻辑,立论新颖而论证翔实,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手头的这部新作,继续发挥其学术专长与研究风格,将静水深流的符号学理与波涌浪翻的中国实践有机融合,揭示内在的联系,阐发普遍的规律,体现了一种值得提倡的学风。这里,虽属抽象的理论著述,但作者并非凌空蹈虚地从概念到概念、从逻辑到逻辑,亦非理论平移地空谈普遍原理,而是基于问题意识以及具体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学术探讨,包括层层剥笋地剖析了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符号建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符号象征、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仪式意味等,从而既有益于深化中国的传播研究、有助于把握中国的传播实践,也践行与张扬了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传统。
  国际关系学者张文木教授对学问进行了非学理的有趣分类。在他看来,学分四种,一流的学问称为“以事说理”,即从经验性的事实求得规律性的理论,即实事求是;二流学问是“以理说事”,就是用现成的理论解释鲜活的人生与社会,如当年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今天常见的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新闻专业主义”等言说;三流的学问叫做“就事论事”或“就理论理”,反正“事”与“理”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要么经验式说事,要么推演式说理;至于末流学问,则是既不说事,也不说理,一事当前,方法先行。
  如前所述,新世纪以来,新闻传播学科及其学术成果呈现百花竞放之势,在学界的地位、影响、水平等无不令人刮目相看。[2]与此同时,由于学科膨胀,包括博士教育大跃进,不免乱象滋生、野草疯长,学风问题尤为突出。如有的博士论文不从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出发,不以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为先导,而是一事当前,先寻觅一通西方理论,再以此作为思路与视角,审视其对象,展开其研究。如此情形让人想起古希腊神话里的故事,强盗有张标准化的床,把不同人质放上去,个头儿超标的就截短,不达标的就拉长。中国也不乏类似的传说,如削足适履、胶柱鼓瑟、刻舟求剑、指鹿为马、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再如,研究方法本是一种工具,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而千差万别,所以需要因地制宜,目的在于探究问题,创造新知。而如今一种时新潮流似将方法抽离于研究对象,并置于社会历史之上,俨然成为包治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且还人为分出所谓“质化”“量化”的南北朝,并将量化奉为文明开化的正统,质化则如南下而牧马的匈奴,求学问道只有统计、问卷、量表才叫“科学”,否则就是不科学,至少是前科学、浅科学云云。如此说来,真不知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亨廷顿、费孝通、李泽厚属于哪类,戈公振、徐宝璜、甘惜分、王中、方汉奇、拉斯韦尔、施拉姆、麦克卢汉又当何论。流风所及,一些论文开题不看研究的问题,也不论研究的价值,而是先问哪种西方理论、何种量化方法。弄得学生神经兮兮,成天价琢磨新潮的“理论”“科学”的方法,而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学术研究之真谛,不知不觉丢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但见学位批量生产,论文层出不穷,而高水平、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未同比增长。对照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联系今日学风是否似曾相识,那副著名对子一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即使就方法论而言,所谓科学方法、实证方法、量化统计方法也属频遭质疑的未知数。如萨义德的《东方学》、贝尔纳的《黑色雅典娜》和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三部名著,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禾誉为当代西方学术转型的“路标性著作”。在《黑色雅典娜》一书的绪言里,康奈尔大学政治学教授贝尔纳对方法论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论述。他说,进步和科学成为近一两百年的主导性范式,所有学科的最高律令就是科学以及同自然科学相提并论的方法。“学术领域存在这样的信念,即多数学科突变进入‘现代性’或‘真正科学’的阶段,然后是稳步积累的学术进步”。于是,方法是否科学便构成研究是否科学的合理性根据,方法论不合理的控告属于天大的学术罪状。以考古学实证主义为例,就是一种通过“物品”(objects)达到“客观”(objective)的信念。这一信念一方面将考古学提升到“科学的”地位,一方面将其他一切来源于叙事的传统,如传说、宗教、方言等排斥在外。而在贝尔纳看来,这些貌似玄虚的东西不仅同“科学”证据一样有效,且比现代的实证方法及其证据更具有“可信性”的基础。为诸如希罗多德、司马迁等“最好的早期作家是自省的,使用可信性的验证,并试图做到内部一贯性。且他们援引和评估他们的文献。与此相对照,19和20世纪‘科学的’历史学家不能够给出对‘证据’的形式证明,或者建立坚定的历史法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黄纪苏说得更有意思:
  为什么一篇写戏剧的文章尽是些“A层面上的D线效应与E层面上的F线效应”?为什么《红楼梦》研究要“首次引进数理统计”——不过是统计了贾政有几房老婆、乌头庄交来几种年货?为什么谈人跟人这点破事非要表啦公式啦模型啦捣鼓得跟晶体管线路图似的?(《高高低低话平等——在中央财经大学的讲座》)
  眼下,新闻界“走转改”如火如荼,学术界也有所触动,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酝酿与推动社会科学的“走转改”。这些新动向也旨在改造今天的学习,尤其是扭转空疏的学风。就此而言,曾庆香的研究更值得推许,包括其博士论文和这部《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拙著《传播符号论》后记里有段话:“如今,传播符号研究已是春草绿色、春水绿波,且不论2012年即将在千年故都南京召开的‘国际符号学大会’,仅举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以赵毅衡教授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以曾庆香博士为佼佼者的后起之秀等,就足以令人欣然。”相信伴随着星火燎原的文化自觉以及学术自觉,曾庆香等青年才俊当会更有作为,小而言之为中国学术作出自己的贡献,大而言之为世界学术提供自己的建树。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中国符号学六十年[J].四川大学学报,2012(1).
  [2] 丁柏铨.论新闻学的学科影响力[J].现代传播,2011(6).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鉴于近现代文献资料的珍贵性及其被忽视的现状,文章以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数字出版和保护为例,阐述了数字出版内容的开发、管理路径和历史文化承载意义,对于保护近现代文献资料、丰富数字出版内容、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出版产业 内容开发管理 近现代文献资料  内容是数字出版产业的灵魂,价值含量高的出版内容和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动力。
期刊
摘要:在中國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走出去”战略的时代语境下,人文社科期刊“走出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学术伦理的丧失,西方的中国偏见,意识形态的差异,西化与东化的纠结,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这些主要的制约因素,均为人文社科期刊“走出去”需要努力克服的困难。  关键词:  人文社科期刊 走出去 西化与东化 国际化与本土化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使中国创造了
期刊
摘要 文章提出了编辑学理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课程角色困惑问题,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确立编辑学理论课的主体性。文章认为,传播视阈的引入可以提升编辑学的理论内涵,拓宽编辑出版的研究视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材选取、内容安排、视野引导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 编辑无学 编辑学概论 传播 教学  罗映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讲师,暨南大学新闻学在读博士。  自1985年我国首设编辑学专业以
期刊
摘要 IPTV在中国已走过8年,较传统电视而言,交互性特征和第三方增值业务的聚合优势曾使其备受关注,如今走向却并不明朗。有学者认为IPTV就是数字媒体时代的电信小灵通,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而已。就连IPTV的领军企业百视通也承认自身并无绝对优势,那么IPTV究竟何去何从?文章通过回顾IPTV发展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以百视通为案例进行的SWOT分析来阐述三网融合背景下的IPTV是否是过渡产品的问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改善消费体验、增加顾客黏性的角度出发,考察我国出版企业网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负面影响,且借鉴人机交互设计方面的前沿成果,分析出版企业网站设计优化的基本思路,并以国外同类网站为标杆,探讨了我国出版企业网站设计的改进空间及操作细节。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出版企业网站 读者体验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字化转型是目前出版企业战略部署中探讨最多的议题。从整体绩效考量,除数字技术应用、阅读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关键词:  沈从文 创作歌者 编辑舞者 文艺副刊 编辑思想  1928年,沈从文与胡也频、丁玲合伙创办《红黑》月
期刊
摘要: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不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众媒介素养不高,而且舆论界也呈现出相互竞争、冲突甚至对抗的乱象,政府舆论引导变得必要而迫,在此方面,发展新闻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舆论引导 发展新闻学  发展新闻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期应重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应根据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到“大
期刊
摘要:在报媒受到其他媒体挤压的背景下,将通讯做活、做深、做新的问题很值得研究。通讯做活的主要路径有:细化报道内容,注重讲述故事,展现生动细节。通讯的深度怎样实现?首先是采访的过程体现深度,其次是提出的问题体现深度,再次是确立的主题体现深度,最后是进行的分析体现深度。通讯之新应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在思维上求新,在文体上求新,在选材上求新,在结构上求新,在语言上求新。  关键词:  通讯 写作 思考 
期刊
摘要 西方哲学史上的解释学转向推动了语言学的转向,而语言学转向使语言从一种对话和交流工具上升到了人类存在的本体。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传媒”的传媒化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语言的本体地位被传媒所代替。传媒已经不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用于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工具,而是事物存在和自我发展、自我揭示的领域。我们置身于传媒世界中,理解着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切存在之物。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传媒转向
期刊
编者按:2013年3月初,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的吴文辉创始团队集体请辞。不论是从出版还是商业的角度看,事情的本质似乎是起点最资深的总编辑带着几十个网络好编辑出走,于是引起国内网络文学出版平台的混乱震荡,一家独大的盛大文学也迎来了百度、腾讯两大对手。同月2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了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颁奖典礼。该奖由《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提议并自掏腰包设立。这个行为是前所未有的,也表明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