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鼓励创新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都在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下的国家教育体制已然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新国情的需要,很显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可是对于教育体制应该怎样改革,各界人士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过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必须鼓励创新,本文从老师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鼓励创新;教育体制改革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济,政治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对我国其他领域的改革具有非常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领域改革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到决定经济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成败。教育的改革,其核心是体制的改革,其目标是鼓励创新。
  一、鼓励教师创新
  创新所带来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悦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肆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下,实现课堂教学活力奔放成为新时期下教师的重大任务,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创新,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固定的职责主要是讲授及其傳递自己的知识给学生,打个比方,就像是把一个地方的东西搬到另一个地方去,这样一比方,教师的职业好像就变成了搬运工,毫无疑问,该职业活动是一种单调、乏味的表现,重重复复的机械性操作,使教育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活力,如果这样长期下去,教师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里独立的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改变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现状,就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创造型教师的转变,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深思来提高和改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基本方式,从而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其价值在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只有创新的课堂,学生的活力才会才会有效,课堂才有激情,师生才可以把自己的全部激情投放进去,在充满创新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的传递,更能体悟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教师的人生才能愈发彰显出光辉与人性!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高超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是否具有创新能力。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学是最辨证,最灵活的一门学科,也是最复杂的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因此教师要努力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灵活辨证地运用自身教育专业知识来指导学生,而不是死搬那些条条框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善于虚心的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能够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大胆探索,努力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必须转变学生固有的妨碍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来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单一的教育教学制度。但是由于长期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的培养,对此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改善现状,要引起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学生应该成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通过自我的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这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能让其对学习更感兴趣让其获取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焕发出更加精彩的生命活力。对此,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曾经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上进行的教学是否能使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与团结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变,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构建高效公平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J]. 褚宏启,杨海燕,曲正伟.人民教育. 2009(19)
  [2]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东平著, 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美学一直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人而言,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刘宓庆所建构的翻译美学理论框架出发,对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做了具体的语料分析,分析了林译《浮生六记》在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是如何完成对原文的审美再现的。林译《浮生六记》实现了形式美、意蕴美和接受美的有机统一,成为翻译审美再现的典范,有许多成功经典之处值得借鉴,并对指导中英翻译具有深远的意义。  【
期刊
【摘要】:現实生活中,家长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子女良好教育的实施息息相关,两者互相联系、彼此影响,不可分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升家长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对子女的全面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质,从自身修养入手,树立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心态,此外,还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言传身教。  【关键词】:家长自我素质;家庭教育;情绪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介绍了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方式,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当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目的实施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实习;校企协同;
期刊
【摘要】:运用衬词,是元杂剧独特曲词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本文就从元杂剧中衬词运用情况统计分析、衬词的运用特点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衬词;举要;类型;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用北曲演唱的汉族戏曲形式,它很好的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创作经验,大量吸收、加工和提炼了当时鲜活的语言,开创了即富有语言又不废本色的曲词风格。运用衬词,就是元杂剧独特曲词语言的
期刊
【摘要】:凉山州普格县彝族人民的信仰主要是以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毕摩作为人与鬼神之间的媒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彝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彝族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关键词】:毕摩文化;仪式;信仰  第一章:凉山州普格县彝族民间信仰简介  普格县是“阿都”和“所地”的聚居區,对彝族传统文化有较好的保留与传承。据普格县彝学会会长火补舍日所言,保守估计普
期刊
【摘要】:在人类文明史的缤纷园地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那么几种艺术门类,它们总是彼此吸引交织融合,构成十分紧密的联系,从而发挥出比它们单独存在时更强烈的 魅力。例如:音乐与舞蹈,电影与电视,文字与戏剧……两种或多种姊妹艺术交叉渗透、相互嫁接、有机结合,历史上多次创造出感人至深的经典作品。而本论文从雕塑与宗教建筑空间这两个孪生艺术门类互相交织融合的现象入手,试图研究探讨雕塑艺术对宗教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2l世纪信息时代的需要,计算机网络在校园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校园网络的各种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校园网的维护和管理关系到整个学校的运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帮助,辅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使校园网在最大限度上为校园活动提供服务,就要对校园网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管理;网络维护  校园网的建设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部队需要和军校发展的趋势,军校应当树立起相应的质量观,过质量观的树立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军校培养一些优质的人才。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军校教育质量观,应当包括适应性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全面质量观、发展质量观四种最基本的质量观,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军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四种质量观进行论述。  【关键词】:军校;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教育价值选择对教育质量
期刊
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然而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也同样意味着苏联教育的失败。诚然,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教育,对于政治、经济又反作用,但教育的的目的、内容、规模等都决定于政治和经济,却不是反之。这其中,一种,是决定作用,一种,是反作用。  我们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利用苏联的教育对旧中国教育进行了彻底改变,这在当时,产生了一定
期刊
【摘要】:性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当前中国对于性学研究较为薄弱,但人们思想却不断开放,社会“性化”现象加重。所谓“性化”,是指“生活和个人的一切方面都慢慢和性联系起来”。其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是性的逐渐公开,许多事物被带上性的帽子,与性有关的词语增加并被视为时尚。一方面,过去人们普遍认同的“爱情-婚姻-性”三位一体的行为模式在现在一些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中得不到实现,导致性与精神、情感的联系在一些人中变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