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化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赖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本文通过分析食欲减退,来研究以食欲减退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关键词:食欲减退引起消化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55【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40-01
食欲减退又称为食欲不振,是指对食物缺乏需要的欲望,严重者称为厌食。食欲是对食物的一种美好欲望,食欲的产生则是由于过去进食经验的条件反射所形成,与机体对营养和热量的需求无直接关系,是一种后天获得性享受食物的诱人感觉。良好的食欲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之一,食欲减退发生于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食欲是否正常多列为病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短时间内发生的食欲减退,常由于精神紧张、心情不畅、服用某些药物之后、发热等引起。当诱因去除后食欲减退即可消失,临床意义不大。长时间食欲减退,进行性加重,而诱因又不太清楚者,一定要寻找发生的原因。顽固性食欲减退,特别是伴有体重下降者,除神经性厌食外,多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顽固的食欲减退亦见于活动性结核、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肾上腺功能不全、垂体功能不全、尿毒症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胃癌、胰腺癌等。
1.2病因。①消化系疾病:胃炎、胃癌、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肝炎、肝硬化、肝癌、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等。感染性疾病结核、各种病原体感染、传染病。②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③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④神经精神因素:神经性厌食、抑郁症、精神創伤、精神分裂症。⑤药物:氨茶碱,阿司匹林等非甾类抗炎药,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强烈抑酸制酸治疗后。⑥其他全身疾病:尿毒症、慢性肺气肿、慢性心衰、严重贫血等。
1.3辅助检查。①体格检查:腹部肿块应注意鉴别胃、胰腺肿瘤;肝脾肿大或黄疸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可能;Addison病患者皮肤色素沉着明显。②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肿瘤标志物检查,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食欲减退的病因。③其他检查:包括胸片、上消化道钡餐、B超、胃肠镜、CT、MR等。
2消化系统疾病
2.1急性胃炎和/或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急性胃炎指患者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出现呕血和黑便。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急性胃肠炎兼有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的临床表现。病人常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服用对胃肠道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等病史。急性胃炎和/或胃肠炎一般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少见迁延性改变。
2.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各种慢性炎性病变。本病主要类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胃黏膜的平坦或隆起糜烂性改变。慢性胃炎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常诉有上腹烧灼样痛、钝痛或胀痛,进食后加重,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反酸,可间歇出现或长期存在。萎缩性A型胃炎时有贫血、消瘦、舌炎、周围神经病变如肢体感觉异常、少数病人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胃炎依赖胃镜和病理诊断。
内镜和病理特点:胃黏膜弥散性或局限性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胆汁反流,黏膜呈红白相间的花斑状,浅表性胃炎以红相为主,萎缩性胃炎黏膜变薄以白相为主,黏膜下血管透见。活检病理可见黏膜层炎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伴肠腺化生。出现较多中性粒细胞则为慢性活动性胃炎。部分病人可以检查到幽门螺杆菌(Hp)。
2.3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通常有食欲减退。主要与胃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和应激有关。其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①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4周;②内镜检查无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无食管炎;③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疾病;④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神经肌肉等疾病;⑤无腹部手术史;⑥追踪2~5年,2次以上胃镜检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疾病。其中①~④项为临床诊断标准,⑤、⑥项为科研要求的附加标准。各国报道发病率为20%~40%。我国广州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普通门诊11.04%,占消化门诊52.85%。
2.4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多无食欲不振。某些消化性溃疡,尤其是胃溃疡,或强烈制酸治疗后,或合并幽门梗阻,癌变可伴有食欲减退。
2.5胃癌。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腹泻、食欲减退、黑便等。中晚期除上述症状外,尚可发生梗阻及上消化道出血。晚期胃癌侵犯胰腺或腹膜后神经丛时可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可放射至腰背部,伴消瘦、乏力、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表现。多数胃癌患者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进展期胃癌有时可触及腹部肿块。参考文献
[1]陆晓和,陈巧云,侯晓宁,等.实用临床用药监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科技 情报研究所.长江流域医院用药信息-医院版,2004
关键词:食欲减退引起消化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55【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40-01
食欲减退又称为食欲不振,是指对食物缺乏需要的欲望,严重者称为厌食。食欲是对食物的一种美好欲望,食欲的产生则是由于过去进食经验的条件反射所形成,与机体对营养和热量的需求无直接关系,是一种后天获得性享受食物的诱人感觉。良好的食欲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之一,食欲减退发生于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食欲是否正常多列为病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短时间内发生的食欲减退,常由于精神紧张、心情不畅、服用某些药物之后、发热等引起。当诱因去除后食欲减退即可消失,临床意义不大。长时间食欲减退,进行性加重,而诱因又不太清楚者,一定要寻找发生的原因。顽固性食欲减退,特别是伴有体重下降者,除神经性厌食外,多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顽固的食欲减退亦见于活动性结核、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肾上腺功能不全、垂体功能不全、尿毒症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胃癌、胰腺癌等。
1.2病因。①消化系疾病:胃炎、胃癌、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肝炎、肝硬化、肝癌、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等。感染性疾病结核、各种病原体感染、传染病。②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③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④神经精神因素:神经性厌食、抑郁症、精神創伤、精神分裂症。⑤药物:氨茶碱,阿司匹林等非甾类抗炎药,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强烈抑酸制酸治疗后。⑥其他全身疾病:尿毒症、慢性肺气肿、慢性心衰、严重贫血等。
1.3辅助检查。①体格检查:腹部肿块应注意鉴别胃、胰腺肿瘤;肝脾肿大或黄疸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可能;Addison病患者皮肤色素沉着明显。②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肿瘤标志物检查,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食欲减退的病因。③其他检查:包括胸片、上消化道钡餐、B超、胃肠镜、CT、MR等。
2消化系统疾病
2.1急性胃炎和/或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急性胃炎指患者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出现呕血和黑便。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急性胃肠炎兼有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的临床表现。病人常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服用对胃肠道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等病史。急性胃炎和/或胃肠炎一般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少见迁延性改变。
2.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各种慢性炎性病变。本病主要类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胃黏膜的平坦或隆起糜烂性改变。慢性胃炎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常诉有上腹烧灼样痛、钝痛或胀痛,进食后加重,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反酸,可间歇出现或长期存在。萎缩性A型胃炎时有贫血、消瘦、舌炎、周围神经病变如肢体感觉异常、少数病人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胃炎依赖胃镜和病理诊断。
内镜和病理特点:胃黏膜弥散性或局限性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胆汁反流,黏膜呈红白相间的花斑状,浅表性胃炎以红相为主,萎缩性胃炎黏膜变薄以白相为主,黏膜下血管透见。活检病理可见黏膜层炎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伴肠腺化生。出现较多中性粒细胞则为慢性活动性胃炎。部分病人可以检查到幽门螺杆菌(Hp)。
2.3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通常有食欲减退。主要与胃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和应激有关。其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①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4周;②内镜检查无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无食管炎;③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疾病;④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神经肌肉等疾病;⑤无腹部手术史;⑥追踪2~5年,2次以上胃镜检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疾病。其中①~④项为临床诊断标准,⑤、⑥项为科研要求的附加标准。各国报道发病率为20%~40%。我国广州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普通门诊11.04%,占消化门诊52.85%。
2.4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多无食欲不振。某些消化性溃疡,尤其是胃溃疡,或强烈制酸治疗后,或合并幽门梗阻,癌变可伴有食欲减退。
2.5胃癌。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腹泻、食欲减退、黑便等。中晚期除上述症状外,尚可发生梗阻及上消化道出血。晚期胃癌侵犯胰腺或腹膜后神经丛时可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可放射至腰背部,伴消瘦、乏力、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表现。多数胃癌患者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进展期胃癌有时可触及腹部肿块。参考文献
[1]陆晓和,陈巧云,侯晓宁,等.实用临床用药监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科技 情报研究所.长江流域医院用药信息-医院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