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团队,新空间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的展厅设置可以清晰的看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今后的方向,ABC三个展厅将成为空间的主打空间,重头展览将在此展出,空间性质转变后能否成功经营,这一部分的运作非常重要,从展厅面积、及空间的划分也不难看出中心对该部分的重视。相对而言两个项目空间显得略微局促,非常的挑作品,这也为项目的实施设立了障碍,当然不排除特殊的空间有可能会制造更多的可能性。
  去年夏天,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下半年他会邀请策展人、评论家朱朱策划一个展览,主题是关于“轻”这一中国美学中的概念,但随着空间性质的转变,该展览被延后了,直到今年4月6日,以“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为题,作为新空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揭幕展露面。
  与“轻逸”同时开幕的还有“长物志NO.1:申亮”和“蜂巢·生成I:空包袱——贺勋个展”,重新装修后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共划分为5个厅,“生成”和“长物志”作为空间的两个艺术项目分别占据了D展厅和E展厅,其余三厅均归“轻逸”所有。而目前的展厅分配也将在蜂巢今后的展览中延续。
  “老团队新空间”这是夏季风在开幕式上对蜂巢做出的介绍,经过半年的筹备新空间终于开幕了,和大多数展览一样,直到开幕前最后一刻,还有做不完的工作,被通知3:20到场的媒体们被挡在了门外,等待着工作人员再擦一遍地板。
  熟悉伊比利亚的人很容易看出空间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展示空间增加了,穿过敞亮的门厅便是A展厅的入口,“轻逸”之行从此开始,位于入口处的是刘野的地盘,3张小画挂在一个由三面临时展墙搭建的矩形空间内,这3件作品是刘野的最新创作,画儿是越画越小,边长不过一二十厘米。置身其中的观者并看不到该展览中的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临时展墙很好的分割了空旷的展厅。同时展出的还有刘野的两张静物,其中尺幅相对较大的《花》色调幽暗,透着阴翳之美,画面右侧黄色的花跳脱出背景,独具张力。策展人朱朱说,刘野并不喜欢凭借大面积、大体量来营造视觉冲击力,他讲究的是画面的内在力量。刘野希望自己的绘画只有一克重,这正是他要传达美学,也是朱朱选择其参展的理由。
  结合轻逸这一主题,朱朱从6种不同的媒介中个选取了1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策划了该展览,在他看来,此轻逸之风对修正中国当代艺术走向有重要的意义,刘野则是架上绘画的轻逸代表,在刘野的静物作品两侧的展墙上是洪磊的黑白摄影作品,右侧的《六个柿子》是洪磊用摄影这一媒介对古画的再表现,这也是洪磊摄影的一个特点,即通过摄影和中国古典绘画对话。按照策展人的思路,将洪磊与刘野的作品并置,是由于作品题材同为静物,在现场可形成互动,不过观众或许不会先看完刘野再看洪磊,因为那样会走回头路。《正大光明》系列作品是洪磊拍摄于2008年的一组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春宫图的理解,表现出其个性当中比较感性化、比较颓废的一面,这组尺度较大的作品被低调的置于展柜中,并打破了该展厅中“白墙挂画”的单一局面,据说这组作品在临开展前被朝阳文化局的审查人员要求撤下了6张。
  展厅最深处悬挂的是徐累的绢本作品《霓石》,画面中假山石和彩虹两种物象相融合,二者交织在一起有种太极的味道,既虚又实,即轻又重,这个作品的思考大概持续了5年,徐累一直在找寻到特别合适的对象来表达这种感觉。在布展方面,徐累原本希望通过光的照射在作品背后映出一道彩虹,但在蜂巢的现场并没有成功。与《霓石》并列的左右墙面上分别是《海天》系列的两件作品,画面被海平面分割为二,同一块山石在水面上下却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多东西是隐藏在水下,有我们不可知的秘密。与《霓石》相对的临时展墙上是创作于2009年的《一生悬名》,此次展览中唯一的纸本作品,此时期徐累的绘画还比较自我。
  整个A展厅面积较大,策展人在展厅纵向中线上设置了若干平行临时展墙或展柜,仿佛设了一道道关卡,走到最深处方可间“彩虹”,别有一番寓意,不只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在谈及展厅的布置时,朱朱强调营造轻盈的现场感是他所追求的。
  B展厅是蜂巢内部空间改造后新扩充出来的展厅,本次展览上B展厅被分为一黑一白,一暗一明两个空间,考虑到去年杨福东曾在香格纳北京空间做过个展,许多代表作都已展出,艺术家刻意选择了一件从未在北京展出过的作品《小重山》,该作品创作于2006年,对杨福东而言影像艺术和电影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他有一个电影梦,从这件多年前的作品中依然可见其带这淡淡忧伤的唯美画面,以及模糊了的历史感与现实性。香港观念艺术家白双全的空间相对空旷,干净简洁的墙面上横贯一排日记体的记叙性的文字,这即是白双全的作品,整个展览中最容易被视而不见的作品。白双全是一个幽默的艺术家,相信每位看过其作品《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人都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由于香港维多利亚港边的海景房非常贵,艺术家就亲自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海景房”,他在维多利亚港的地图上画了一道横线,横线共穿过5个海岸,白双全从各海岸取等量的水放置在矿泉水瓶内,并放置在自己的床头,形成维多利亚港海平线。
  C展厅展出的均为梁绍基的作品,梁绍基从1989年开始养蚕,其所有作品都与蚕相关,在开幕式上他用“我是蚕”来介绍自己。在C展厅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仿佛一个独立养蚕室,声音装置作品《听蚕》位于其中,这是朱朱非常喜欢的一件作品,戴上耳麦可听到蚕食桑叶之声,倘若观者可静心聆听,必有所悟。作品《窗》嵌在一面临时展墙上,正对着出口,犹如玄关,两扇古时候的木质窗子上缠满了蚕丝,随着蚕丝的增多窗户将被封锁。
  “长物志”项目的E展厅位于二层,拥有长廊式的L型展墙,虽然展线不算长,但由于展墙的另一侧与开阔的门厅相连,并不觉得空间狭小。“长物志”项目共分为8个展览,均由策展人戴卓群策划,目前艺术家名单已经确定,不过就空间而言似乎只适合展那些能够挂在墙上的作品,不知是否会对策展人带来某些限制,本次展出了艺术家申亮的最新创作。
  另一个长期艺术项目“生成”的D展厅也不是那么理想,这里曾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商店和前台,狭长的空间并算不上宽敞,大体量的作品显然与此空间不太搭调。此次“空包袱”是80后艺术家贺勋的首次个展,“生成”项目的打造正是为了扶持年轻艺术家。
  从这三个展览的设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今后的方向,ABC三个展厅将成为中心的主打空间,重头展览将在此展出,空间性质转变后能否成功经营,这一部分的运作非常重要,从展厅面积、及空间的划分也不难看出中心对该部分的重视。相对而言两个项目空间显得略微局促,非常挑作品,这也为项目实施设立了障碍,当然不排除特殊的空间有可能会制造更多的可能性。作为非盈利艺术机构转为盈利性空间的典型案例,蜂巢的未来势必备受关注。
其他文献
01  为什么会选择修复专业?  我从华山美校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油画修复专业。由于我一直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  02  进入修复专业学习,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作为基础?  需要有绘画基础。  03  在课程设置方面会涉及哪些科目?  欧洲古典绘画临摹与技法、修复材料学概论、艺术品摄影、欧洲绘画史、中国油画史、艺术概论、油画修复基础等。 
期刊
01  为什么会选择修复专业?  我本科在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的是工笔人物,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是综合材料绘画和保存修复,因为我的导师是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的主任,因此当时接触修复的内容比较多,同时自己有工笔画的功底,对国画历代发展有一些了解,加上我自认为可以沉得下心来,所以我选择了修复这门功课。因为国内有修复专业的学校并不多见,比较多的是师徒传承这种工作室性质的机构,在了解到日
期刊
洗  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针对书画物质层进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质。  《装潢志》言:“洗时,先视纸质松紧,绢素历年远近及画之颜色,霉损受病处,一一加意调护。损,则连托纸洗,不损,则揭净,只将画之本身副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用糊刷洒水,淋去尘污,至水净而止。”  技术操作  干洗  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绵或专用吸尘器等机械方式清除画心污染物。  水洗  积尘的画心色暗气沉,或遭水
期刊
“千里之行”这个有着5年历史的展览,一直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视为品牌展览项目,首度跨出校园走向社会就与地产项目联手,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在“千里之行”展览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将“千里之行”项目的推进总结为学校在帮助学生步入市场,徐冰院长否认了这种说法,其实,承认这个项目具有帮助学生就业的性质也未尝不可。  6月25日,就在望京,这个拥有中央美术学院,同时也拥有十大最丑建筑“望京欢迎你”的地区,一个
期刊
当每一个观众捧着一些颜色从月光下的舞台里走过,破碎似乎得到了一种解决,散场的模糊中,带着下一场轮回的暧昧。  生理心理学的教材上说,视觉负责人体绝大部分的信息传入。处理光点的方向和颜色运动的脑区和层层叠叠的神经通路,构建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知觉地图。  这些东西在《索尔玛医生》那里全没有用。他用简单的方法开了话剧的头,“索尔玛医生的眼睛得了怪病,只能看到黑白两色”。为了呈现索尔玛医生所见的世界,舞台上
期刊
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时,直觉自有其地位。它沉默如迷,就像察觉不到的呼吸。这种直觉从潘郑伯行走的步伐里透露出来,让我们对他的旅程心生羡慕,却又羡慕不来:即使站在他拍照时站停的那个位置,眼前的景,也许是天壤之别。  旅行的人多数会留下观光照片,照片里多数难以辨识的背景和闯入镜头的游人。但从潘郑伯的视角里,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其中透露的种种细节,又毫无疑问地熟悉如昨。  他镜头里的这片土地,是他
期刊
“功夫梦”是华人电影走进西方电影界的敲门砖,香港导演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企图将中国武术的波澜壮阔和示威以一种极致的美学方式体现出来,近期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太极侠》,则将西方人对中国武术的理解返还中国。不像李小龙、成龙等靠真功夫打出的天下,国人还有另一派以武侠影像美学而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电影人,这类型的电影人中,导演李安无疑是当下最为熟知的,他以《卧虎藏龙》扬名世界。实际上,中国的儒雅武侠早
期刊
“深入扎根本地语境。特别面向艺术界以外的人群以及来自瑞典西部地区的访客。”  本届哥德堡双年展由四个不同的展览组成,其中“游戏的政治”这一单元的组织者卡特琳娜·格雷戈斯(Katerina Gregos)将“激进想象”定义为“拒绝接受这个世界的现状,想象它的可能性,并与此同时打破既有的观点和墨守成规的刻板印象”。她表示,“游戏就是纵情于幽默与机智的政治不正确,狡黠的挑衅,以及讽刺和挖苦。”  哥德堡
期刊
中国写实油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为写实而写实”,追求技术的优越感,  而非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这种纯粹追求技术的趣味,只会导致艺术的消亡。  2013年4月12日下午,龙美术馆自去年12月建馆以来的第一个主题策划展:“味象——龙美术馆写实油画藏品展”开幕,展览由著名策展人、评论家贾方舟策展,聚集靳尚谊、陈逸飞、陈丹青、杨飞云、艾轩、郭润文、王沂东、冷军、石冲、喻红等近50位中国最具代表性
期刊
这是我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回顾展,至少从我亲自参与到展览中这个角度来说。在这场展览之后,卡特兰档案馆将会接管我的作品。现在已经有更多的项目正在筹备之中,不过我都不会直接参与,我会假装我已经死了。  2011年11月4日,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个人回顾展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开幕,年仅51岁的卡特兰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回顾展,据他自己说这也是最后一次。  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