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教师职业唠叨综合症”吗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最怕什么
  
  案例1:我上英语课,最怕老师的啰嗦。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语法烦得我都快疯了。——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如是说
  老师的唠叨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心理折磨。
  案例2:影片中的男贼王薄长得很帅,他冲门卫喊的时候特别酷,他说:“好车里坐的就一定是好人吗?”我看他不像贼,倒像我们老师,总是喋喋不休的。——一小学生看《天下无贼》写的观后感
  小学老师留给学生最深刻的负面印象好像就是唠叨。
  案例3:中国新闻网报道了一项针对卢湾区中小学的调查,在同学们眼中,“喋喋不体”的老师上课最不受欢迎。
  喋喋不休是影响教师被喜欢系数的致命伤。
  从此可见,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生成为老师唠叨的最大受害者。
  
  二、你我都可能患有教师职业唠叨综合症
  
  如果一件事情你要说上好几次,经常超过三次;两三个星期之前,甚至是一学期前的旧账,还搬出来“晒太阳”,并且情绪激动到不依不饶的地步;如果上课期间没有特殊情况,每隔四五分钟就要习惯性地停下来训人;如果和学生谈话,不论问题大小,每次都超过五分钟,一人次的问题,都要谈上三四次才能终结。如此,你很可能患上了“教师职业唠叨综合症”。“唠叨”病的主要症状是话特多、罗哩罗嗦,并经常不分场合、事无巨细地指责学生,还认为自己一直在“诲人不倦”。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指出:许多教师都患有一种可以称为“唠叨”的心理疾病,而且越是资深的教师越感觉不到这种病症。资深教师或者责任感特别强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压力大。为了保证他们在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名列前茅,总是时时处处防微杜渐,所以对学生的关照更是无微不至。认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的事情他都有管的义务。学生动一动,教师就要说一说。为了续写自己的教育神话,“金牌教师”往往要转嫁压力,对学生有过度期望,唠叨也就在所难免。
  每一个班上都会有特殊学生。这些特殊学生,肯定会有“习惯性违规行为”。或者是拖拉作业,或者是上课时频繁走神,屡教不改,成为顽症。这些学生是保持班级品牌和教师品牌的最大障碍,教师总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或没有达到教师的教育要求,就会引来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更严重的是,过了一会儿,教师仍觉得意犹未尽,再重复批评一次,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自然就达到高度唠叨的程度了。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苦口婆心是褒义的。中国人历来倾向于把诲人不倦视为良师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这无形当中更助长了唠叨之风。
  
  三、教师职业唠叨综合症的危害
  
  1 引发“马氏超时效应”,导致教育效果衰减、逆转
  教师喋喋不休,可效果如何呢?只会导致学生更加厌烦你,师生的心理距离拉得更大。教育就在无意与偏执之中走向了反面。这让我们想起马克’吐温的一个故事。他年轻时有一次到教堂去听牧师的演讲,牧师关于捐款的演讲很有鼓动性,马克‘吐温十分激动,决心多捐一点钱。但过了好长一会儿,牧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罗嗦,马克·吐温不耐烦了,他决定少捐一点;继而生气了,决定一个子儿也不给:最后忍无可忍,还偷走了2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甚至逆反心理——“超限效应”。同样,教师爱唠叨,引发马氏超时效应,不仅不会出现教师期望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心理逆反,可谓适得其反。
  
  2 引发“童年恐慌”现象,导致学生心理持续焦虑
  教师罗嗦,必定导致儿童压力过大。当儿童面临巨大压力不能承受时,就会导致一种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童年恐慌”。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现象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儿童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76.2%)、郁闷(55.4%)和烦躁(54.2%),部分儿童因此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自卑(24.5%),还有少数儿童甚至对生活绝望(9.1%)。教师经常唠叨“小学学不好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这被教师看来“合情合理”,却会让儿童对未来产生恐惧心理。教师这些过度的罗嗦是诱发“童年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为教师职业唠叨综合症开处方
  
  要治愈教师职业唠叨综合症需要标本兼治,以内养外,调节心态,按教育规律办事。关键要以防为主,及时治疗。
  1 秉持自然化哲学,“慢拍”自我心态——从源头上将唠叨之火熄灭
  每个学生都是个体,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教育是慢的艺术。”真正的教育需要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当我们应接不暇的时候,更要心平气和,要想到每天实际可执行的任务毕竟有限。不能让焦虑与牵挂交织起来把自己压垮。我们必须学会“沙漏哲学”,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个沙漏。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沙漏,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必须一次一件慢慢来,否则我们的精神绝对承受不了,唠叨也就随之而来。当我们感到快要崩溃、想要唠叨的时候,就要尽快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调节好自己的心灵旋钮,把心灵沙漏的漏口由最大处调至适中的位置,从容地应对各种繁杂的教育事务。一个差生一个差生地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让压力一点一滴而来,唠叨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2 实施一次性操作,“单化”教育方式——从模式上将唠叨之势遏制
  教师对待儿童,应是“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坚持“一次性处理”原则。没有特殊需要,不进行第二次谈话。我们必须洞悉,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的次数常常成反向关联,教育谈话要少而精。关键是提高一次性谈话的质量。我们要认真备课,明确教育谈话的目的,所有的教育步骤尽量围绕单一的教育目的展开;还要确保教育的步骤高效科学,始终与教育目的关照。学生犯了错,千万不要抓住一件错事重复批评,以免学生出现反抗心理。批评学生时,应点到为止,让他们有自我反思的空间。至于表扬学生,也要防止出现“过度美化”现象——表扬也要适当有度。因此,教师应时刻铭记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有一点进步,只表扬一点”的铁律。千万不能让学生有被“揪住不放”的感觉。
  3 凝固短平快机制,“闹铃”谈话时间——从制度上将唠叨之瘾戒除
  真正有效的教育其实是“短奇快”的方式,而不是马拉松的状态;不要苦口婆心,而要言简意赅。要预防唠叨,我们就要完善教育谈话制度。尤其是要规定和学生谈话的时间。一般可设时限三到五分钟。为此,教师一定要强化时间观念,尽量做到准备充分,在规定时间内谈完问题。甚至可以设 置闹铃,时间一到立即结束谈话。采取这样的自我强制措施,对于改变教师喜欢唠叨的习惯是具有一定的物理治疗效果的。至于上课的时候,教师也应努力避免“超限效应”发生。不该重复的问题绝不重复,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杜绝拖堂。而在上班会、展会的时候,教师要用学生爱听的方式,不能滔滔不绝,让学生度“课”如年。
  4 提倡原形化谈话,“平息”蝴蝶效应——从内容上将唠叨之痒止住
  某学生早晨喝完牛奶,随手从窗户扔下空盒,正巧打着了楼下的一位学生。事情闹到了老师那里,乱扔盒子的学生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班主任连连质问、斥责,由纸盒而铁盒而砖块而人命而……说了一大堆,越说越严重,似乎还不满足,仍想继续“发挥”。类似的,班主任太多、太随意的“发挥”,就是罗嗦。这使得原本简单的教育变得复杂起来,成为对学生的一种新的伤害。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美洲几个月后就有可能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一件很小的事情,很简单的问题,处理不当,恶性循环,也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批评学生时出现,教师要就事论事,见好就收。自觉控制不良情绪,能少说的就不多说,留点精力给自己,多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5 施放最适度压强,“疏化”教育密度——从数量上将唠叨之症控制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作为真正有道义感的教师,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审慎地考察自己所释放的教育压力与学生可承受力的适切性,考察教育压强与密度的合理性。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控制教育压强,减少单位时间的教育压力。为了把教育谈话的压强和密度调试到安全值之内,我们在准备和学生作教育谈话时,必须事先做好话题筛选。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一种“淘洗哲学”,即“精简哲学”或“减法哲学”。先花五分钟,把要作的谈话梳理一下,然后分一分主次,思一思取舍,看一看哪些话至关重要——说;哪些话可说可不说——不说;哪些话说了反而有害——坚决不说。经常做做减法,我们爱唠叨的症状就会大大减轻。
  当然,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是具有反复性的。如果非要再次批评,我们也不能简单地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是因为同样的错误而被“揪住不放”。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孩子需要的是教师,而不是驯兽师,更不是精神病科医生或者警察。我们要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因为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宽厚更宜于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
  
  责任编辑 李贤
其他文献
赵国栋、易连云:传统故事在现代德育中的理性诠释    赵国栋、易连云在《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当前,传统故事的“生存”正遭遇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奉为经典的传统故事,如今已经基本失去德育效用,甚至频频遭到恶搞,譬如:“牛郎没钱买房所以不能娶织女”“司马光砸缸救出萨达姆、圣诞老人”“桃园结义三兄弟化为营销高手”“关羽的红脸是因为好色害羞”等等。这些恶搞不只是成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笑料,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可乐丽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春季上小学的孩子当中,木匠、厨师、面点师等手艺活类的工作大受欢迎。在男孩子憧憬的职业中,运动员连续11年位居首位,占28.6%。木匠、泥瓦匠等靠手艺吃饭的职业从去年的第5位跃居第2位,达5.7%,超过了警察、司机等职业。厨师这一职业也从第13位升至第9位。女孩子选择面点师的比例连续11年位居首位,达34.7%,比去年上升了3.8个百分点。经营花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而有效的家校桥梁的构建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如果班主任能充分运用家长委员会,真正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将有助于育人效果的提升。    筹备——怀揣信心踏上路    去年,我初次任教一年级。面对孩子们,我想到的是他们五年的成长。我思索着:这五年我要带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打造出自己的班级特色品牌呢?我查看了全国很多名师的教学资料,根据自身善于写作的特
如诗如画的校园,现代睿智的教师,阳光自信的学生,这是湖北省潜江市实验小学校长李爱玲一直渴望的教育梦想。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名校600家之一的当家人,李爱玲经历了教育变革的洗礼,感受了教育发展的欣喜。三尺讲台的历练,二十多年教育积累的沉淀,让李爱玲在接过潜江市实验小学帅旗的那一刻,就从内心里迸发出这样一个信念:让所有的教师成就阳光事业,让所有的学生绽放阳光理想。绚丽的梦想让她插上了一双为实现教育
看着由全班41个学生的“手印”勾画出的班级目标栏,心中总会莫名地涌起一阵感动,思绪也回到当初……  新的学期开始了,又要重新布置班级园地。我们决定把本学期班级园地的布置完全交由学生自主策划,老师只当顾问和参谋。班级目标栏是班级园地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奋斗目标,这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对于班级学生来说,个人的学期奋斗目标则应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针对上
教学目标  1.乐于在课余时间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有品位地玩,玩得健康、积极、有益。  2.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意义。  教学重难点  培养课余时间里的兴趣爱好,能有品位地玩、玩得健康有益。  教学准备  1.采访昆山篮球健将张成,制成录像资料。  2.请学生搜集有关名人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3.搜集有关班级学生课余生活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即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长短的不同,目的是要探寻不同高职英语教师不同提问等候时间背后的教学认识,进而揭示课堂提问等候时间的不同对学生话语输出量和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等候时间;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杨柳娜,刘晓莉,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等候时间”(wait-time)指的是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以后和继续
问题:忽视综合课堂人文缺失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强调凸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这样一来,地理知识就应是人文的、生活的、有生命的、有活力的,回归于人文本色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中的地
【摘要】在新技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认识到新技术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保证将新技术科学合理地引入至初中英语课堂中,但结合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旧会受到诸多不同因素所制约,致使整体教学效果与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本文对新技术支持下的农村初中英语活动化作业进行全方位的探析。  【关键词】新技术;农村;初中英语;活动化作业  【
【摘要】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英语教师角色急需重塑,例如专业知识自我更新提高者,信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和引导者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英语教师;角色挑战;重塑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