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即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长短的不同,目的是要探寻不同高职英语教师不同提问等候时间背后的教学认识,进而揭示课堂提问等候时间的不同对学生话语输出量和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等候时间;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杨柳娜,刘晓莉,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等候时间”(wait-time)指的是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以后和继续追问或者叫下一个学生回答以前,教师停顿的时间的总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在高职英语课堂提问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所用的等候时间普遍偏少。在本研究观察的4节高职英语课中,教师提问的平均等候时间、最长等候时间以及最短等候时间可参见表1。
笔者从后续访谈中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对等候时间(wait-time)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均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一位教师甚至解释说:“一堂课就45分钟,提问的等候时间怎么能再增加?那么繁重的教学任务怎么按时完成?”4位教师一致认为,等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被提问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和英语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及提问方式息息相关。如果是机械操练的问题和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 ),则根本没有必要留太长的等候时间,否则会延缓课堂节奏,影响课程进度,使大部分学生倍感无趣,心生厌倦。笔者也曾聆听到一位后进生的心声:“我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才不希望增加等候时间,只想老师让我马上坐下。”在汽检(1)、电器(2)、无人机班这三节英语课中,教师的话语输出量占有绝对优势,而相较之下,学生的话语输出量则严重偏少。而在计算机(3)班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则一步验证了有效的课堂提问行为与科学合理的等候时间能促进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提高,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笔者从课后访谈中发现,4位教师一致认为非展示性问题即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的多少在英语课堂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的话语输出量与等候时间的长短,但在笔者所观察的4节课中,教师所提出的展示性问题的数量明显超过参考性问题。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笔者参与的英语课堂上的参考性问题所占比例真是少之又少。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教师要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等专业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自身的语言功底一定要扎实过硬;其次,教师要多学习和掌握一些提问策略和提问技巧。国外学者Nunan对大量发问技巧进行了概括整理,归纳如下:
1.清楚、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地发问。
2.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语言和知识水平。
我国学者胡春洞认为“在提问的难易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现有的智力和英语水平,最好是1:3,即一难三易”。例如:在英语课文堂教学中,Yes/No questions 或True/False statements应是 Wh-questions 的3倍。
3.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大跨度、跳跃式的随意发问,将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渐进式拓展和有效学习。
4.尽量提出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之分,难、中、易问题的比例要科学合理,要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5.倡导学生主动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国外的调查研究也发现,由于第二语言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很多英语教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往往不足2秒,2秒之后若该学生回答不上,老师马上就让其他学生代为回答,或者就索性自己回答。“这种课堂交际对于学生语言输出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因为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也无暇整理组织语言,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进而发生“短路”,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因時间太仓促而被迫放弃。美国学者罗威(Rowe)也曾经做过有关课堂提问时间的实验。他发现,教师如果把学生回答问题的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和课堂互动的参与率都会大幅度地提高。具体表现为:
(1)学生语言的输出量加大;
(2)学生的回答更具思辨性;
(3)不能回答的问题明显减少;
(4)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增多;
(5)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
(6)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增强;
(7)学生主动提问增加;
(8)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增加;
(9)学生成就感增强:
(10)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边过程,而师生的话语量(主要是问答活动环节)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枢纽。在当今教学的模式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等待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回答问题的等候时间(wait-time)对学生语言输出与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故英语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相应地对“等候时间(wait-time)”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重视课堂提问的策略,以期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信心和机会,也更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haudron.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Nunan. Focus on the teacher: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Wu Zongjie Reading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D]. ZheJiang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等候时间;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杨柳娜,刘晓莉,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等候时间”(wait-time)指的是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以后和继续追问或者叫下一个学生回答以前,教师停顿的时间的总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在高职英语课堂提问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所用的等候时间普遍偏少。在本研究观察的4节高职英语课中,教师提问的平均等候时间、最长等候时间以及最短等候时间可参见表1。
笔者从后续访谈中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对等候时间(wait-time)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均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一位教师甚至解释说:“一堂课就45分钟,提问的等候时间怎么能再增加?那么繁重的教学任务怎么按时完成?”4位教师一致认为,等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被提问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和英语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及提问方式息息相关。如果是机械操练的问题和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 ),则根本没有必要留太长的等候时间,否则会延缓课堂节奏,影响课程进度,使大部分学生倍感无趣,心生厌倦。笔者也曾聆听到一位后进生的心声:“我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才不希望增加等候时间,只想老师让我马上坐下。”在汽检(1)、电器(2)、无人机班这三节英语课中,教师的话语输出量占有绝对优势,而相较之下,学生的话语输出量则严重偏少。而在计算机(3)班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则一步验证了有效的课堂提问行为与科学合理的等候时间能促进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提高,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笔者从课后访谈中发现,4位教师一致认为非展示性问题即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的多少在英语课堂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的话语输出量与等候时间的长短,但在笔者所观察的4节课中,教师所提出的展示性问题的数量明显超过参考性问题。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笔者参与的英语课堂上的参考性问题所占比例真是少之又少。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教师要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等专业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自身的语言功底一定要扎实过硬;其次,教师要多学习和掌握一些提问策略和提问技巧。国外学者Nunan对大量发问技巧进行了概括整理,归纳如下:
1.清楚、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地发问。
2.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语言和知识水平。
我国学者胡春洞认为“在提问的难易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现有的智力和英语水平,最好是1:3,即一难三易”。例如:在英语课文堂教学中,Yes/No questions 或True/False statements应是 Wh-questions 的3倍。
3.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大跨度、跳跃式的随意发问,将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渐进式拓展和有效学习。
4.尽量提出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之分,难、中、易问题的比例要科学合理,要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5.倡导学生主动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国外的调查研究也发现,由于第二语言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很多英语教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往往不足2秒,2秒之后若该学生回答不上,老师马上就让其他学生代为回答,或者就索性自己回答。“这种课堂交际对于学生语言输出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因为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也无暇整理组织语言,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进而发生“短路”,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因時间太仓促而被迫放弃。美国学者罗威(Rowe)也曾经做过有关课堂提问时间的实验。他发现,教师如果把学生回答问题的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和课堂互动的参与率都会大幅度地提高。具体表现为:
(1)学生语言的输出量加大;
(2)学生的回答更具思辨性;
(3)不能回答的问题明显减少;
(4)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增多;
(5)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
(6)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增强;
(7)学生主动提问增加;
(8)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增加;
(9)学生成就感增强:
(10)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边过程,而师生的话语量(主要是问答活动环节)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枢纽。在当今教学的模式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等待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回答问题的等候时间(wait-time)对学生语言输出与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故英语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相应地对“等候时间(wait-time)”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重视课堂提问的策略,以期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信心和机会,也更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haudron.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Nunan. Focus on the teacher: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Wu Zongjie Reading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D]. Zhe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