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的创新实践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过紫薇路的小桥,走进绿树环抱、小河环绕、红墙裙楼的魅力校园,笔者专访了该校班级文化建设项目负责人、副校长肖家芸。肖校长非常热情,透着让人放松的儒雅和慈祥。他为我沏了杯热茶,在茶水袅袅升起的热气中,我们慢慢进入到这次访谈中。
  :肖校长,作为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您是如何认识德育、定位德育工作的呢?
  肖家芸: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德行根于内心,所谓“秀内美外”,即美好的德行一旦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自觉、自律、自省、自新的习惯,其外在自然美丽缤纷。所以德育只能“内化”而无法“外铄”。内化须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有触动才有心动、行动。德育忌形式主义。德行是具体的、细微的、持久的,德育必须借助于具体、细微、持久的载体,即实践活动,“随风潜入”,无声地润入学生的内心,逐渐地化于学生的言行。德育只能操行习得,墙上挂的、书上写的、嘴上说的,不是真德育。德行是综合的,体现在行为、道德、情感、理想、信念等各个层面。德育聚焦得过小过窄,容易造成受育者的“营养”不全与发育不良,所以单项特色不能代替学校德育。德育是循序渐进的,渐进须有针对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初中当以行为养成为主,而高中须以理想信念为重。所以,德育需要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全面协调、悉心培育,实行大德育、主题化、小抓手、渐进式。总之,德育是内外兼修,需要抓手,需要契机,须从细节入手,须入生活常态。
  :贵校为何将学校的德育战略聚焦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呢?
  肖家芸:学校是由班级组成的。对于学生发展而言,班级虽是小环境,但毕竟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根基。就一个班级而言,从近教室门,到进教室内;从眼睛可观、耳朵可闻,到嘴里可唱;从墙面到网上;从教师到学生;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都在昭示教育的主题,都在传递育人的文化,班级的舆论导向由此而成。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反复强化,内化于心,形成共同的心理暗示。班级成员的心易往一处想,情易往一处融,劲易往一处使,犹如“久入芝兰,杂臭自去”,“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不然,一个几十人的群体,倘若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向往去浸润,去引领,去凝聚,势必各怀异心,各使其性,集体难以和谐,个体难以壮大。如果说育人是系统工程,班级文化就是基础工程。皮之不存(班级文化),毛(学校文化)将焉附?
  班级文化无非那么些事儿,寻常甚至土得掉渣儿,没有“宏大”内蕴,没有“创造”吸引,不少人不屑于做。而我们则认为,班级文化与学生成长联系最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接地气,最需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有许多有待发掘、整合、传承、开创的空间,始终引导促进学生把身边的寻常而有意义的事,实实在在地做好,就是实实在在的育人,这本身就是不寻常。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新区的开发开放,张江高科技产业突飞猛进,文化教育却落在后面。我校的生源,50%来自外来民工子弟,40%来自本土集镇居民子女,引进的高知(白领)子女仅占10%。以前传统的乡土化事务型班级管理,导致学校文化长期薄弱。要提高育人的质效,必须转换现有班级建设的观念与模式,转入文化型建设,通过优秀文化这个根基的培育,提升学校教育的能效,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没有先进文化作为沃土,师生的精神家园不可能丰茂起来。所以,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坚定地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战略。
  :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文化要素,而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价值的体现,请问肖校长,张江中学主抓的班级文化是如何界定的?
  肖家芸:两者都有。作为广义的班级文化要素,一是物质部分,如教室环境的布置以及教室中的硬件构成。二是精神部分,如班级中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舆论导向、管理形式、教育活动等。两者结合,就有了自己的独特价值追求,狭义文化特色自然形成。
  :请肖校长具体谈谈贵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在哪里?
  肖家芸: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总体呈现目标一致、一体两翼、功能互补的态势。“一体”即班级文化的基本体,由“三个面”、“五个点”构成。“三个面”由环境文化、交流文化、管理文化构成;“五个点”由班训、班标、班报、班网、班干构成。主题教育文化与主题实践文化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两翼”,重在“润”与“习”。具体见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的概要说明。
  :谈到育人环境,我看过其他校园的书画长廊,孔庙殿堂,而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的环境建设可以用细致、细腻来形容,我留意到每个教室门口有一块标志性展板,上面有师生全家福、班主任寄语、班级理想信念等等;班内后墙挂有各色的班级口号,印象很深的有“让学生拒浮躁,比正气拒浮华”、“态度决定高度”等等,又如: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读书园地,摆放着各类书籍。这些环境文化的营造,着力点虽小,但育人价值不浅,请肖校长谈谈贵校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特色。
  肖家芸:这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个性、共建、常态”。
  “个性”是指无论是班训、班报还是班标都做到班班有特色,班间有对比,年级有层次。我们始终坚持学生的原创性,如班训就是学生自己确立的,既不空洞,又积极向上。预备班的“诚信决定竞争力”,高中段班级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都能体现这个特点。
  “共建”是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齐力建设。班标是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作出来的。彩色的班标,质朴的语言,真情的流露,让孩子们十分珍惜自己班级的标志,打扫卫生时总是擦拭得很干净。
  “常态”是指班报更换的周期固定化,班训、班标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的固定化。班训贴在墙上,班标挂在教室门口,就“死”在墙上,形同做秀。用活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环境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由文而化的熏陶。不仅仅是形式的吸引,更在于内容的默化。要默化,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能够引领学生对照、发现、反思、改进的进步成长。所以,环境文化建设不等于简单的才艺展示,更不等于名校优生的实力比拼,而在于强化文化功能、提升文化功效,环境文化建设力避的是有美化而无文化的形式主义。
  我们上一届有一个班,除了班训靓丽耀眼,其它环境很朴素,但文化育人的效果令人赞叹。班训是学生设计、书写、张贴的,内容是“点滴就是大海”。设计的同学陈述了四个理由:其一,形象通俗,有味道,上口好记,永远不会忘记;其二,对于集体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只有大家都交融到一起,我们才能形成永不干涸的大海。这句话提醒我们永远别忘了融入集体,融入地区,融入国家,融入人类;其三,对于未来而言,我们现在做的都是一滴水,把每一滴水做好,将来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海——学业之海、事业之海。这句话时刻提醒我: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付出每一点努力,就是在创造未来;其四,富有地方特色。我们学校两面都是小河,直通到海。“海纳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之一,我们每个上海学生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我们才不会干涸。世博会即将举行,更强化了我们每个人都做可爱的上海人,才能办出精彩的世博的精神。
  班主任用智慧与耐心将此班训用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两年“默化”下来,班级同学互相激励、互相监督,将“一滴水”的个人,自觉主动融入“大海”的集体,以做最优秀的班级为己任。即便到了初三后期,每当集体活动,如出操、听讲座、做实验等,这个班级始终以整齐的两队,一丝不苟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不掉队,走完全程,有序回教室,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全校师生带来感动与激励。当他们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教师节回校看老师时,即便三五成群,也依然整齐排着队敬老师。老师告诉他们,你们不必这样了。他们回答:习惯了,在哪里都会将自己的“一滴”融入“大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与自由,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自觉自律是个严峻考验。但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互动交流的便捷性,却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用好网络有利的一面,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至关重要,请问,肖校长,贵校班网建设是如何实施的呢?
  肖家芸:目前,我们班级网站的建设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的目标是:“一班一网、班班联网、家校互动、助推成长”。而班网的建设过程一直秉承着“专注发展、坚持原创、经常更新”的原则。详见本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说明和个案介绍。
  :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班干部的选拔管理机制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竞聘、任用、管理模式,而是采用“大部式”、“流动性”的方式激励学生通过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请肖校长谈一下,采用这一新型的班级干部管理模式之后,效果是怎么样呢?
  肖家芸:在两年多的实践过程中,师生逐渐尝到了这种新型模式的甜头。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基层“领导”,学校将班级管理权力下放,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履行班干职责时发挥地淋漓尽致。班主任先是扶着走,后来就是领着走,最后是放开走。这些班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教师就有更多时间充电,改进工作,提高管理质量。而学生在干部角色扮演过程中,严于利己,积极上进,健康的班风在点点滴滴中逐渐形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成绩提升也很快。
  :新思路、新举措必定会遇到一系列的新问题,请问,学校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呢?
  肖家芸: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团队,推行一个新的理念,肯定会有迷惑,会有阻碍,学校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时也遇到过此类的困难。
  我们一直强调德育要接地气,就是说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做成空中楼阁,不能把所谓的班级文化当成符号一样,只是讲讲而已。另外,在组织主题班会时,老师不能简单应付,如果组织的活动没有灵魂,即使形式多样,给孩子心灵触动的东西也很少。我们整个团队采用做中学的方式,边做边思考。从统一班主任教师思想观念开始,反复实践,慢慢地,一种对孩子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自觉自律意识慢慢形成,班级文化建设也逐渐成熟起来。
  :请问,贵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肖家芸:只能说有一点进步和体会。作为上海市德育发展中心的骨干课题,在市、区、署各方面的指导支持下,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以来,我校先后荣获全国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浦东新区“优秀家长学校”、浦东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系列称号。已形成的德育成果有《给心灵点灯——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主题教育校本教材》、《给成长助跑——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主题教育实践集粹》等。当然,根本的成效,是你走进校园以后的见闻感触。
  :请肖校长谈谈对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设想。
  肖家芸:教师是班级文化的镜面与底蕴。行为示范,教师的理想追求与言谈举止以什么样的文化形象出现,直接彰显着班级文化的导向,影响、带动着学生文化的自觉与言行实践。因此我们最迫切要做的也是最难做的,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品位,提升教师的文化影响力。
  教师群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既有内在美,又包含外在美。内在的有思想、性格、心胸、情感、理智、意志等,外在的有文明礼貌、工作作风的行为美、风度、衣着的仪表美。完美的教师人格力量,高尚的道德水准、高雅的志趣、国际视野和民主包容气度以及严谨的教风、学风, 都会对学生思想、品行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所有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及时了解班级文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补充并强化积极因素, 有意识引导学生吸收先进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持久做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我就是班级文化的风景,用我的风景去默化学生,美化他们的眼前,奠基他们的未来”,这已渐成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每位领导与教师的共识共求。
  :你们从最基础的做起,做实做活,无论是已做的还是将要做的,都有新思考、新探索、新实践、新借鉴。谢谢!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发现一学生认同性格、人品和行为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对于职业成功的重要性,充分意识个人学习成绩与未来职业成功之间关系,看重所学专业对未来职业成功的影响。  发现二  学生并不认同“哪个行业工资高就做这个行业”的说法;年级越高,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的比例越低。  发现三  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实践机会;学校普遍缺少对中学生开展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指导。  发现四  “父母”对中小学生职业意
孩子一进校门就觉得压抑、痛苦;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家长批评两句就想到轻生,等等。试问,这些是品质问题、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老师、家长把一些心理问题误认为是品质问题,孩子得不到针对性的“诊疗”,致使一些心理问题愈演愈烈。近日,本刊记者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山西省教
著名德育专家鲁洁先生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1]道德教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基于此,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探索实施了校本课程“生活德育”,并把德育生活化和生活德育化作为其应有之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将道德教育深深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
一、现代教育的本质、特性及功能  现代教育的演进。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来分析,可将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后期约100年的时间,是与以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相适应的;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近100年时间,是与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发
国际化与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两个重要标准。江苏省镇江市将教育现代化提升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更高平台上,着力打造教育现代化的“升级版”。而诸多的现代化建设中,人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用开放的心态、视野和方法来办教育。开放离不开改革,改革也需要开放的土壤。在镇江这块具有探索精神的土地上,我们发现了植根于每个学校的德育特色“基因”。  办教育需要开放的心态、视野和方法  :赵
经过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10月20日~22日举办了第三届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创新实践策略”。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人与会。    一、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发展    第一, 对公民权利与责任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解读。  与前两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彰显了对权利意识与责任感的关注,这是公民意识中最为核心的两个概念,也
一年一度的大队委竞选演说结束了。申报劳动委的没有一人,而竞选大队长的趋之若鹜。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的回答很有趣:“大队长可以管大队委,中队长能管中队委。当得越大,管的人就越多。”看来,孩子们是非常看中手里的权力的。  一、每个人都有对于权力的需要  权力是什么?在维基百科中,权力被定义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政治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在很多人看来,“权力”一词是与统治、权威或控
近读武汉大学沈壮海、佘双好教授等撰著的《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该著直面学校德育问题,研究视野宏阔战略,研究方法综合全面,问题求解富有启示。    直面真问题    该著在正视新中国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切准“真”问题,即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实践中面临的弊端、真实存在的困惑,诸如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聚焦“大”问题,即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
一    “开展干部作风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规范教师道德行为的内在要求,是确保我区教育系统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2009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以高屋建瓴的讲话拉开了区2009-2010学年度“师德师风教育月”的帷幕。  本学年度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正值宝安区迎接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督导评估,除了活动本身的要求外,教育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儿童现在最需要的东西是动的机会,是自动的机会,是联合自动的机会。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要使学生自动。”他的这一观点,在21世纪教育发展的今天看来,非常具有前瞻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的核心,而“动、自动、联合自动”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学生社团是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