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根据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紧扣“好奇心”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中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研读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受拉曼的内心变化,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3、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4.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教学重点:
  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1、1.查找印度科学家拉曼的资料。
  2、2.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3.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
  1、1.海水是蓝色的,然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板书课题: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原因,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拉曼的资料。(课件展示)
  (从海水是蓝色的这一常识性的问题导出课题,引出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并介绍拉曼的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ì) 疚(jiù)等。(课件展示)
  3、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先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再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在学生充分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的条理性。)
  三、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1、1.指名朗读1-—8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抓住男孩的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2)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小男孩留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印象。
  3、3.小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使他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被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发现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
  (由小男孩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好奇心”,这为学生步步深入学习全文奠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1、1.教师范写“惰、疚”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学生抄写生字新词。
  2、2.朗读课文,感受小男孩和拉曼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2.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二、研读课文,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小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2.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预设:
  (1)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
  导言:小男孩的问号与拉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关系?
  指读课文9—11自然段,
  理解句子:(课件展示)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学生读句,师:拉曼回答了小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他的心不禁一震”说明了什么?
  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拉曼愧疚是因为“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这一解释是英国大科学家瑞利提出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也包括拉曼都认可这一解释。拉曼为自己没有像小男孩儿那样提出“为什么”而感到愧疚。
  小男孩儿那些源源不断的问号使拉曼敏感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丧失了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因此“他的心不禁一震”。这“一震”使他警醒,他意识到作为一个科学家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C、小结:正是由于他从男孩的问号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才使他在科学研究中有新的作为,从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
  (好奇心使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感悟好奇心对拉曼的作用。对课文中的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拉曼的心路以及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2)研读“拉曼效应”,体会拉曼的科学研究精神。(课件展示)
  A、读12自然段,说说拉曼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经过和结果。
  首先,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接着,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B 、拉曼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最关键的是什么?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句: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自觉性和探索精神。(课件展示)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会带来闭目塞听、止步不前的可怕后果。
  (在学生研读拉曼研究的经过和结果时,通过默读、思考,让学生感悟拉曼的成功除了好奇心外,还有他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之后,举例说明科学家失去好奇心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好奇心的作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1.读一读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教益的句子,再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对学习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家拉曼的相关资料。(课件展示)
  3.、阅读拓展: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海水颜色除了受以上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板书设计: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小男孩的问号 → 诺贝尔物理学奖
  “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
  作业设计:(课件展示)
  1、照样子写词语。
  不知不觉 、 、
  源源不断 、 、
  暖风徐徐 、 、
  2、写出一句给你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
  教學评价与反思:
  1、让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反馈,夯实字词,在读书实践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科学家拉曼发现“拉曼效应”的原委,感受好奇心的作用。
  2、由于小男孩的好奇心唤起了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因此,教学紧扣好奇心来展开。先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好奇心。然后研读课文,通过读、思、议,引导学生了解拉曼从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研究出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原因,并从中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即“拉曼效应”。
  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思考“已知”与“未知”的关系,领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树立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当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生和教师都具备创新意识和理念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学生;创新意识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
期刊
启发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是否得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课堂上教学环节多而杂,笔者难以进行面面俱到的论述,下面主要从导入艺术、提问艺术、情感交流艺术和板书艺术这四个方面来谈。  一、导入艺术  一个好的开头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一半。要想使语文课堂导入更有启发性,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激发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创设情境激趣法。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
期刊
爱心、耐心是打开学生心结的良药;爱心和耐心是教学的无价之寶。  看待学生要用爱心的眼光,辅导学生要有耐心的磨练,管教学生要带着恒心的行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真诚地去赏识,教师要学会不断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去赞扬,需要用真心的去塑造每一位孩子,把孩子可爱的天性发掘出来并发扬光大。  从事教书育人,需要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放下架子,调整心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去耐心引导和启发学生不断地完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中所处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帮助。小学数学科目中的应用题一直都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这是由于应用题包括了语义的理解,数学知识的不同方面,其中涉及很强的逻辑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本文主要从多媒体的教学实践入手,就
期刊
我从事心语滚动作文的实践、研究,已有五年之久,回顾自己走过路程,真的是感触很深,可以用感慨万千来概括。  首先值得回味是六年级,由于我们学校师资的紧缺,当升六年级时,我们学校做出了一个非人所思的做法:把原来的四个班,合并为三个班。这样,每个班的人数达到了八十多,教室里,几乎每个角落都坐满了人,学生的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再加上这么多人,作业一节课只能看一半。这样,我就想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听课,向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学气氛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心态 课堂气氛 学习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的氛围,它是课堂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理解运用能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
期刊
谈到数学,很多人都认为它是纯理性的东西,较枯燥,不好学。其实,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任何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可见,数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在现实中具体形象的理解和掌
期刊
摘要:課程改革之后,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并且充分发挥出学生具备的潜能,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恰好能够实现该目标。本文主要对中学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进行了实践与分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  近几年来,因为我国加大了中学教育的普及力度,所以使中学学生数量快速增长,但是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