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叶子微凉的梦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y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哪里说起呢?我是真的打算说些什么吗?或者,只是太久没有文字的抚慰,我的心变得日益的消瘦与荒凉,而企图再次寻找到慰藉?
  从一进入秋天开始,我就成了树上无数的叶子中间安静的一片,在温和的空气里做着微凉的梦。安安详详,独自在微风中摇曳,不闻身边的纷飞战火。
  近来几天都起得很早,我想都高三了,乱七八糟的日子总是该收敛收敛。我早早上床早早睡觉,就为了快快乐乐地上学去。
  我们家楼下有个卖早点的小摊子,看摊子的是一个小女孩。我总爱上那儿去买牛奶喝。那女孩有很秀气的笑容,腼腆安静,见了我总会轻轻地笑一笑。看到她时,就觉得睡醒时那种沉甸甸的心情被洗刷得平平静静干干脆脆。我就带着那样干净的心情边喝牛奶边赶公车,呼吸清晨时分舒服的空气。
  我挺快乐,长辈们对我高三心态的担忧,在此刻看来突然觉得有点不必。
  到学校的时候正是天色欲开,这是好的,但也不好。窗外的美丽景致总是让我不合时宜地流连忘返。前天上物理课,手指在一遍一遍地演算中渐渐地开始变得麻木。突然间我被窗外射进的阳光刺痛了眼,于是抬头看出去-是美丽的。美丽的秋天景色,树影摇摆,绿色在薄雾中微微地显得凝重,有淡淡的阳光,难得温柔地为校园里露湿了一夜的石阶润了层柔和颜色。那些陈旧的红砖房子在晨曦中骄傲地展现自己活了多年的身体,不见破败,只是飞快地又引起我的怀古情结来。
  你知道,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我喜欢呼吸青草和阳光的味道。没有这些味道我会得忧郁症,会哭泣,会忧伤,会自虐,会做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的动作。
  前几个礼拜发了疯一样的惶恐与茫然在日渐充实的生活中渐渐淡化。我比想象中平静地接受了既定的一切,同大部分人一样,走进了一个大部分人走的那个圈子,开始了和大部分人一样的思想与生活。
  有天晚上突然在灯下想起高二时候同桌的一篇文章,她在文中说,其实她是很羡慕我的生活的,那种在她眼中看来是潇洒在我心中却是无奈的逃避的生活。我想她羡慕的其实是她自己没法拥有的那一部分自由与放纵。在她内心,对于那样的人生态度,由于缺少而艳羡,但从小就习惯了循规蹈矩地生活,成为无法改变的习惯。而如今,我也踏入了她曾想逃离的生活,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想到这里,我不由微微笑了起来,看着自己握着杯子的被灯光映黄的手,上面有几条不经意画上去的圆珠笔痕,龙飞凤舞。
  "尽量平和,是为了在更深处坚持自己,往后跳,只是为了向前跳得更远。"年轻的时候,有时只是盲目地想要做自己,用一种激烈的甚至颓废的方式,试图找到理想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纷扬过后,成长在静默沉淀之间。懂得了妥协与退让,并且已缄默不再慨叹。我有两个自己,而在此刻,在这一年,那个曾经绝不妥协的我已经乖乖俯首就擒。
  也有很多次总觉得已经无法坚持,但是一想到这将在我的身体某个地方留下疼痛的印记,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有些东西放弃了,便是恒久的后悔。
  生命中,对于理想的态度,思考的态度,就这样在坚持中逐步盘旋上升,终于到达心里最权威的位置。
  我是一片小小的绿叶,在这样的秋天挂在树枝上摇曳。一边画着绿色的梦,一边听风吟唱。
  最近老是翻来覆去地听一些旧旧的歌,音乐总是不合时宜地安慰着那些不合时宜的忧伤心灵。我听齐秦唱"轻轻地我将离开你";听黄舒骏唱"如果他是个快乐的孩子那就让他快乐一辈子"。聪明的孩子,带好岁月中流逝的哭哭笑笑,拿起行囊上路吧。
  我对于在红尘中辗转感到无比的兴趣,渴望历经一切能令我快乐或悲伤的事情,时光流转中小人物永远也不能预测自己明天会处于哪一片天空下。时光流转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在失去,所以很努力地想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虽然到目前为止仍然徒劳无功。
  我仍然在那个聊天室里流连,看着许多人来了,许多人走了。人来人往原本就是风平浪静的事。但我仍在坚持着,守着一些最初的东西。还真是固执,其实我们哪里能真正坚持住什么东西。
  说到这个,前几天发生了一件很悲惨的事情。我丢掉了日记,记录着我的十七岁里最美丽的三个月的日记,就这么活生生地因为一个误操作丢失了。那段日子我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安静无声地坐在墙角,哀怨万分地看着每个路过的人。
  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接触到割舍一事,虽然明白已经是不可挽回就将遗忘的往昔,却做不到说丢就丢说看不到就不再去想。其实惋惜的并不是事情,是当时的心境,希望看看自己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来。之所以为了日记悲哀,是因为曾想把自己的年少记录下来,留待以后的日子慢慢翻阅,渴望那种拥有人生宝藏的富有感觉。
  很多事情是我还陌生模糊的,有些东西我无法理解,有些东西以为自己记得住,却仍在不断遗忘与回想。但,或许这最终反而能成为我的一种幸福,遗忘的幸福。
  这么想想,便释然地喝一大口水,决定到外面走走,晒晒太阳,到处看看。
  当我从那棵树下走过的时候,听到了风的歌唱,那是关于正流逝的无尽岁月与岁月风河里我们一生不变的指纹。
  有花自然开放的年纪,就这样转眼到来。一生不过一声。永远又能有多远?蝴蝶永远比沙丘美丽,双脚总有惹不尽的烟尘。这一年,有一个特别温和的秋天,纵容我在她的怀抱里懒散地做着微凉的梦,惬意恬静,盛着美丽新鲜的露珠,日复一日,让生命从此殷实。
  让我再做一个甜梦吧,有歌唱有微笑的好梦。
  让我在快乐中醒来,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收拾心情上路,眸光看你温暖指尖的渐渐靠近。
  你轻轻伸过手来,将我,将我从梦中摇醒。
  现在我坐在一扇透明的窗户旁边。外面的暮色好极了,透过昏黄的天空,肌肤都很明亮。我抬起头,往窗外看去,树影摇曳,不知道哪儿藏有正梦着的叶子?
  而从微凉的梦境中醒来时,身边是一片温暖。
其他文献
苟天晓对老舍《断魂枪》的同题演绎是相当精彩的。庄稼把式却像“一个孤独的王”的老汉,让读者不禁联想到孤云寒月下,抚摸着冰凉枪身的沙子龙。相隔百年,同样作为中华武术传人的两位师傅,依然面对着相似的历史困境和现实窘境。不同之处在于:在沙子龙那里是“新”与“旧”的更替;在苟天晓笔下的老汉身上,则是“真”与“假”的对决。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面临着两难困境。每当舶来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我们之中的一些人就
期刊
遵编辑老师嘱,写几句创作谈。  按理说一篇小说写完,作者的话也就说完了。本来写的时候作者就唯恐自己讲不清楚,读者看不明白,难免啰里啰唆,虽然写完后一般都要尽量删减一番,但即便这样,也因为身在其中的缘故,一般都不会删得很干净,依然不免啰唆和唠叨,所以还敢再写一个字?  但编辑老师的好意不可违抗,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画蛇添足。  多年前一个功夫很好的练家子给我讲过他三次制作这种能“隔墙扎人”的“神枪”的故
期刊
站在十字街路口,面前的车辆川流不息,宛如时间在匆忙中穿梭,不愿停下脚步。  绿灯亮起,我迈着步子过马路。一对母女从我身旁走过,妈妈紧拽着女儿稚嫩的小手,她们边走边说着话。  “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也牵着你的手,带着你过马路。”  “好咧!好咧!我女儿真懂事……”  她们的声音渐渐远去,我的手不禁微微合起,只有虚无的空气。我是在想念久违的熟悉吗?  在我懵懂的记忆深处,我也是如此,被爸爸牵着手长大的
期刊
车停在坡下,同行人要下车去采花,说今年不采,明年这里还不定开不开呢。坡上一个小院,因车响院里跑出个男孩儿,我冲他招手,车上不但有饼干还有奶。男孩儿扯着院门站住了,然后藏了起来,只让我看见他张望的眼睛。  孩子和公路之间的距离,可能比现实更远些。  儿子三岁的时候,他妈妈外出,由我带他。玩累了,吃饱了,一抽浴巾他就滚到床上。睡吧。我拿本书,打开床头的灯,翻过身来挡住灯光,不知不觉就十点半了。我转身看
期刊
解读这个少年情感故事之前,不妨先还原一下小说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心理背景。  故事里,河子是一个缺失母爱的孩子。在城里打工的爸爸很少回家,他和爷爷相依为命。这样的家庭结构和亲情氛围让这个12岁的男孩敏感而自尊,坚强又脆弱,此时,风烛残年的爷爷既是情感寄托,也是精神依靠。于是,当爷爷撒手人寰时,河子原本倾斜的情感茅屋瞬间坍塌。当此际,他不仅需要亲情关怀来补偿爷爷留下的感情空白,而且也期待情感抚慰来重构
期刊
小狗天堂  小狗的天堂在哪里?  我问一只雄壮的藏獒。  藏獒毫不迟疑地回答我:  西藏是小狗的天堂。  雪域高原的人们  忠诚温柔又善良。  没有一只小狗被欺负  吃狗肉是最大的荒唐。  美丽的西藏,遙远的西藏  可望不可及的小狗天堂。  小狗的天堂在哪里?  我问外国回来的金毛。  金毛大哥告诉我:  小狗天堂在外国。  外国的小狗可以逛公园  追逐落叶好快乐。  外国的小狗可以逛超市  豪华
期刊
期刊
>你是谁的影子?  >(2001-4-29 01∶06∶58) shadow  >我么?天堂的影子。  >(2001-4-29 01∶08∶19) 发霉的橘子  >那魔鬼呢?  >(2001-4-29 01∶07∶36) shadow  >在地狱里。  >(2001-4-29 01∶09∶00) 发霉的橘子  >那他也会有影子!  >(2001-4-29 01∶09∶07) shadow  >不会
期刊
很有趣的时候,女孩就想做一件有趣的事。  譬如,女孩会莫名其妙地请假出去,她不清楚自己要去做什么,只想那样做很美,很有诗意。第一个发现她这种怪怪的举动,是她的同桌,一个和她一样弄不清楚自己想什么做什么的男孩。  一次,女孩出去后男孩也举手要出去。老师很好奇地瞧了他一眼,女孩出去,你也出去?男孩不明白女孩出去了,他为什么就不能出去。但老师问得他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点不对劲了。  女孩最有趣的是给自己
期刊
那年,我在祁连山深处杂曲河一带做地质调查,听说了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一场地震。地震致使杂曲河上游山体垮塌,形成堰塞湖后溃坝,给灾区百姓造成了嚴重的二次伤害。  当地一位老者望着不远处河谷两岸直耸云霄的悬崖对我说,地震瞬间,那悬崖就像两扇门,被谁轻轻一推就合上了。  我当即产生了写一部相关长篇小说的念头。我在随后收集资料的日子里产生新的感悟:单纯写地震,很容易写成灾难片,而现在灾难片实在太多,计划就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