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为什么要传下去

来源 :少年文艺(195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编辑老师嘱,写几句创作谈。
  按理说一篇小说写完,作者的话也就说完了。本来写的时候作者就唯恐自己讲不清楚,读者看不明白,难免啰里啰唆,虽然写完后一般都要尽量删减一番,但即便这样,也因为身在其中的缘故,一般都不会删得很干净,依然不免啰唆和唠叨,所以还敢再写一个字?
  但编辑老师的好意不可违抗,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画蛇添足。
  多年前一个功夫很好的练家子给我讲过他三次制作这种能“隔墙扎人”的“神枪”的故事,每次他都是因为“心中一动”而功亏一篑,制枪失败。
  “心中一动”是因为每次都遇到了事,更是因为“自己的修为不够,不能心如止水”。练家子说。
  我明白这种神枪是传统武术的最高境界,因为它“知其雄,守其雌。上善若水,以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以它自然是一个练家子最高的向往。练家子虽然说得平平淡淡,但我却能看出他深埋的梦想没有熄灭。
  不幸的是这位练家子因意外而英年早逝,令人惊愕和神伤。
  在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里,一个人会遇到多少诱惑,身处多少烦恼,遭遇多少挫折?更不用说他面临着沉沉碾压而来的岁月和疾病了……
  近年來我们国家和民族进入到空前的繁荣兴盛时期,但令人惊讶的是,她的被提倡和保护的传统文化,比如传武和中医,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挑战以至打击,简直岌岌可危。
  但中国毕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古国,她能连绵不绝,香火不断,她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历史长河中她历尽艰险,曾多次面临灭顶之灾,但她总是能浴火重生,重现荣光。
  历史学家朱东润先生在《陈子龙及其时代》一书中说:“在这个民族向下的时候,一切渣滓都泛滥上来,初看好像是一个渣滓的世界;但到了这个民族向上的时候,渣滓会沉下去,又见到一派兴隆的气象,这个民族的光荣是不可抹杀的。”
  我相信我也知道在中国民间乡野总是有一批人,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文化香火,一代代薪尽火传。他们有时守着仅仅一粒火籽,却等待着火籽燃成大火的时刻。
  所以我让这个我以前写过的练家子——现在他已老了,在一个孩子的帮助下制成了这把神枪,并且传给了这个孩子。
  顺便说一下,我初中时开始写作,那时最崇拜的是老舍和姚雪垠,所以我起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笔名叫“雪舍”,现在它是我的网名。写“神枪”时我不可抗拒地引用了老舍的“断魂枪”,向先生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在老舍它是枪法,在我这它成了神枪名。在先生的《断魂枪》中,神枪沙子龙万念俱灰——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而我却让断魂枪传了下去,它必须传下去。
其他文献
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舒展着身子,在阳光中灿烂地微笑。  “做一朵花多好啊!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可以用香气引逗蝴蝶起舞翩翩,可以用色彩博得人们赞赏连连。她们真是一群不知忧虑为何物的快乐仙子呢!”我对着花儿自言自语。  “不,不是的”风中飘来一个细小的声音,“你错了,我们并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样。我们惧怕烈日,惧怕暴雨,惧怕狂风,惧怕寒霜,惧怕人类的攀折,惧怕害虫的啃噬。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自己的
期刊
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感冒是一种很伤感的病。  我喜欢早些年那个还没长大的范晓萱,喜欢那个用非常认真的声音和表情在漫天飞雪的圣诞节一边感冒一边唱“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的小女孩。如果分别,如果思念,如果刚好这个南方的冬天有雪,如果你早已在我的心中种下痼疾,那么这一场病又怎么能逃得开?没有比一场久治不愈的感冒更适合这个伤感的季节。枕边的纸团越积越多,终于像一座小山的高度。长长一卷卷纸竟也所剩无多。秋天已近
期刊
当你在繁华拥挤的霓虹街头邂逅我时,当你看见我匆匆地斜眼瞥你一下再优雅从容地与你擦肩而过时,当你发现我穿着简单的长裙蹬着复杂的皮鞋冷漠地穿梭于人群甬道时,请你不必惊讶。我对现在的自己已无异议,我的长久以来积累的改变,冲淡了内心曾经极度的恐惧与惶恐。也许这样的麻木很好,让我不再抗拒真实,不再反映时间的溃烂。那么,也请你不要讶异了。我不喜欢你用这样惊愕的眼光看我,我不是异类,和你们一样,我只是一只每天为
期刊
展览馆没有想到过要飞行,他觉得在城市里,站在一个地方挺好的。白天,可以看街道上的人呀,车呀,晚上,就跟展览馆里的画聊聊天,听听他们来到展览馆的故事。  一天晚上,展览馆盯着一个画框看了半天。画上的大树还在,草还在,风还在,就是停在大树上的鸟不见了。天快亮的时候,展览馆看见鸟飞回来了,鸟根本不回答展览馆的问题,急急忙回到大树上。  接下来的白天,展览馆不再看人和车了,一门心思想鸟的飞行。鸟飞到了什么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在《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里转述道:“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他又提到丰子恺画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一个做泥人的师傅,一本正经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模子里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  我想,这些泥人一定至少是精细的。因为“模子”一定是精雕细琢而成的,饱含了责任感和对成品的期待。  如果,这些泥人会说话,一定是小说《标杆》中的这一句:“灰突突的笔袋、灰突突的笔记本
期刊
一    “玉泥!等一下!”乌瓶在背后叫住我。  我皱着眉回头看她。教室里的钟指在9点,已经很晚了。  “今天早上英语课,你说的那个词,嗯,就是那个‘上帝的速度’,可以不可以再跟我讲一下?”乌瓶露出很“职业化”微笑。  这家伙虚伪得让我讨厌,不由刺她一句:“你以后是不是想当公关小姐?或者去给美国老板当女秘书?”  她立刻睁大“纯洁”的双眼:“你说什么呀?”  “没什么。”我耸耸肩,转了转眼睛看别处
期刊
屋子里没有装窗帘,清晨的阳光长驱直入,明白无误把我从沙发床上的美梦中掀翻。我“哗”地睁开眼,觉得自个儿又像新床单一样干净,在白天里重新展开。我坐起来,美滋滋地盘算—  多好呵,天暖和了,不用去租场地了。这个城市有很多免费开放的公园和绿地,沿着城市的高架路就有不少。静安公园、天山公园,富民路、重庆路都有很大片的绿地,它们都可以做天然的练舞场。我打着如意算盘:省出租仓库练舞的钱,也许可以多出点上艺校的
期刊
很多个不被意识到的下午,是在漫无目的的阅读和浏览中悄然流走的。  书店的午后美妙悠长,如果不是周末,大多是很安静的。所有的书铺陈在墙边、桌上,目光从一排书架移向另一排书架,忽然逗留,随手取下。被一句句子击中,那个人,仿佛前世里已经相识,把我无法说出的话说得如此圆满完美。被一大片标题钉住,站在那里,翻了又翻,脚发酸了,轮换着两只脚做重心。  不知上海这个包容万象的都市里究竟有着多少家书店,隐隐于大市
期刊
擂主:  孙骏毅(作品号001)    阿木林,人称“矮冬瓜”,粗短的身材,肉鼓鼓的脸,而且大耳朵、小眼睛、翘嘴巴,好像他爸妈的长相缺点全让他遗传了。  阿木林有两个嗜好:一是辩论,二是足球。这两个嗜好常常搅和在一起,有时要为足球与别人辩个你死我活,有时又要为参加一场辩论赛忍痛割爱放弃看足球。他一肚子的俏皮话、歪点子,自诩“校园第一怪才”。  “地球上有多少人,阿木林你说!”一下课,常有些不甘服输
期刊
苟天晓对老舍《断魂枪》的同题演绎是相当精彩的。庄稼把式却像“一个孤独的王”的老汉,让读者不禁联想到孤云寒月下,抚摸着冰凉枪身的沙子龙。相隔百年,同样作为中华武术传人的两位师傅,依然面对着相似的历史困境和现实窘境。不同之处在于:在沙子龙那里是“新”与“旧”的更替;在苟天晓笔下的老汉身上,则是“真”与“假”的对决。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面临着两难困境。每当舶来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我们之中的一些人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