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信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该是扎扎实实地阅读课。学生只有深入阅读文本,才会走进文本,获得体验。本设计旨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进行整体规划,深切感受“我”和小红车主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从而享受阅读乐趣,体验美德,并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生齐读课题。
  2.课后,让学生搜集和背诵一些有关诚实与信任的名言警句,并汇报。指名发言。
  3.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同样,课文中也有句很有哲理的与课题相关的话,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生交流,师出示“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
  反复朗读这句话,注意停顿。(指名读,齐读)
  二、 精读课文,感受真情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我”诚实与信任的句子,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做些批注。
  2.生交流,适时出示句子“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3.引导生理解感悟“我”的诚实以及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
  (1)“环顾”是什么意思?看不见一个人,作者又没有离开,可见作者的品质如何?“便”可以看出什么?体会作者的诚实以及写字条毫不犹豫。
  (2)字条在什么地方?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这说明了什么?
  (3)字条上有什么内容?生回答,自己的姓名、电话。
  4.师问:“假如是你,你还会写什么内容?”
  生1:写当时的天气。
  师追问当时的天气如何?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天很黑,又有雾,尽管有路灯,还是看不清。)
  生2:我会写车主也有责任,告诉他是违章停车的。从“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师引导生讨论责任在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3:“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可以看出我开车的速度很快,责任应该在我。
  生4:“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可以看出这件事的小红车的主人也是有责任的。
  生后半句又说责任应该在我。说明作者遇到问题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将问题承担下来。转念一想,我是开车的呀,我应该注意到这辆车子的,小红车又不是人,他看到车怎么会躲呢?所以责任应该在我。
  生“毕竟”是追根究底的意思。说明当时作者想,虽然小红车也有责任,但我的责任更大些。可以看出,他在事故面前诚实与勇于承担责任的可贵品质。
  生3:我要告诉他,我当时不是有意要撞他的车,而是归心似箭,车速过快。从“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可以感受到。
  生4:我要劝小红车的车主下次停车时要注意,不能超过停车线。
  ……
  5.师(总结):有这么多的理由可以写,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事故原因呢?(生讨论交流,明确“我”没有推诿而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可贵精神)而且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作者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谁能读好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假设,学生以“我”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写字条”这一局部引向事情发生的那个晚上这一“整体”,通过分析当时的情况,使学生对我的诚实有了深刻的认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在品读中产生想法,对他们个性的形成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通过让学生理解放字条是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突破了难点。】
  6.“我”留下了字条,你觉得“我”还留下了什么?
  生(齐):还留下了“诚实与信任”。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我”给小红车主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张字条,还留下了诚实与信任。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看到纸条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看到纸条,小红车主人会说什么呢?“我”无从知晓,文中也无只字片言。这是文本的一处空白,同时也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以文本为依托进行适度拓展,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留下纸条”这一举动所蕴含的人格力量,同时也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 创设情境,深读品悟
  师(过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学们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所以,事隔三天,小红车主人主动打电话与“我”联系。
  1.出示对话,听对话录音感知内容,找出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是车主说的?
  2.同桌分角色自由朗读对话。
  3.交流反馈,从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从“我”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我”勇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真心诚意赔偿。
  生2:从小红车主人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对“我”的谅解,他的不计较得失,他的感动与感谢、敬佩。
  生3:小红车的主人给“我”打电话的目的不是索赔,而是表示感谢。他感谢“我”对他的诚实与信任!
  生4:从“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都是把诚实与信任看的比金钱还要重要的人。有钱不一定能买到诚实与信任。
  ……
  师对学生的感悟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5.师引读第11自然段,学习第11自然段。
  (1) 什么话深深地记在作者的头脑里。(生交流)
  出示:“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生再读感悟。)
  (2) 如果将“印”换成“记”好不好?让我们把这句话也印在脑海里。生背诵小红车主人说的这句话。
  (3) 到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么?写下来,交流。
  【设计意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把阅读后的想法写下来,是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倾吐的需要。通过这个训练,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道理,牢牢植根于学生心中。】
  四、 总结全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说说有哪些?指名说。(生命、时间、知识、健康、友情……)
  希望我们能拥有这些比金钱还要重要的东西,让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延伸,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金钱,要珍惜比金钱还要珍贵的东西,富有发人深省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五、 课后作业
  1.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换个题目吗?
  2.以“诚实与信任”为主题设计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语文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知识的拓展是语文理念的重要方面,它不局限于课堂。既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提高,从而使课内外的学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视野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放大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更多的去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发问权利、朗读机会”,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慎用“直观”,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对发展与提升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内容整合策略    1 用好校本教材《童谣汉堡》  为了让学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对于那些富有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朗读、吟诵、吟唱、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一、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所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
在朗读训练中加强对比,通过比较语句、段落、篇章之间的异同,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眼光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见解更独特,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一、 单篇同文比较——在朗读中放飞思维  1.删  删掉一些词语或者标点,但是不改变原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对比,理解原文的精妙和底蕴。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珍珠鸟》一课。  师: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揭示了本课所
实施新课程以来,“个性化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生命活力,“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的理解,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有时导致了课堂教学滑向失控的边缘。个性化阅读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胡乱地读”、“胡乱体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杂乱无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两个有效落点。 
《学与问》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进行观点论证时,以哥白尼和沈括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为例,充分论证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作者所选的这两个例子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内化和思维训练的好凭借。但是,要让学生对这样的议论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通过阅读提高感悟和认知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联系中感悟、在联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本人做了以下尝试。    一、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使沉寂的课堂因对话而充满生命活力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对话的源泉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习作教学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习作评价都有了明显转变。但是,认真审视我们的习作课堂,不难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简单理解或片面理解,实际教学中缺乏对习作教学的研讨与探索,造成了习作教学的不少问题,致使习作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我们的习作教学质量呢?  一、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精美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美好感情的赞美之情。题目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钩呢?课文是通过若干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章的细节去领悟“爱如茉莉”,感悟爱的真谛是教学的重点。那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