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以来,“个性化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生命活力,“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的理解,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有时导致了课堂教学滑向失控的边缘。个性化阅读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胡乱地读”、“胡乱体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杂乱无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两个有效落点。
一、深入文本、阅读欣赏——挖掘作者个性原意
1.联系文本,阅读欣赏。作者在文本中总是注入自己个性化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识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挖掘作品“初衷”,发现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进入作者的“个性”领域,才能与文本作者实现平等对话,实现深层次的阅读欣赏。
例如,《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虽然用字很少,内容也很浅显,但却包含着“孝为百善之先”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对第三个儿子的赞扬来表达这一个道理的。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问学生喜欢这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儿子。有的学生却说喜欢前两个儿子,原因是这两个人很好玩,会唱歌、会翻跟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种观点也加以肯定就会偏离作者在文中的个性原意,这时我们应该立足于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明白,当三个儿子的妈妈累的时候,他们应该出力帮助妈妈一把,把“孝心”深深地根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之不断发芽、不断成长。对于表示喜欢前两个儿子的学生,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前两个儿子虽然多才多艺,是学会了一种本领,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做人,做人的基本道理是,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养育我们,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
可见,多元解读更应有效引领,特别是当学生对文本所反映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对他们的“个性化”理解要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不偏离个性化阅读的本质。
2.挖掘文本,阅读欣赏。通过文本,我们撷取了文化精髓,因此,面对文本,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它原有的意蕴。但是,在教学中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有时我们还要挖掘文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例如,《落花生》这一篇课文,是通过对作者和他的家人讨论花生的好处进行借物喻人的。其中父亲所说的话“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文章的题眼,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这也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独特人生感悟。教学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文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时代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欣赏领悟“落花生”的特殊含义。
二、超越文本、阅读批判——注入读者个性创意
阅读批判,即要求读者“超越文本”,对文本潜在意义做出创造性的解读。
1.多解文本,阅读批判。文本具有一定的多解意义,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出现个性化的理解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学生对《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就千差万别。有的学生认为,狐狸自己不劳动,通过各种办法骗走了乌鸦的肉,狐狸是十分狡猾的。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十分聪明,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就骗到了乌鸦的肉。有的学生认为,乌鸦很笨,太容易相信别人,乌鸦也很骄傲,听了别人的几句好话就飞到天上去了。可见,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把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挖掘出来,进行阅读批判。
2.想象文本,阅读批判。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因此,在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阅读批判。例如,诗人在《咏柳》这首古诗中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这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嫩嫩的柳叶,一幅多么美丽的春光图。教学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叶。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
生1:春风就像一个榔头,把冬天里小河中的冰敲碎了,你们看,河里的水在流动。
生2:春风是一支画笔,给大地画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
生3:春风是一个闹钟,把正在冬天里冬眠的小动物都催醒了。
生4:春风是一部手机,打给北方的小燕子,于是小燕子就从南方飞回来了。
……
学生的想象充满了灵性,他们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拓展,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总之,个性化阅读要以尊重作者在文本中表现的个性化思想为基础,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为重点,要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的能力。
(责编夏天)
一、深入文本、阅读欣赏——挖掘作者个性原意
1.联系文本,阅读欣赏。作者在文本中总是注入自己个性化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识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挖掘作品“初衷”,发现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进入作者的“个性”领域,才能与文本作者实现平等对话,实现深层次的阅读欣赏。
例如,《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虽然用字很少,内容也很浅显,但却包含着“孝为百善之先”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对第三个儿子的赞扬来表达这一个道理的。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问学生喜欢这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儿子。有的学生却说喜欢前两个儿子,原因是这两个人很好玩,会唱歌、会翻跟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种观点也加以肯定就会偏离作者在文中的个性原意,这时我们应该立足于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明白,当三个儿子的妈妈累的时候,他们应该出力帮助妈妈一把,把“孝心”深深地根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之不断发芽、不断成长。对于表示喜欢前两个儿子的学生,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前两个儿子虽然多才多艺,是学会了一种本领,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做人,做人的基本道理是,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养育我们,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
可见,多元解读更应有效引领,特别是当学生对文本所反映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对他们的“个性化”理解要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不偏离个性化阅读的本质。
2.挖掘文本,阅读欣赏。通过文本,我们撷取了文化精髓,因此,面对文本,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它原有的意蕴。但是,在教学中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有时我们还要挖掘文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例如,《落花生》这一篇课文,是通过对作者和他的家人讨论花生的好处进行借物喻人的。其中父亲所说的话“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文章的题眼,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这也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独特人生感悟。教学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文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时代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欣赏领悟“落花生”的特殊含义。
二、超越文本、阅读批判——注入读者个性创意
阅读批判,即要求读者“超越文本”,对文本潜在意义做出创造性的解读。
1.多解文本,阅读批判。文本具有一定的多解意义,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出现个性化的理解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学生对《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就千差万别。有的学生认为,狐狸自己不劳动,通过各种办法骗走了乌鸦的肉,狐狸是十分狡猾的。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十分聪明,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就骗到了乌鸦的肉。有的学生认为,乌鸦很笨,太容易相信别人,乌鸦也很骄傲,听了别人的几句好话就飞到天上去了。可见,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把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挖掘出来,进行阅读批判。
2.想象文本,阅读批判。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因此,在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阅读批判。例如,诗人在《咏柳》这首古诗中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这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嫩嫩的柳叶,一幅多么美丽的春光图。教学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叶。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
生1:春风就像一个榔头,把冬天里小河中的冰敲碎了,你们看,河里的水在流动。
生2:春风是一支画笔,给大地画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
生3:春风是一个闹钟,把正在冬天里冬眠的小动物都催醒了。
生4:春风是一部手机,打给北方的小燕子,于是小燕子就从南方飞回来了。
……
学生的想象充满了灵性,他们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拓展,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总之,个性化阅读要以尊重作者在文本中表现的个性化思想为基础,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为重点,要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的能力。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