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点滴经验谈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科学教师必须在科学课上尽力给学生开放探究的时空。这个时空主要指学生进行探究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但不局限于平时学习的教室和上课的40分钟。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以下是我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以抛砖之意,达提高《科学》教学之目的。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复杂但又密切合作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一员,就得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我将学生分作几个小组,每组五六人,每组指派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维持纪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然后汇报集体学习的结果。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认真而兴奋,积极地探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学情境,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学活动之中,为发掘学生潜在的智能而创设的一种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潜能的开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学生才有学习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例如,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和操作潜能,并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创造性人才的标志之一。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如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师生一起做实验。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放入水中,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让浮着的小木块沉入水底?学生马上动手实验,并在探索性的操作中找到了办法,如有的学生把稍大的一块橡皮泥按在小木块上,有的则直接用手把木块按入水底;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能否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同样,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实践中很快作出反应:有的把橡皮泥放在稍大的塑料泡沫块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或小船的形状等等,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出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样做,学生手脑并用,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发散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物体沉浮的初步知识。
  2、作出判断,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判断正确。如学习《水的压力》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做“玩”水实验,初步感受水的压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水有压力”。学生们充分动手,积极摆弄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他们有的把一个六面都蒙着橡皮膜的立方体架按入水中,水的压力使橡皮膜的各个面都往里凹;有的学生用一个塑料瓶,去底并蒙上橡皮膜,往瓶中慢慢加水,看到水的压力使瓶底的橡皮膜慢慢鼓起,而且还发现“塑料瓶中装的水多,瓶底的橡皮膜鼓得越厉害”,也证明了“水有压力。水越深,水的压力越大”的道理;也有的学生直接在装水的塑料瓶底或侧壁上分别扎孔,瓶中的水马上喷了出来,这就证明了“水有压力”。通过多种方法的设计实验和做实验的练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我以为,只有创设这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应力求做到“三个尊重”:①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地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发生错误时,教师也不能讥笑、讽刺,而应是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以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②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独立见解和看法,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约束,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在观察、实验中体现出来,在观察、实验之后也要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特别是结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应尽可能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观察、实验、思考、研讨等学习活动,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流汗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拓宽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引导与激励的作用还表现在指导本课题的探究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问题上,学生通过观察等渠道可获得知识和易于学生操作的探究方法,以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
  总之,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科学课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灵魂就在于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科学的本质。作为新时代的科学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和语言把更多的时间和自主性交还到学生的手中,使我们的学生在更加融洽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使科学课的灵魂——探究与发现得到更好的体现。要挖掘探究时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周边人群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和经验是有限的,例如在探究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时,如果有学生家长在自来水公司的,教师就可以请家长提供一些可能的帮助。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有的教师参与,更要有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监督学生探究的过程。而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每一次探究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反馈交流,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其他文献
创新就是创造,创造力是人的创造性心理特征最高水平的社会作用的反映。为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转变教育观念,狠抓英语基础教育,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势在必行的重要教学责任。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我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英语课程改革
期刊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学生对其总是望而生畏。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呢?首先应分析原因;其次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原因 兴趣 积累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中考分值比例中占到了15%以上,但文言文的教学并不乐观。文言文的课堂上大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做最忠实的听众和观众,勤快一点的学生会拿起笔记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习作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重要的途径,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认知水平 语言交际能力 练笔 开卷有益  习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习作则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感受和表现生活的学科要求。可是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学生的数学作业是检查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是激发学生认知情感,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检验教学的一把尺子。所以,为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质量,应制订相庆的策略。这不仅能促进教学效益提高,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下面略谈几点策略。  1、“作业规范呈示”策略  笔者借鉴教学教育家顾冷沅的学习过程“呈示方式”这一名词,变换并取名为“作业规范呈示”策略。学生平时的作业习惯属行为类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将信息技术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将是二者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和困境,以及我校的信息化进程情况,提出了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并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角色进行定位,详细介绍了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整合  一、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
期刊
一、小学生作文难的现实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作文内容的现实表现。  1、虚假成分多。大话、空话、假话连篇,缺少心里话,缺少真实情感。学生对编造作文内容习以为常,把作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脱节。或者从现成的作文材料中东拼西凑,把别人的文章生搬硬套过来,甚至整篇抄袭,或者在考试前背诵作文来应付考试等,不一而足。  2、缺乏独特感受,千篇一律。从作文立意、选材到成文,模式化严重。例如写自己的亲人,总
期刊
2006年3月27日,《楚天金报》登载了一篇《八成学生不爱学语文》的文章。内容是:武汉市武昌区楚才实验中学对7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你对语文学习是否有兴趣?”22人回答“没有”,39人答“一般”,回答“有”的仅有9人。谈及不感兴趣的原因,有36人认为是课文“离生活太远”、“枯燥无味”、“说教性太强”······  2006年11月27日,《新闻晨报》又发表一篇《语文教材不合学生口味》
期刊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家认为在三年级以上开设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一直以来都把课外阅读的起步定在三年级后。那么?我们能否也可以在低段开展课外阅读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发现在低年级不仅可以很好地开设课外阅读,还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面对刚
期刊
[摘 要]:从高中教育转型至初中教育,就犹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知所措。根据以往见到的情况,让我决定先从音标开始。本文先阐述音标教学的重要性,然后详细记录了音标教学的过程和策略。即:利用字母让学生接触音标,通过让学生读音标写单词予以巩固,利用音标读句子。训练学生运用音标记单词,教会学生查字典等。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今年却要开始教初中英语,有点紧张,有点茫然,不知该从何下手。然而,在高中英语教
期刊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朗读更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学生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目的不明等问题。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