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它的革新之处在于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对课堂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课前就对学习目标,预习任务非常清楚。教师也可以通过预习作业反馈更明确学生的困难在哪里。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减少讲解的时间,给学生更多时间提问、练习,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现以我的一堂语法课为例,来探讨翻转课堂在语法教学上的可取之处以及需要注意的改进的细节。
一、学习目标明确,预习有充分指导和检测
学生观看微课后,对隔天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加上导学稿层次清晰的微课检测板块,学生是带着疑问去观看微课,也是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到位,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比如if,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这节课,微课和导学稿同步由浅入深,分成四个板块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检测。
1.分清主从句,注意标点符号。
2.了解主从句的时态。
3.了解if和unless的转换。
4.了解if的两面性。层次清晰,目标明确。非常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这节课。
二、 教师备课更合理,尤其能落实备学生
因为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而且微课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需要体现引导思维、检测、布置作业三个基本环节。正因为教师要尽可能地压缩微课的内容,所以才会促使教师积极去思考如何更言简意赅,精讲精练。导学稿检查学生微课预习情况的同时也一步步向学生透露着课堂的结构,教学的思路。避免学生学得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稿时要和微课匹配,要和课堂流程匹配,还要搭配当堂巩固练习,对于初三英语来说,就是点击中考板块。教师细心搜罗历年中考真题,给学生一个中考的风向标。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导学预习作业反馈清楚知道哪个学生哪个板块有问题。在正式上课时可以适当删减学生问题较少的板块,重点突出学生普遍有问题的板块。所谓生本,心里有学生,以学生的困难为己任,不正是最好的体现。
三、课堂练习时间大量增加,最重要的知识的内化过程当堂解决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微课的指导,做了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课堂主要变成了 “答疑解惑”,重难点可以真正突出。也因此针对重难点的练习量可以大大增加。语法的训练可以从简单的规则到词句再到对话甚至写作等更高层次的语用上的训练。在一层层递进的练习中,能最大程度上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提升能力。课后几乎不需要再多花时间去做更多的练习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课余的负担。
四、小组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在生本的大潮中,小组合作学习普遍被用于很多公开课中。可是因为师生双方长期的满堂灌的老习惯,许多小组合作都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坐在了一起,做些空洞肤浅的讨论,实际上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交流。但是在翻转课堂中,学优生有了微课的指导更具备教同组同学的能力,学困生在向同学提问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少些胆怯。另外,由于老师要求微课检测环节由预习表现不佳的同学为主力来回答问题,所以这些同学必须在讨论的过程中去询求解答。这也是促进学生间良性交流的很好的方式。在翻转课堂中,小组讨论订正预习作业,订正课本练习,讨论课堂练习中的疑难点,核对最后中考点击板块的小测试等环节都非常实在,学生一点也不会不知道要做什么,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
五、学生在翻转的过程中从“学会”上升到“会学”
1.不是所有的英语课堂都要翻转。要视课时内容和学情而定。基础性的过于简单的问题不用翻转,直截了当更有效率,更重当堂体会感受的阅读第一课时也不适用翻转,只有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清晰,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练习辅助的某些语法课才特别需要借助翻转来给学生更多的当堂练习、交流、知识内化的时间。另外,初三的重难点专题复习课也非常适合翻转,这样课不会显得冗长,重难点也方便突出,讨论也更具针对性,更能擦出火花。
2.提供给学生的微课一定要精简。微课不必告诉学生全部的知识点,只需重点突出即可。另外微课虽小,也要五脏俱全。导入,重难点呈现,探究式的问题抛出,适当的练习反馈,布置作业,一样都不能少。这些要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其实是挺有难度的。也就特别考验教师,也是督促教师去思考怎样去繁从简,深入浅出地呈现一堂课。
3.灵活地使用微课。有的教师最初反对翻转课堂就是因为农村中学学生家庭技术支持不到位。可是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翻转课堂是完全利大于弊的,不能就因为这一点困难就不去接受它所能带来的诸多良好的改变。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灵活控制微课的播放时间。自习课,或者英语课的最后五分钟,都是很好的播放微课的时间。这些微课收集起来后,还能丰富教研组、备课组的资源。大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微课不仅在新授课前有用,在复习课时也完全可以拿来作为知识的回顾。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4.翻转课堂并不是高大上,不接地气的代名词,相反,翻转课堂对农村中学较为薄弱的生源,两极分化的课堂来说,正是对症的良药。因为它把学生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有精力去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帮困任务,学生间在真实的交流过程中真正做到有差异的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活动探究、考试检测都非常有层。是学生自己构建了课堂的内容,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解。这样的课堂,更受学生欢迎。
一、学习目标明确,预习有充分指导和检测
学生观看微课后,对隔天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加上导学稿层次清晰的微课检测板块,学生是带着疑问去观看微课,也是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到位,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比如if,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这节课,微课和导学稿同步由浅入深,分成四个板块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检测。
1.分清主从句,注意标点符号。
2.了解主从句的时态。
3.了解if和unless的转换。
4.了解if的两面性。层次清晰,目标明确。非常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这节课。
二、 教师备课更合理,尤其能落实备学生
因为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而且微课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需要体现引导思维、检测、布置作业三个基本环节。正因为教师要尽可能地压缩微课的内容,所以才会促使教师积极去思考如何更言简意赅,精讲精练。导学稿检查学生微课预习情况的同时也一步步向学生透露着课堂的结构,教学的思路。避免学生学得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稿时要和微课匹配,要和课堂流程匹配,还要搭配当堂巩固练习,对于初三英语来说,就是点击中考板块。教师细心搜罗历年中考真题,给学生一个中考的风向标。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导学预习作业反馈清楚知道哪个学生哪个板块有问题。在正式上课时可以适当删减学生问题较少的板块,重点突出学生普遍有问题的板块。所谓生本,心里有学生,以学生的困难为己任,不正是最好的体现。
三、课堂练习时间大量增加,最重要的知识的内化过程当堂解决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微课的指导,做了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课堂主要变成了 “答疑解惑”,重难点可以真正突出。也因此针对重难点的练习量可以大大增加。语法的训练可以从简单的规则到词句再到对话甚至写作等更高层次的语用上的训练。在一层层递进的练习中,能最大程度上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提升能力。课后几乎不需要再多花时间去做更多的练习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课余的负担。
四、小组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在生本的大潮中,小组合作学习普遍被用于很多公开课中。可是因为师生双方长期的满堂灌的老习惯,许多小组合作都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坐在了一起,做些空洞肤浅的讨论,实际上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交流。但是在翻转课堂中,学优生有了微课的指导更具备教同组同学的能力,学困生在向同学提问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少些胆怯。另外,由于老师要求微课检测环节由预习表现不佳的同学为主力来回答问题,所以这些同学必须在讨论的过程中去询求解答。这也是促进学生间良性交流的很好的方式。在翻转课堂中,小组讨论订正预习作业,订正课本练习,讨论课堂练习中的疑难点,核对最后中考点击板块的小测试等环节都非常实在,学生一点也不会不知道要做什么,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
五、学生在翻转的过程中从“学会”上升到“会学”
1.不是所有的英语课堂都要翻转。要视课时内容和学情而定。基础性的过于简单的问题不用翻转,直截了当更有效率,更重当堂体会感受的阅读第一课时也不适用翻转,只有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清晰,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练习辅助的某些语法课才特别需要借助翻转来给学生更多的当堂练习、交流、知识内化的时间。另外,初三的重难点专题复习课也非常适合翻转,这样课不会显得冗长,重难点也方便突出,讨论也更具针对性,更能擦出火花。
2.提供给学生的微课一定要精简。微课不必告诉学生全部的知识点,只需重点突出即可。另外微课虽小,也要五脏俱全。导入,重难点呈现,探究式的问题抛出,适当的练习反馈,布置作业,一样都不能少。这些要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其实是挺有难度的。也就特别考验教师,也是督促教师去思考怎样去繁从简,深入浅出地呈现一堂课。
3.灵活地使用微课。有的教师最初反对翻转课堂就是因为农村中学学生家庭技术支持不到位。可是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翻转课堂是完全利大于弊的,不能就因为这一点困难就不去接受它所能带来的诸多良好的改变。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灵活控制微课的播放时间。自习课,或者英语课的最后五分钟,都是很好的播放微课的时间。这些微课收集起来后,还能丰富教研组、备课组的资源。大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微课不仅在新授课前有用,在复习课时也完全可以拿来作为知识的回顾。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4.翻转课堂并不是高大上,不接地气的代名词,相反,翻转课堂对农村中学较为薄弱的生源,两极分化的课堂来说,正是对症的良药。因为它把学生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有精力去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帮困任务,学生间在真实的交流过程中真正做到有差异的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活动探究、考试检测都非常有层。是学生自己构建了课堂的内容,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解。这样的课堂,更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