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演员”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数问题》作为高中选修2-3课本中的独立一章,因其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者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教者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还不太适应。从而导致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甚至觉得“云里雾里”。但是自我校实行“自主课+展示课”之后,随着展示课上学生自己成了“演员”,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演出,演给同学们和老师,就使得以往的这些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按以往经验预设的一些障碍和难点学生自己就会解释的很清楚。
  笔者认为学生们之所以“怕”学计数问题,主要是因为计数问题的抽象性,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们自己的做法就是将原题进行一下转化,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
  学生的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组内成员间的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下面笔者将就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难点通过两个特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1.占位子问题
  例1 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1)仔细审题:在“自主课”上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2)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几个小组为迅速进入角色,将题目转换为:让学号为1、2、3、4、5的同学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同学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解决问题:展示课上,一个组在选出一名学生来安排其他5位同学坐位子,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 )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 )=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而且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对此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1)学生小结:接着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2)老师小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置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2、分组问题
  例2 从1、3、5、7、9和2、4、6、8两组数中分别选出3个和2个数组成五位数,问这样的五位数有几个?
  (1)仔细审题:先由学生自主课上仔细审题,明确组成五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这五个数来自两个不同的组,因此是一个“分组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2)转换题目:在学生充分审题后,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有一组的同学将题目转换如下:
  从班级的第一组(12人)和第二组(10人)中分别选3位和2位同学分别去参加我市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解决问题:接着笔者就让该组的同学来提出选人的方案。
  同学A说:先从第一组的12个人中选出3人参加其中的3科竞赛,有P( )×P( )种选法;再从第二组的10人中选出2人参加其中2科竞赛有P( )×P( )种选法;最后由乘法原理得出结论为(P( )×P( ))×(P( )×P( ))(种)。(这时同学B表示反对)
  同学B说:如果第一组的3个人先选了3门科目,那么第二组的2人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第二步应该是P( )×P( )。(同学们都表示同意,但是同学C说太繁)
  同学C说:可以先分别从两组中把5个人选出来,然后将这5个人在5门学科中排列,他列出的计算式是C( )×C( )×P( )(种)。(再次通过互相讨论,都表示赞赏)这样原题的解答结果就“浮现”出来C( )×C( )×P( )(种)。
  (3)老师总结:针对这样的“分组排列”题,我们多采用“先选后排”的方法:先将需要排列的对象选定,再对它们进行排列。
  以上是笔者的学生在学习到这一部分时,笔者设计的两个问题,结合“自主课+展示课”,让学生在题目中成为了真正的演员,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全面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己成为演员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转换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030000)
其他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
期刊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校长的角色定位、领导能力等,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宽,关系到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教育者角色:努力成为“大家”  校长无疑是师生效仿的榜样。作为校长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大胆进行观念创新,真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等。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
期刊
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教学规律、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科特点而制定的,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以及各个具体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原则;对每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不同教学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更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
期刊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力量。老师送给学生爱,学生回报老师爱,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同时也将快乐的种子播撒进了学生的心田,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的形成都有各种原因,但多数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或者缺乏爱,或者被溺爱。  首先,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  平时,我经常留心他们。利用空闲时间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父母的事不是他们的错,现在应该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实力,赢得
期刊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今,随着“动车组”的运行,这种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被彻底颠覆。班级管理也是如此,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也应进入“动车组”时代。  “动车组”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它既有车头在前面带,又有动力车厢提供动力源,形成一个动力系统,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向前奔,车速自然加快。由此我联想到,有的班主任工作非常投入,却很难见到效果
期刊
在小學生的数學學习过程中,學生时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像算错数、抄错题、遗漏数、混淆题、思路偏差等差错。有些知识是教师一再强调的,學生照样在不知不觉中出错,而且往往越简单越容易出错,有的错误甚至连學生本人都莫名其妙。 基于以上现状,我认真分析研究小學生“粗心”的产生原因,把培养學生的纠错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师生共建错题集  學生方面:要求每位學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每天将
期刊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我时刻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遇到的教学问题,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无小事,无论就教学者本身还是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学习都是一种习惯!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呢?  一、学生应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主倾向性,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
期刊
当今社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早期的家庭教育。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中国现代的家庭早期教育又如何?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它特殊的作用。家庭除了生儿育女,生产和消费之外,还必须承担起对下一代的教育责任,向孩子传输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并促使其形成良性社会化。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品质,健康等方面都有影响。  随着现代化
期刊
【内容提要】高中物理灵活性强、能力要求高。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素质和能力也参差不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喜欢学物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愿意学 喜欢学 培养良好的习惯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普通高中招收的大多数是本地区第三、第四类层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差、底子薄
期刊
“叮铃铃……”學校传达室的铃声紧促地响起。  “您好!请问这里有一位杨忠杰老师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人迫不及待的询问。  學校里的确有这么一位杨老师。他临近退休,已不代课,现在主要在學校的灶房管理老师的伙食工作。他平时为人宽厚,不善言语。很少听他提起过自己的往事。每当看到他时,他总是很平易近人地问道:“今天在灶上吃饭吗?”,再耐心地在帐簿上记下今天需要购买的食材数量。  这个电话要找的人,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