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下面,笔者试图对几种常见误区进行思考,并针对误区,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
  
  误区一:学生互动师“解放”
  
  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尽一切手段和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活动了,教师却不动了:学生活动时,教师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看看时间,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
  实际上,新课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或在各小组间巡视,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内部分工的职责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更有序,交流才更有效。
  
  误区二:教师上课不张口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数学教学很忌讳教师的“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教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上了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其实,从学习方式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学习,一种是发现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是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或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当然,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
  在践行新课改理念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革命不彻底”,教学理念就不先进似的。课堂上讲与不讲,并不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也不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多并不一定滥,少也不等于精,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数学符号怎么写,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圆心、半径、周长的概念,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也就是说,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误区三:活跃气氛是目的
  
  一段时间来,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已成为几乎所有公开课教师们的共识,不少教师为单纯地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设计环节,学生的情绪的确高涨,呼喊声不绝于耳,教师也完全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认为气氛活跃了,目的达到了,课就上成功了。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有一位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活跃气氛,从一进教室就开始提问,到授课结束布置作业,提出的问题达一百个之多,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一百多个问题实在过多过滥,听课者尚且如坠云里雾里,不知轻重主次,学生们如何接受,又怎么受得了。同时,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数量、问题满天飞,就容易忽视对学生真正参与度的分析,弄不清学生的参与是全部参与还是部分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上参与。
  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愉快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提倡和追求的。一次,我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不退位减”内容时,就安排学生先观察图,并通过图形列算式,然后尝试用竖式列式计算,再探索算法。整个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过程井然有序,课堂气氛严肃而活泼,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北师大肖川博士曾经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误区四:不设情境不上课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一个教师上素数和合数,为创设情境煞费苦心。课前交流还好,突然间他脸色一沉,说:“同学们,不好了,我接到最新情报,恐怖分子在我们这里安置了一个定时炸弹,还有三分钟就要爆炸。”他的话刚说完,刚才还谈笑风生的学生们霎时紧张起来,整个班级鸦雀无声。这时老师又接着说:“情报员送来最新情报,说定时炸弹上的密码是10以内的素数,那么什么是素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然后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然而学生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课上到一半时,终于一个满脸憋得通红的男同学站起来问:“老师,炸弹爆炸了吗?”顿时全场哗然,这节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并非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更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
  
  误区五:媒体手段成法宝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之一,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小远近、动静快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与推广为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教师在看待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公开课、观摩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是跟不上时代。为此,授课者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等于课本搬家;有的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学生的注意力全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从而无法获取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只有课题;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课件制作粗糙,链接不好,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致使课件完全成为摆设和累赘。
  由此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同时,使用新技术手段并不一定能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板书,学具操作无法代替教具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误区六:教学“无法为上”
  
  曾几何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被所有教育工作者们所津津乐道,如今新课程的教学更是提倡开放性和灵活性。显然,原先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入冷宫,所有教师弃而远之。重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现在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有不少教师由于过分对新鲜的教学形式的追求而走进了误区,甚至以为,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节,每节课都要分小组活动,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都要有“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唯恐落下什么,无法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试想,这样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过分求法易入误区,无视教法也会走上歧途。有些教师为另辟蹊径寻找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干脆把诸多教法杂糅到一起,弄得不伦不类,使听课者如进迷宫,还美其名曰“无法为上,不拘形式”。
  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是指教学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而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有利于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或几种形式,说到底还是内容决定形式。再理想、再先进的形式如果无法为内容服务则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适得其反。笔者以为,与其在一节课教学中杂糅多种模式而影响教学,倒不如采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效果来得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所提倡的都是删繁就简,如能直接到达目的地,直接把知识授予学生,又何必非要绕弯子、兜圈子呢?再则,越多、越灵活的模式就越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和教学上的困难,甚至会出现教师难以控制教学局面的现象,这对教学基本功稍微弱一点的教师来说是很不足取的。
  总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构建科学的教与学的关系,既要从传统教学呆板的模式中走出,又不能驶入只看到新课程浮华形式的怪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经验,去伪存真,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也才能真正走出“误区”,走进新课程。
  (作者单位 :415500湖南省澧县澧澹中学向阳学校)
其他文献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看,只有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应该怎样激活呢?笔者认为:    一、要努力寻求和寻求最近发现区,激活学生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观念和意识往往难以解释和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把教学内容能
期刊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
期刊
应用题是实践数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一些学生因缺乏必要的解题技巧,往往感到困难,应用题的类型很多,解题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这里介绍一种方法棗增设参数巧解应用题:有些应用题按所求量设置求知数很难解答,而增设一个或几个与所求量相关的其他作为参数,则会使题中的数量关系变得清晰明了、易于求解。  例1:山脚下有一池塘,山泉以固定的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入池中的水量相同)不停地向池塘中流淌。现池塘中有一定深度的
期刊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后,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会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对于高中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
期刊
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能性目标,教师必须以思维训练为主弦律,弹好数学应用题教学五部曲。    一、审题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冗长、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理解。“缩写”是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改写”
期刊
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
期刊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巧妙使用评语。教师评语,可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或“×”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
期刊
一、新课程的内涵认识    1、什么是数学课程及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它反映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切数学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是对各个特定阶段(如:初中、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规定,它体现着数学教育的目标。  2、确立数学课程标准的意义  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已经考虑学生达到该学段时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认知发展水平、数学思维的发展
期刊
数学是一种图像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小学数学是基石与根本。怎样教好小学数学呢?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  1、数学情景的设计:这点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2、数学的广泛应用:点击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名人榜样的效法作用。  4、在活动交流中,多鼓励表扬,不扼杀学生思维。如:我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出发,论证了培养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重点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题材的英语资料的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技能 阅读方法    语言是用来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工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指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