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方介堪自选印谱》中姓名印为研究对象,以篆刻范畴下的技法为研究视角,以姓名印为研究背景,在继承和借鉴篆刻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篆法、章法、刀法和款识法四个维度为研究方法,吸收古代篆刻的思想,力图为现代的书法篆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模式。
【关键词】:姓名印;篆刻;技法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20世纪杰出的篆刻家,尤長鸟虫篆,对20世纪鸟虫篆印蓝缕之功,成就至今无人逾越。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撰著有《玺印文综》、《古玉印汇》、《介堪印存》、《介堪印集》、《介堪手刻晶玉印》等。
方介堪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一生治印三万余方,但许多印章刻好交付印主后,流散四方,自己也較少留存印稿,今天所能全部聚齐者,亦仅三四千方而已。本书所收印蜕400方,乃方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整理仅存印稿、亲自编次的一部印谱,皆为其自我认可的篆刻精品,交由其入室弟子徐无闻保存,此为首次印行。其中多数印章仅存一份印稿,这次是首度公开发表。本印谱集中体现了方先生的篆刻艺术成就。
方先生还对其中近百方印注明了篆刻年月,并写有跋语,或记印主,或记印章材料,或记印稿原委,不仅可借以了解方先生的前后印风变化,还可作为勾勒方先生生平事迹、交游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关于姓名印方先生真是千变万化,形成了众多的种类,值得我们研究。
(一)方介堪
上面八方印同样都以“方介堪”为内容,但是风格各异,图1、4、5、6四方印风格相近,都是秦印,但是三个的细节部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图2是古玺的风格,其中“堪”中“土”的横画用点来代替,朱文印。图3为汉印风格,大白文的风格。图7和图8都为圆朱文印,清代陈炼在其《印说》中说:“圆朱文……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只不过图8有外边栏,且图8圆朱更恬静、安雅、飘逸、散淡,犹如谦谦君子。
(二)方巖
图9、12、15字与字之间有边栏,都属于秦印风格,只是字与字之间有微妙的变化。只有图11、14没有外边栏,这两方为汉印。此七方印都是白文印。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九:“白文印必逼於边,不可有空,空则不古。”因而图11、14白文印逼於边,显示了高古。
(三)介堪
图16、18都是圆朱文印,图16“介”的竖画连着最底边,而图18没有。图19和图20都是朱文印,都采用粗边栏技法,只是图19“堪”的竖笔画连接到最上面的边栏,图20中的“介”字的一笔画连接到最上面的边栏。图17为细白文,且设计趋势为下趋势,因为分别夸大了“介”和“堪”的长笔画,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图21为一方随形章,细白文并用界格隔开,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面貌。
由此联想到了中国的印章,始于殷商,盛于秦汉,六朝以后与书画结缘,到元代印章已经演化成为一门独立的篆刻艺术,入明清则臻于高峰,成为艺术创造中一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产物。印章的发明与使用,历史悠久,它从实用的印章逐渐变成艺术品,再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术,即为印学,也是篆刻学、篆刻艺术。中国古代的印章史与其他艺术的一样,都是人类物质活动转化为精神活动的艺术,是人类对于美的创作。不同时期的印章在印文、布局、铸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风貌,中国印章的发展就是由这些不同风貌的印章层叠而成,最终形成现在所呈现的印章面貌。
因此对《方介堪自选印谱》中姓名印技法分析, 有利于吸收篆刻学的思想,力图为现代的书法篆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方介堪自选印谱》徐无文 徐立整理,[M].中华书局 2015年8月北京第1版
[2]《印章边栏分类》王本兴著,[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历代印学论文选》韓天衡 编,[M].西泠印社出版 1985年9月第1版
【关键词】:姓名印;篆刻;技法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20世纪杰出的篆刻家,尤長鸟虫篆,对20世纪鸟虫篆印蓝缕之功,成就至今无人逾越。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撰著有《玺印文综》、《古玉印汇》、《介堪印存》、《介堪印集》、《介堪手刻晶玉印》等。
方介堪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一生治印三万余方,但许多印章刻好交付印主后,流散四方,自己也較少留存印稿,今天所能全部聚齐者,亦仅三四千方而已。本书所收印蜕400方,乃方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整理仅存印稿、亲自编次的一部印谱,皆为其自我认可的篆刻精品,交由其入室弟子徐无闻保存,此为首次印行。其中多数印章仅存一份印稿,这次是首度公开发表。本印谱集中体现了方先生的篆刻艺术成就。
方先生还对其中近百方印注明了篆刻年月,并写有跋语,或记印主,或记印章材料,或记印稿原委,不仅可借以了解方先生的前后印风变化,还可作为勾勒方先生生平事迹、交游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关于姓名印方先生真是千变万化,形成了众多的种类,值得我们研究。
(一)方介堪
上面八方印同样都以“方介堪”为内容,但是风格各异,图1、4、5、6四方印风格相近,都是秦印,但是三个的细节部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图2是古玺的风格,其中“堪”中“土”的横画用点来代替,朱文印。图3为汉印风格,大白文的风格。图7和图8都为圆朱文印,清代陈炼在其《印说》中说:“圆朱文……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只不过图8有外边栏,且图8圆朱更恬静、安雅、飘逸、散淡,犹如谦谦君子。
(二)方巖
图9、12、15字与字之间有边栏,都属于秦印风格,只是字与字之间有微妙的变化。只有图11、14没有外边栏,这两方为汉印。此七方印都是白文印。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九:“白文印必逼於边,不可有空,空则不古。”因而图11、14白文印逼於边,显示了高古。
(三)介堪
图16、18都是圆朱文印,图16“介”的竖画连着最底边,而图18没有。图19和图20都是朱文印,都采用粗边栏技法,只是图19“堪”的竖笔画连接到最上面的边栏,图20中的“介”字的一笔画连接到最上面的边栏。图17为细白文,且设计趋势为下趋势,因为分别夸大了“介”和“堪”的长笔画,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图21为一方随形章,细白文并用界格隔开,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面貌。
由此联想到了中国的印章,始于殷商,盛于秦汉,六朝以后与书画结缘,到元代印章已经演化成为一门独立的篆刻艺术,入明清则臻于高峰,成为艺术创造中一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产物。印章的发明与使用,历史悠久,它从实用的印章逐渐变成艺术品,再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术,即为印学,也是篆刻学、篆刻艺术。中国古代的印章史与其他艺术的一样,都是人类物质活动转化为精神活动的艺术,是人类对于美的创作。不同时期的印章在印文、布局、铸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风貌,中国印章的发展就是由这些不同风貌的印章层叠而成,最终形成现在所呈现的印章面貌。
因此对《方介堪自选印谱》中姓名印技法分析, 有利于吸收篆刻学的思想,力图为现代的书法篆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方介堪自选印谱》徐无文 徐立整理,[M].中华书局 2015年8月北京第1版
[2]《印章边栏分类》王本兴著,[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历代印学论文选》韓天衡 编,[M].西泠印社出版 1985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