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情思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美感来源于生活。
  我年年走江湖,众里寻她千百度,寻找的就是形式美感。正同我的感情是乡村山野培育,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情思,挖掘出来的形式美感的意境便往往是带泥土气息的。
  品尝了西方的禁果,又不愿被逐出自家东方的伊甸园,确有这样的现代亚当和夏娃吧,我属于他们的后裔。鸟恋故枝,即便是候鸟,也爱寻找自己熟悉的旧栖。
  三十年江南四十年江北,大江南北孕育了多少瓜——苦瓜或甜瓜,但缺不了滋养:雨雪风霜。
  朝暮所见,所思,人物山川牛羊,都属家乡,都属东方。“外师造化”,虽有祖传,但毕竟不如西方手法多;西方作家岂不知“内得心源”,但“心源”之源涌于如来佛的手心——母亲。生活经历与思想意识我都曾属于浪子,被排斥、批判,然而我却应验了我们民间的俗语:“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不打满天飞。”幸乎不幸乎?我苦恋于家园,沁入画面的总是东方情思。
  白桦树上长着眼睛,那眼,只有弯弯的上眼睑,没有下眼睑,是秋波,悄悄窥人。悄悄窥人的岂止白桦,年年走江湖,我经常碰见顽石点头,倒影蹁跹,雪山出浴……画意与文思相缠绵。绘画,以其独立的视觉美感人,不依赖诗文的辅助,更非文学的注释或图解。然而,形象的意境,或有意味的形式中确凿存在着画意,这画意往往不易被分离出来。作完画,我偶或勉力剖析潜伏其间的意蕴……
  有时,多次画想表现的意境,总画不好,原来那美感并不显示在单一的具象中。日益明悟:画意与文思若即若离,却并非一回事。于是改用文字来捕获文思,抒画笔所难抒之情……
  画意与文思都源于自然与人间的启示。自然太阔大了,与宇宙太空没有界限;人间是现实的,现实有局限,于是人们创造了桥,通向天的桥,鹊桥。我也常常试造通向太空的桥,从具象通向抽象的桥。于是,画意与文思经常在桥上邂逅。
  梵高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不仅深深同情劳苦人民,而且将自己的命运同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穷困的梵高被视为流浪者,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资本主义社会里找不到他对号入座的职业,他为矿工们传教,想拯救他们,终于失败了。他狂热的感情找不到依附,像溺海的挣扎者最后摸着了救生圈——绘画,在他自己独创的绘画的强烈的形和色的视觉世界中倾泻他热爱人间的泪和血。他用前所未有的色彩表达惊人的感情。他画的《向日葵》是一群欲呼喊的人像。他画的草椅上的一只烟斗使你感到要为生活而哭泣。他在《夜咖啡店》中用白热化了的骇人的明亮调子表现黑暗的力量,邪恶的力量,表现黑夜!
  可怜的梵高只活了37岁,终于神经失常而自杀了,他只画了10年画。他的画不是手的产品,是用灵魂画的,谁也无法模仿。
  我住在农民家,每当我作了画拿回屋里,首先是房东大娘大嫂们看,如果她们看了觉得莫名其妙,她们会诚实又谦逊地说:“咱没文化,懂不了。”但我深深感到很不是滋味!有时她们说,高梁画得真像,真好。她们赞扬了,但我心里还是很不舒服,因为我知道这画画得很糟,我不能只以“像”来欺蒙这些老实人。当我有几回觉得画画得不错,她们反应也强烈起来:“这多美啊!”在这最简单的“像”与“美”的评价中,我体会到了农民们朴素的审美力,文盲不一定是美盲。而不少人并非文盲,倒确确实实是美盲,而且还自以为代表了群众的审美与爱好。在华山脚下,有些妇女在卖自己缝制的布老虎,那翘起的尾巴尖上,还结扎着花朵似的彩线,很美。我正评议那尾巴的处理手法,她解释了:不一定很像,是看花花嘛,又不是看真老虎。
其他文献
开始旅游的理由居然是:去看艺术展览!  抛弃传统旅行路线。参加文化展览、探访创意中心!深入大小街巷寻找各具风格的博物物馆、文化沙龙、艺术博览会,体验艺术家们的心灵世界!    五月 盛会    五月,这个以司管春天和生命女神玛雅为名的月份,是我最钟爱的时令。因为那是春夏交替之际,大地万物从含蓄的春,一下子进入热烈的夏。五月经过冬的严寒,春的含蓄,所有潜藏的美生机,一下子暴发出来。  记得小时候,我
期刊
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驾鹤西去,回归道山。虽知这一天早晚会来到,但看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噩耗,仍独自发呆,半天没愣过神来。  王世襄先生已95高龄,福建人,但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走在街上就是一个北京老头。一直到前些年,老爷子走到哪儿都爱拎着一个自己编织的提篮,任谁也看不出他是大学者,完全一副老北京的派头。  王先生出身望族,父母两系皆为权门。前些年社会都很穷的时候,他嘴里常常冒出让我听着都瞠目结舌的
期刊
人在小的时候,其实是很具创造性的,虽然对于形体的把握及用笔的力度不及成人精准和恰到好处,但是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形态上都个体化的解放了所谓科学的理性认识,释放了自身真实的情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亦创造性的表现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儿童绘画作为一种非教化的原初语言方式,在很多儿童的童年里扮演了一个时期的重要角色,有的甚至影响了今后的发展。我就和很多习画的同龄人一样,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当
期刊
如果说,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师于人——师于物——师于心”这三个层次、三种品位,那么,宋玉麟的创作确乎已进入“师心”之境。  他运用得之于传统的笔墨,平心静气地营造着胸中丘壑,构筑着心理空间。观其作品,无不散发着超然脱俗的气息,为当代普遍紧张浮躁的心灵,提供了一份高雅、清新、明丽、静谧的审美享受。丘壑跌宕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既充溢着传统山水精品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了异于前人的灵性和现代感
期刊
浓烈、厚重,悲情、创伤,宗教、哲学,我被他作品内容强烈地震撼,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生命的沧桑感,并不像是出自于一位中青年画家之手。  约翰·麦克,从小受家庭的艺术氛围熏陶,将自己的人生及生命的体验,以现代的绘画语言及主观的感受,与艺术自然的融合,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浓郁厚重色彩并以简单抽象的艺术,来体现他将对繁复的大干世界的理解。  约翰的作品代表着西方现代画派的流行趋势,代表着西方中年艺术家
期刊
真正的书法家无不在其笔墨点画中融入生命的性灵,由此,才使同样的汉字在不同的书家笔下幻化出千种姿色万般风容。这也正如古人所谓:  “书如其人”。  读宁书纶先生的书作,如见蔼然长者娓娓论道,来龙去脉,点画章法,皆交待得清清楚楚。其正楷端庄清劲,行草潇洒蕴藉,显得不愠不火,不浮不躁。寓苍劲于秀润,融奇谲人平和。他所临孙过庭《书谱》,笔笔渊源有自,不失法度,但细细品味,却发现宁公所写的完全是自家面目。学
期刊
很多人感觉你近几年来光批评了,这些年你有没有画画?  陈:我一直在画画。可是媒体会重新塑造人:李银河一天到晚谈性,王朔一天到晚骂知识分子,然后我一天到晚骂教育。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24小时板着个脸。  你个人仍在寂静之中绘画创作,这些作品为什么不拿出来?  陈:为什么要把“寂静”拿出来?  你辞职离开清华时说:“单是盆栽也得有人好生供养着,体制怎能轻易改!”那种落寞……  陈:没有呀,我写
期刊
潘天寿先生曾说:“题跋也是一门学问”。读了钟鸣天先生所著《中国画诗文题跋》一书,更得到具体的印证,题跋的艺术确大有学问。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绘画,像中国画这样,具有如此之大的包容度,把诗、书、画、印冶于一炉,成为审美内涵极为丰富、表现手段极为自由的综合性艺术。这是因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念,要求突破二度空间、三度空间的局限,把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展到无限空间。所以画之不足,复辅之以诗文、书法和
期刊
达丽·希嘉,本名胡大丽,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浙江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长于西方史,喜爱绘画。母亲是音乐教师,曾经做过何香凝先生的画童,外婆也学美术专业,曾留学日本。在达丽童年时代,对她绘画产生影响的有学习艺术的哥哥、姐姐、以及从小一起长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成为著名邮票设计家的表姐。大家庭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美术人才辈出。  哥哥是小达丽拿起画笔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七岁那年,达丽开始向隔壁邻居父
期刊
书    写一笔好字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中国字的间架结构讲究,每一个字都可以写得富于变化,因而书之法度被古人推崇,渐成定式。书法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个人的书写风格与个人的经历、性格、人生领悟有关。  世界上坚持用软笔书写的民族只有我们汉民族,软笔练的是一身道家功夫:意在笔先。如无刻苦训练,意非但不能在笔下表达,恐怕还离题万里。古人今人练字相同,都要花费相当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