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糖酥甜香轻易不露脸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的一个老友,从高邮省亲归来,特意馈我两盒董糖。这董糖是高邮特产,堪称大名鼎鼎。老友知道我喜爱美食,酷喜甜食,投其所好,堪称知己。再者,被人记挂,真是一种幸福。
  董糖亦叫酥糖,它不仅江苏有、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而已,其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这也说明喜甜嗜糖者,大有人在。在我国,若论董糖的品质与名气,我以为尤以高邮为最。
  董糖的外观呈长方形,状如麻将牌。揭开糖纸,那糖犹如书画的册页一样,页页分明,页页相连,连绵不断。好像精彩连连,给人渐入佳境之妙。我的朋友夸耀说,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董糖,每块共有48层,且是厚薄均匀,层次分明,不粘不连。说实话,我还真没有留意过。生活中要做个明白人,要成大事,这细节还真不可忽视,
  董糖的主要成分为,面粉、绵糖、黑芝麻、麦芽糖诸等精细食材。它集香、甜、酥、脆为一体。这香是面粉、芝麻、饴糖的天然之香,有机之香。这几种香型,相互融合,把寻常的生活,渲染得香气馥馥。此甜既不平淡,也不齁人,更不黏牙,堪称恰到好处。该酥胜过桃酥,超越龙须酥,其实是种柔软细腻的酥。其脆不是薄脆、馓子实实在在的脆,而是堪比曲奇饼的脆;实则是点到为止,会意的脆。
  这董糖属于休闲食品,您可以斯文地三五片地细品慢尝,亦可整块地咀嚼,不过这有点囫囵吞枣,过于粗放了。对待美食,只要您喜欢,怎么吃都行,但要品出滋味,这才不会辜负美食的初衷。其实享用董糖,佐以茶水最好。记得有年去乡间旅行,我曾在高邮三垛小镇的一家茶馆,见有几个老太,围桌而坐,就着一杯香茶,佐以一碟瓜子,一盒董糖,便有滋有味地谈家常,说农事。说到开心处,舒展着写满沧桑的脸膛,咧开缺牙的嘴巴,开怀大笑。那个甜蜜的程度,胜过董糖。老太们聊天有个特点,此刻她们的嘴与耳虽是忙碌着,一双双手也不停歇,或织着毛衣,或纳着鞋底。她们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个甜蜜、充实、而又快乐的下午。
  说来有趣,我有个邻居,姓李,高邮人,是某大学文学院的退休教授。李教授就喜欢吃董糖,每到冬季,他常到小区的花园晒太阳。陪伴他的是张躺椅,一杯热茶,一份当天的报纸,隔三差五的,也少不了几块董糖。小区的花园是公共场所,自然少不了来来往往,嬉笑奔跑的孩子们。李教授的董糖,朝身旁的凳上放置且不要紧,却磁铁一样吸引着一旁玩耍的孩子们。孩子们见了董糖,脚下就差生了根,目光自然是直勾勾的,嘴里还抿着不住打转的口涎。有些胆大、机灵、而又讨喜的孩子,主动凑近,试探地打招呼。于是,“爷爷好!姥爷好!”叫成了一条声。俗话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李教授是过来之人,孩子的这一举动,能不明白?!又怎能无动于衷?!于是笑眯眯地,大方地将董糖分发给孩子们。这真是“嘴甜的孩子有糖吃,嘴甜的下级有官当。”嗨,您说这“嘴甜”是人的天性?还是官场的习气?这些见机行事,嘴甜如蜜的孩子,日后的发展,肯定是不可限量。
  说到董糖,印象最为深的当属孩提时代。那时节,每到春节,千家万户的孩子们,都能得到“红纸包”。这个“红纸包”不是压岁钱,而是红纸包裹的酥糖。用现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地产简装的董糖。这个“红纸包”的包装,很红很艳,跟写春联的红纸一模一样,红彤彤的,喜气洋洋的。“红纸包”的外观是正方形的,方方正正的,见棱见角的。它的体量跟火柴盒相仿,内里的酥糖装填得满满的,饱鼓鼓的。小心揭开糖纸,一片一片地品尝,酥甜,喷香,一直香甜到骨头里。有的孩子吃完董糖,就连糖纸上残存的糖屑,也用嘴与舌头,连吸带舔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最后擦擦嘴,拍拍手,掸掸衣襟,是说不尽的满足。
  那位说了,这“红纸包”有啥稀罕?常言道:“要知往日事,须问过来人。”早年间,人们的收入普遍低下,只能做到三餐饱。这个“红纸包”属于副食与年货的范畴,平日里,它们只在食品店里模特样勾人地展示。孩子们只能饱饱眼福,心存觊觎而已。若还奢想,那就过屠门而大嚼,咽咽口水,自我慰藉吧。千等待,万期盼,眼巴巴地期盼到了春节,方能圆梦,才有口福。况且这“红纸包”,每个孩子只有两块,还想?!要等来年。面对渴望已久的“红纸包”,孩子们那个幸福感,比讨饭和尚朱元璋得到皇位还要开心。
  若论高邮董糖的历史,已有六百多年。它的起源,还跟孝道有关。据相关资料记载,此糖为高邮名士董璘所创,故名。董璘系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官至翰林编修,晚年辞官回乡,侍奉老母。董璘深知老母牙口不好,但又喜甜嗜糖。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为满足母亲的喜好,董璘是苦思冥想,反复实践,最终研制出母亲喜爱的董糖。此糖不仅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还容易消化,备受欢迎。其后,董璘将此糖的制作秘方,大度地公诸于世。使得天下儿女均可尽孝,四海父母均可共享。此后,董糖便在高邮流布,并在全国光大。
  高邮的董糖,虽是好吃,平日里却难觅踪迹,尤在炎热的夏季,它像海参一样需要“夏眠”。董糖的短板是怕高温,怕潮湿。一旦遇热,或是受潮,不仅易融化,易粘连,甚者形味尽失。因而,董糖的生产与销售有着很强的季节性。每每元旦与春节,才是董糖的热卖时节。是故,每到秋冬时节,那些食品厂,才会嘹亮地吹响董糖的集结号。那些工人师傅们,甩开膀子,鼓足干劲;快马加鞭,大举生产。此举,一是为了人民的甜蜜事业,二来也为自己丰厚的回报。高邮的董糖,不仅香甜了中国;更是香甜了每个劳动者的灿烂笑容。
其他文献
[摘 要]国画是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必须要对国画创作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表达。本文首先分析了国画创作中情感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几种情感在国画中渗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国画 情感渗透 国画创作 临摹  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国画画面上丰富的内容,也是传情达意的方法之一。在《还珠格格》中,小
期刊
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由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顺德区博物馆主办的“民俗与水神信仰研究——广东民俗学术研讨会”在美丽富饶的顺德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得到了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和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论坛上,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洪楚平,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肖海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期刊
春节的时候,广东江门开平县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雨村的年货市场上鸡啼声四起,引来一群孩子围观,原来,吸引他们的不是真正的鸡,而是泥鸡玩具。  泥鸡在镇濠、茂竹雨村,有一段传说:某财主雇有一小长工,是个养着一只小公鸡的孤儿,人鸡相伴,形影不离。一次,孤儿不小心把黑豆、黄豆混杂了,财主限他一个早上要拣开来。孤儿正发愁时,只见小公鸡“喔喔”地叫唤,全村的鸡都来了,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消一个时辰,豆
期刊
在闽南婚俗中有一只“引路鸡”必不可少。“引路鸡”又叫“夫妻鸡”。姑娘定亲后,家长在备办嫁妆的同时,必须选购一对健壮无病的公鸡和母鸡,公鸡的要刚会啼明,母鸡必须即将下蛋。把这两只鸡养在笼中,好生侍候,保证其精神抖擞。到了女儿出嫁这天,父母扯几尺红纱绳,一头绑住母鸡的脚,一头捆住公鸡的脚,然后,把它们抱进新饭篮中,由两个女伴娘送到新郎家。待新娘入洞房,随即有人上前为“夫妻鸡”解绳,把它们放到婚床下。这
期刊
“踢鸡”盛行于土家族年轻姑娘们中间,每到农闲和农历正月,到处可见。土家族山寨踢的鸡有两种:一是草鸡,将干苞谷壳撕成1厘米宽的细条后,从蒂处往两边分成相等数,再用手揉搓几下而成;二是鸡毛鸡,即从外地传入的鸡毛毽。土家族少年儿童中间盛行的是就地取材,制作简便的草鸡。踢鸡的基本动作有:磕、勾、拐、盘四种。“磕”,用膝盖将鸡弹起;“勾”,用脚尖勾踢;“拐”,用脚外侧反踢;“盘”,用脚两侧交换向内踢。踢鸡的
期刊
今天的鲁西南、冀中一带农村,作为传统民俗,会在立春,民间称为“打春”的这一天,古人往往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立春给孩子“戴春鸡儿”。  刚进腊月,家有孩子的农家婆媳,便从针线筐儿里翻捡出平日裁袄做裤时剪剩下的花布头儿,开始缝制“春鸡儿”。民俗上一般是村里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缝制春鸡。鲁西南有些地区还会特意请孩子们未出嫁的姑姑给孩子缝制“春鸡儿”。  据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取个吉祥之意。其次,
期刊
鸡年到  公鸡向来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是吉祥的象征  今年不少人会选择将公鸡的形象作为吉祥物摆放在家里  用公鸡吉祥物作为风水摆件  想真正的吉祥如意,在摆放的朝向、位置等问题上都有讲究  五行缺金时:对于五行缺金的人,在房间的西方或者床头柜上摆放一只铜鸡可起到很好的补充五行效果。  居室缺角时:如果居室的正西方缺角,则不利少女(小女儿或1-12岁女孩子),少女难养,体弱多病,这时,你可以在正西方
期刊
“问岁占鸡骨”是云南景东彝族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用鸡骨头来占卜吉凶,预测结果。占出的吉凶结果,却是“心动神知”十分灵应。因此,彝族人历来相信“鸡骨头不会哄人”。  占鸡骨看卦前,主人准备一只公鸡,不用母鸡和阉鸡,并且流传着“在家不听婆娘话,出门不看母鸡卦”的俗语,认为看母鸡和阉鸡卦不准。看卦一般是大年初二,要看卦时杀的鸡,先要把鸡脚洗干净,烧上几炷香,在堂屋向天地
期刊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无鸡不成宴。  春节到了,咱们中国人的餐桌上,鸡定是不可少的。  关于鸡的美食,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可是被国人折腾来折腾去,创造了N多传奇名菜。  沟帮子熏鸡,百年老字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蜚声四方。始于清光绪十五年,创始人尹玉成因行善机缘偶遇光绪御厨,得皇家宫廷熏鸡秘方,建熏鸡坊,名“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熏鸡号称除了四代老汤,十六道工序、三十种配料。选用一年生公鸡,经
期刊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人类就以浓厚的兴趣拥抱厚重的龙文化。常将龙身设计成雄健的造型,绣成龙袍、塑成龙脊、做成龙船。“龙”的形象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至尊至贵。最普及的活动是,百姓经常通过舞龙来祈盼腾飞好运。  江苏昆山先民对龙文化情有独钟,陆家镇与其他地方一样,一千多年之前就形成了舞龙习俗。不过,舞龙方式独具特色,在粗犷中见新奇,在豪放中见灵动,所以能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成为江浙沪地区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