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人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堂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实现生活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生物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构建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用心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向着一个长得很丑的大文学家表白时说:“如果我们结婚,那么生的小孩一定会像我一样长得漂亮,同时又像你那样聪明有文采。”而大文学家说:“可是如果孩子长得像我这样丑,同时又像你那样头脑简单怎么办?”然后老师问:“如果说,头脑聪明与简单,长相漂亮与丑陋是两对相对性状,那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会说出孩子可能有四种情况,于是老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老师指出,这涉及不同性状的组合即基因组合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于是就导入了新课。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人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再如,在教学“应激性”和“反射”概念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故意突然叫一个后排学生的名字,结果学生寻声望去,被叫学生也猛抬头、直身,这一情境创设后,我就分析这一现象,“声音”是刺激,“观望”“抬头”“直身”是反应,这种现象就叫应激性,让学生出概念,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记忆。然后老师继续分析,动物(包括人)在完成这一过程时往往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那么这就叫反射,然后得出反射的概念,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学生很感兴趣,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地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印象深刻。
  2.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和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但在现实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许多老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为考试而教学,怕联系实际会耽误教学时间,与考试无关的就不讲,而忽视了学情分析,忽略了学科特点,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殊不知,很多生物知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健康、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无论升学与否,人必须要生活,要健康,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兴趣。事实上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方面,我们生物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比如,在讲完“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时,就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变温动物(如蛇)会冬眠?而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恢复活力?为什么发烧小孩食欲下降且易消化不良而腹泻?为什么持续发烧温度过高会死亡?煮熟的鸡蛋为何再也孵化不出小鸡?用加酶洗衣粉洗衣为什么最好用温水浸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低温、高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失活不再恢复,而低温引起酶活性降低但在适宜温度下可恢复,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就有了长久性。再如,在讲完细胞呼吸过程后,让学生根据各阶段需要的条件,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举实例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洗了的蔬菜水果都不能放久?为什么蔬菜水果用塑料袭密封存放容易烂?为什么粮食要晒干存放?为什么新鲜蔬菜水果要放冰箱存放?大棚种植为什么夜晚要降温?等等,这样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在教学致癌因子时,联系实际,指出过度玩手机电脑、吸烟、熬夜、吃垃圾食品等的危害,告诫学生珍爱生命,从小做起,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研究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或观察,让其在操作与观察中增强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这些能力、这些态度、这些精神,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只有科学家才有必要具备,作为普通的大众不可能当科学家,所以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我认为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养成动手做事的习惯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比如,我在教学“DNA的双螺旋结构”时,课前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道具,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及四种碱基,磷酸二醋键和氢键,然后让学生拼接,之后,老师再把有关结构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复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再如,我在教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时,老师一边画图一边讲各期的特点,同时师生一起分析了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以及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提问学生,引起每种变化的原因,然后我就让学生绘制有关坐标图,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思维能力。还有,在讲完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后,要求每个学生自制一个小的生态瓶等等。总之,这样做既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还培养了学生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做事作风,同时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抽象虚拟的。
  总之,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抓住新课改这一机遇,努力探索,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有机整合,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及踏实严谨的做事态度,从而引导学生迈入人生命科学的乐园,这样,我们的生物教学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
  作者简介:
  包莲德,女,汉族,中学二级职称,出生于1986年9月,职务:教师,籍贯:广西合浦县,学历:本科大学毕业。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活”起来。所谓的活就是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要优化语文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去学,让学生在兴趣中,在“动”中去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自主  语文是教育的基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钥匙,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教学。小学是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在国际教学新模式探索的不断推动下,新教学模式之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本文基于翻转课堂视角,从翻转课堂的背景、理念与主要特征入手,结合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必要性,引发了笔者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翻转课堂的背景、理念与特征  (一)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  翻转课堂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
期刊
“昨天星期一,昨天星期二,今天星期三,后天星期四,明天星期五。”这些是全托制孩子们饭后茶余总愿意聊的话题,每次聊到星期五孩子们脸上都充满着灿烂的笑容,似乎“星期五”是每个全托制孩子的兴奋剂。那一天在所有的期盼中来临,孩子们终于可以满载着兴奋和开心回到那久违的家里和妈妈的怀抱。在视频中,陈志鹏通常是班中最后被接走的孩子,活动室的两个门,总让陈志鹏瞻前顾后,在无尽的焦急等待中,他哭泣,他来回走来回看,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强调要“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阅读习惯不单单指幼儿在早期阅读时所做到的良好行为,还包括幼儿有想阅读的习惯,在阅读当中会思考、提问、讨论的习惯,在阅读后能交流、体验的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个体在早期阅读中获得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既使是在同一个班级,开展同一个活动,
期刊
摘要: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是指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应善于课前预设错误资源,课中捕捉错误资源,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  关键词:错误资源 大放光彩  《数
期刊
摘要:阅读,作为中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考生拿分的关键。通过对阅读重要性及阅读题型的分析,笔者将给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提供帮助,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重要性;阅读;建议  一、阅读的重要性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读作为一项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在语言学习与交际过程中,与听、说、写相辅相成,相互促
期刊
摘要:“一字立骨”是清人李扶九在《古人笔法百篇》中提出的,也称一字经纬法,或称安设文眼法。首先,“一”和“字”实际上是指“情”与“辞”的意思,即刘勰认为的构成作品的两个必要条件。其次“一字立骨”是“文眼”直观形象地表述。再次,“一字立骨”就是“一”字立骨。“一字立骨”就像一部微型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书。  关键词:一字立骨;一字经纬 文眼;“一”字立骨  “一字立骨”是清人李扶九在《古人笔法百篇
期刊
摘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家庭”是我们的出生之处,同时也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安全之地。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更是其感受“关爱”和“温暖”的温馨港湾,也是其接受人生教育的“第一学校”,这个“第一学校”的教育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心态和意识,因此对于学龄中的孩子来说,家庭结构和家庭组成以及家庭教育将会对孩子后期的学校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单亲孩子的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和敏感。然而,当今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快速
期刊
摘要:走班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按规律办教育的有益尝试。本文结合高考制度改革这一大背景,梳理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深度剖析走班制的应然追求和实然现状,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走班制的开展。通过对走班制的研究,寻求一条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的得到最佳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高考改革;走班制;应然追求;实然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从2
期刊
摘要:我国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做好青少年一代的培养发展工作、尤其重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前提;教师的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角也是学生,以发展观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应贯彻到教学的始终,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本位;缺乏实践;授之以渔;因材施教  2015年9月9日,在我国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的讲话中说:“今天的学生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