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语文教学的鸡肋?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刚进入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视野里时,我们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如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公开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请学生们以四人或若干人为小组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再请小组派代表发言。于是,原先安静的课堂就开始变得嘈杂起来。在接下来的课后讲评中,评课教师往往也会抓住这一点,赞扬上课教师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的理念。
  确实,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这一活动形式,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运用小组合作,能拓宽学生视野。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们分为四个小组,走出教室,到校园中春意盎然的地方进行观察、体验和实践。让四个小组的成员分别选择合适的地方,感受春风的抚摩、呼吸清新的空气、看看绿茸茸的小草、闻闻香喷喷的花儿,把自己当成春天的一分子,体验春天的气息。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春天的各种景象,如风、花、草以及其他能感受到春的特点的事物进行观察,写出片段,再进行交流,最后合并成文,从而圆满完成习作任务。这种小组合作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感知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创设情境,生成出自己的独特感悟,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性知识。
  其次,运用小组合作,能培养合作技能。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的快乐,学生的技能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探究的一些弊病也日趋明显,有的教师甚至已开始对这种形式持以否定态度,主要的矛头对准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注重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的教师为凸现课堂气氛,体现合作探究,刻意地在课堂中设置这一环节,有的教师为了展示问题的可探究性,故意出一些比较艰涩难懂的题目,结果学生是讨论了,但效果却出不来,即使出来了也是相差甚远;有的教师为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题目出得很简单,学生回答时,答案倒是很准确,但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第二,代表发言制度,部分学生积极性受创。小组探究的形式决定了绝大多数的教师是以学生的座位作为分组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学生的座位又是相对固定的,于是,讨论的结果往往由其中较为优异的学生作为代表发言,时间一长,部分长期不发言的学生就会认为凡是小组讨论时,就没有了自己的事,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部分学生或自己看书、或乘机讲讲小话、或无所事事,等待别人发言。这样一来,合作探究有时就变成了单独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它犹如鸡肋,毕竟是鸡的一部分,是有营养的,弃之可惜,但却食之无味,毫无效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关键就是要将这种形式发挥到最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不一定全部统一,可以适当进行分解,以利于小组合作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仅靠个人的思考不能全面把握时,可把所教内容进行分解,大的分小,整的分块,采取“切块拼接法”,把任务分解,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照顾到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性,扩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又发挥了合作作用,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要让学生有可质疑、辩论的东西
  在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此时教师可有的放矢,放手让学生共同探讨,开展辩论促进理解。笔者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辩论过程可使学生个性外显化,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提高思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辩论中,能够进一步理解、感悟文本的内容,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因此,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不妨采用小组辩论法,展开组间竞争。
  三、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合作激情与自信心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深入其中予以点拨指导,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学生的激情与自信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他们语文学习的潜力将会大大地增强。同时,教师要注意表扬学生的独特创新之处,学生往往会因学习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见解,对他们富有个性的创新之处,教师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四、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一定拘泥于课堂上的教师问、学生答上,要力争多样化
  前文中提到,学生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的小组活动形式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采用快乐游戏法,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因为,通过游戏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能使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相互启发,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热情高涨,能不时地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能够将文本内容转化为一种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将自己的理解感悟深化为一种对语言文化的拓展延伸。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冰心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觉得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爱护的温暖,尊重和理解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才可以真正做好班级工作。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下几点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    一、营造家庭式的班级氛围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
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如何把多维的立体转换成二维的平面,并通过单纯的平面表现出复杂的立体,是每位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素描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做法:    一、心想平面    米开朗琪罗曾说“画家画画不是用手去画的,而是用脑子去画的”,印象派画家莫奈也说:“当你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所观察到的眼前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试题,发现有这么几个特点:文本字数和赋分值逐渐增加,阅读难度有所提高,题目设计也越来越灵活。再看历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在这里的失分率是最高的。有不少学生碰到这类题目,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答题不是答不完整,就是答不到点子上,或似是而非、或答非所问。那么,如何提高现代文大阅读题的解答速度和解题质量呢?有没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可遵循呢?接下来,笔者结合一些试题对此做一番探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和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的教育思想为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也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孔子一生从事公众教育事业,孜孜不倦,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对象上说,他的涉猎都是极其广泛的。在孔子所建立的这座恢宏的教育殿堂中,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或许不如他的道德教育那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为他赢得世界范围的声誉,但我们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所谓阅读个性,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时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这种个性化行为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打造阅读空间,引导学生走进个性化天地呢
灌阳地处桂之北,湘之南,境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民俗文化绚烂多彩。以都庞岭范围内的千家洞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杂居着汉、瑶、壮、回等民族,他们都有着丰富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尝试把山歌与语文进行嫁接,使其相得益彰。而通过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辅助教学,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山歌这种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独特魅丽。    一、感受山歌非凡的想象力    利用周末,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们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两大误区:首先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总是一讲到底,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少得可怜,甚至出现了课堂里“包办替代”的现象,教师的“主导”成了“主宰”。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却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本末倒置”的课堂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是片面地认为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城市打工,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他们的子女只好托亲人管护。村镇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这样的留守学生,他们或思想比较落后,或学习、纪律较差,或性格较孤僻等。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是每位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是我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江苏地区已经使用好几个年头了,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本人所处地区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科书里安排的历史活动课几乎完全沦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对这些历史活动课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去实施教学抑或是自己去设计、组织其他一些活动了。经过笔者的了解,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学校安排非历史专业的教师任教历史,有的学校任意缩减上级部门规定的历史课时数,有的学
培养解题习惯的规范化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考试过程中更快更有效地组织答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迅速、严谨有序的性格特点。    一、问题与困惑    在教学实践中,我训练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的常规方法是通过测试暴露问题,然后通过讲评课进行比较和分析。按照我的设想,只要做好每一次测试后的讲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应该就会慢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